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第一书记卖米记

2018-02-09 10:32:18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丁铭,李云平,魏婧宇

  清早,宋国功推门进入村部办公室,室内的热气扑面而来,模糊了他的眼镜,随热气一块涌向他的还有早已等候在办公室的村民们。

  “宋书记,新一年的小米订单啥时候签呀?”

  “宋书记,我今年想扩大种植面积,能行吗?”

  “我们不是贫困户,能种订单谷子吗?”

  村民们将正在擦眼镜的宋国功拉到火炉旁,你一言我一语地问到。

  宋国功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林家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们私下里都叫他“小米书记”,关于小米的大事小事都爱找他。“宋书记卖小米可有一套了,把村里的小米从3块5卖到了9块钱。”村民们说。

  3年前,小米在林家地村村民眼中,还只是填饱肚子的口粮,和脱贫致富沾不上一点关系。“我家的谷子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收800来斤,能卖400多块钱;年景不好的时候收个200来斤,上不了成色、没人收,只能自家留着吃。”贫困户辛长学说。

  宋国功2015年到林家地村驻村扶贫后,发现村里最适合种植谷子,而且人人会种,有种植的传统。他在北京的农贸市场考察时,看到绿色有机小米一斤能卖20多元,于是萌发了将小米作为村里脱贫主打产品的念头。

  习惯了小米价贱的村民们,听说驻村第一书记准备通过卖小米带领大家致富,都摆着手连说不可能。

  “我们只会种地,哪会卖粮呢?”村支书孙宗芳说出了大家的担忧。

  宋国功意识到,对于世代耕种的村民来说,种谷子难不倒他们,难的是小米卖不上价:辛苦一年到头来却挣不上钱。扶贫产业需要和市场对接,在市场中实现价值。他开始进京入津,为林家地村小米跑市场。

  一开始,宋国功带了几袋林家地村的小米来到北京,想成为大超市或企业食堂的供应商。但是初来乍到的他找不到销售门路,一家一家超市上门推销,却频频被拒。眼看出来已经半个月,但是一袋小米也没有卖出去,宋国功想着必须要换个法子。

  他不断发动身边的朋友帮忙,托朋友联系市场。“扶贫是全社会的事,大家能帮的都乐意帮一把。”终于,他联系到一位在企业工作的老同学,老同学将林家地村的小米推荐给了单位食堂。

  2017年3月,这家企业和林家地村签订了绿色谷子供销协议。随后,村党支部又和贫困户签订了保价回收协议,由村里统一提供种子肥料,产出的小米保价收购,打消了村民们“小米贱卖”的担忧。

  3个月后,林家地村50亩绿色有机谷子开犁播种。种了一辈子谷子的辛长学发现,这次的种法和以前大不一样,“化肥换成有机肥,除草杀虫靠人工,绿色种植出力多。”村民们开玩笑说,以前“种子一撒、农药一打、秋后一收、劳动不愁”的“懒汉种法”现在不管用了,种谷子也要精细化。

  新方法种出的谷子虽然亩产500多斤,比上化肥的地收成少,但是产出的小米品质高,每斤能卖到9元钱,每亩地纯收入1500元以上,是原来的三四倍,甚至更多。包括辛长学在内的首批参与种植的12个贫困户纯收入共有78324元,当年全部脱贫。

  听说过了年又要开始签订新一年的小米订单,村民们一大早就赶来找宋国功咨询。辛长学2017年靠种小米赚了钱,新的一年想扩大种植面积;村民杨志勇2017年还持观望态度,今年也想积极加入;也有村民担心客户收购量有限,种谷子的人多了会不会跌价。

  宋国功笑哈哈地说:“我们今年又联系到2个企业食堂和1个超市,过完年就能签协议了,大家放心种,销路不用愁,我继续给大家卖小米。”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