2018-04-24 10:46:16 来源: 作者:
新华社西安4月24日电题:“啥叫美丽乡村,我们这就是嘛!”——陕西留坝做强绿色产业加速生态“变现”
新华社记者刘书云、张斌
春日正酣,不断升高的气温催开了秦岭深处的朵朵野花。每到这个时节,成群飞舞的蜜蜂和前来讨教养蜂技术的农民让李宝华家的后院总是异常热闹。
59岁的李宝华是陕西留坝县留侯镇桃园铺村人,已在秦岭深处养蜂13年。在留坝,像李宝华这样的养蜂人不在少数。地处秦岭深处的留坝县总人口只有4.7万人,其中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农户以养蜂为业,年产蜂蜜超过百吨,原蜜产值达1700余万元。被当地人称为“空中产业”的养蜂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
除了养蜂,近年来,留坝县还不断探索,逐渐发展形成了以生态土鸡、生态土猪、生态香菇为代表的短线产业,以林下中药材种植、板栗林、橡子林为代表的中线产业,和以全域旅游为代表的长线产业,构成了“四养一林一游”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青山绿水是我们的底色,只有守护好才能带来金山银山。”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多年来,我们坚决拒绝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不可恢复性破坏的矿产资源开发、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小水电等重大资源开发性项目落地,先后下大力气关停10多家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矿企业。如今留坝的产业以绿色为基底,无论是全域旅游,还是绿色食品,都主打“生态牌”,既承担了保护绿水青山的责任,也实现了金山银山的担当。
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留坝一直面临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可兼而得之的困扰。许秋雯说,留坝县属国家级贫困重点县,是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地,又是大秦岭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区。为了谋求发展,县上也曾经砍过木头、卖过石胡头,但都没能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2002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以后的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这一战略不变、方向不调,一干就是十几年。
为了进一步“破题”,2011年开始,留坝县决定“就地取材”,一边围绕得天独厚的秦岭自然风光大做文章,发展全域旅游;另一边通过旅游业带动产业融合,并号召全县群众参与其中。在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以紫柏山国家4A级景区为代表的自然观光产品,以木工学堂、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为代表的研学旅游产品,以山地骑行为主的运动休闲产品等次第开花。
行走于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不少传统的农家院落早已变身为个性化的民宿,围绕村庄打造的各种“沉浸式”农业休闲体验项目,正成为久在樊笼的城市游客亲近自然的首选。县上不失时机地在农村开展了“弘六德、展六美”道德积分活动,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提升群众素质,为三产融合创造了条件。
看着近些年的显著变化,火烧店镇党委书记郭绵感触颇深:“以前动员村民开农家宾馆、办农家乐时,没人愿意,就想着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现在,看到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不但自发地给农家宾馆装上空调、电视,还自觉地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草,把儿时用过的弹弓、铁环、高跷都整理出来供游客玩乐。”
伴随着游客逐渐增多,一些当地的优质农产品价格更是一路看涨。土猪肉由一斤14元卖到22元,土鸡由一斤七八元卖到24元,土蜂蜜更是由以前的每公斤40元上升到百元左右。
为了提高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量,留坝县还组建了73个扶贫合作社,培育了7个龙头企业,让农业生产从“提篮小卖”走向“规模定制”,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打出了留坝的农特产品牌。留坝县山城农特产品有限公司是留坝培育的龙头企业之一,负责人杨茂华说:“公司现在和扶贫合作社都签有订单,不但农产品质量有了保证,还形成了规模效益,降低了采购成本,对公司和村里人来说是双赢。”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留坝正加速实现生态“变现”。据统计,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从2011年的4700元增加至2017年的9535元。
“日子越来越好,咱也要培养一下自己的爱好。”见到84岁的李培义时,他正在编竹笼,准备养几只鸽子。“我们杨家沟以前真是脏乱差,现在要发展旅游,县里还专门给我们修通了串户路,建了污水渠,村里真是大变样。”李培义咧嘴一笑说,“啥叫美丽乡村,我们这就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