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中国农业外交迈入新时代

2017-12-26 10:08:4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白锋哲吕珂昕卢静

  我国农业外交正在迈入新时代。

  农业,这个古老而又朝阳的领域,一方面攸关着地球上每个人的生存与命运,一方面又前所未有地在世界范围内高度关联、深度融合。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把握历史规律,洞察国际大势,顺应时代潮流,一个声音向世界发出了宣言—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始终不渝奉行开放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多个场合反复阐述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

  “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关于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理念一次次在世界舞台上回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声音、这理念、这思想,正引领着中国农业阔步走向世界,引领着农业外交迈入新时代,引领着农业对外合作构建起新格局。

  农业成为高层互访的重点关注和重要议题,农业外交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支撑

  镜头拉向2017年6月7日至10日的哈萨克斯坦。

  在这里,四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20多天后,习近平主席再次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为中哈关系插上梦想的翅膀》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中哈务实合作不断加深。哈萨克斯坦对华出口不断扩大,面粉、植物油、大豆、肉类、蜂蜜已经走上中国普通百姓餐桌。今年2月,哈萨克斯坦小麦首次实现过境中国向东南亚出口。”

  会谈中,习近平主席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说,我在飞机上看到哈萨克斯坦广袤无垠的国土,哈萨克斯坦农业种植发达,农产品加工大有可为。在这方面,中哈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十八大以来,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农业技术合作、农业援助等,成为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出访、高层互访的重点关注、重要议题。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和会晤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时,多次专门强调农业国际合作,农业外交、农庄外交成为一大亮点,农业领域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和协议,农业合作不断务实深化。

  十八大以来,农业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鲜明特征和突出亮点。农业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支撑,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善外交关系的重点领域,成为与新建交国的优先合作领域。

  十八大以来,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思想,农业部积极构建双边农业合作关系,深化新型大国农业合作,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农业合作,促进农业对外项目、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务实共赢合作。认真落实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成果,就农业领域合作达成共识,为百日计划早期收获作出核心贡献;积极编制对俄农业合作清单,启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中德农业中心,实施多个示范项目;积极与沿线国家加强农业产业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农业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向全球发出了加强农业合作、共享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明确信号。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涉农事务、规则制定和贸易谈判,全球农业治理话语权显著提升,书写下更多中国印记和中国担当

  2016年6月2日至4日。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

  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会议在此举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会议召开的祝贺,习主席欢迎各位代表来到中国西安,共商全球农业发展合作大计。

  会议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理念写入公报,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路径,在全球农业发展蓝图上留下了中国印记。各国部长们首次同意G20农业部长会议机制化。联合国粮农三机构在南南合作圆桌会上首次集体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思想指引下,中国农业全球话语权显著增强,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思路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主动设置国际议程。先后发起或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农业和粮食部长会议、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中国—中东欧农业部长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更多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方主张得到积极响应,引领世界农业发展潮流。

  —越来越重视国际标准制定。在国际食品法典、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主持审定了3600多项农业残留法典标准,主导制定了8种农药在5种作物上11项农药残留国际标准,成功推动谷物国际运输标准制定。

  —积极参与多双边贸易谈判,努力推动全球农业贸易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参加世贸组织农业及渔业补贴谈判,完成中澳、中韩等重要涉农自贸区谈判,深入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区谈判,确立了农业贸易谈判基本原则,为国内产业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深化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贸关系。

  —积极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深入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军者。中国已有13个遗产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占认定总数的1/3,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受到了中国农耕文明的魅力。

  —持续深化农业南南合作,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作出重要贡献。积极开展农业对外援助,秉持“真实亲诚”,聚焦民生发展,厚植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民意基础。

  五年多来,中国先后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8000万美元用于在全球开展农业南南合作项目,使28个国家约100万小农受益,乌干达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互致信函,高度评价中国在乌开展的农业南南合作项目。累计对外援助粮食300多万吨,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1亿饥饿人口。对非援建27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非洲35个国家派遣567人次农业专家和332人次农业职教教师,帮助受援国在当地培养了约5万名农业人才,在华举办约200个培训班,培训约3000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

  农业援外已经成为我大国外交的优质资源、中国担当的亮丽名片和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代言,援外农业专家已成为真实亲诚外交理念的践行者、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授者、美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中非传统友谊的传承者。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理表示,“中国专家积极挖掘圣普农牧业发展潜力,增加圣普国内粮食、蔬菜和肉类供应,为圣普做出了巨大贡献”;布隆迪农业部长动情地说,“中国专家的水稻示范超高产将载入布隆迪史册,坚定了布依靠中国技术解决本国粮食安全的信心。”这样的例子在非洲大地不胜枚举。

  更加注重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农业对外经贸投资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站在新起点

  2017年9月21日至24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

  场馆里国外嘉宾和洽谈商身影频现,法国葡萄酒、新西兰蜂蜜、西班牙橄榄油、立陶宛牛肉等来自原产地的农产品亮相国际展区,来自世界各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次全面展示。

  一切都在表明,这是一个促进国内外农业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展会,农交会正成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这只是农业系统积极搭建、用好农业贸易促进平台的生动写照。十八大以来,农业部及各级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办好国内展会,用好国际展台,统筹开展优势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等连续举办多届,成为精品展会;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中国—亚欧博览会优质水果推介活动,促进了中国水果销往东盟、中亚和欧洲国家;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茶博会,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60名代表参会,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性茶叶品牌展会;整合境外展会参展资源,组织企业参加美国、日本、韩国、比利时、德国等全球知名农产品展会,着力打造国家展团,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认知度。

  通过多种举措,加强农产品贸易政策协调,我国农产品贸易稳定健康发展。对玉米酒糟、食糖等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宗农产品去库存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农产品贸易大国地位稳固提升,2012年至201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756亿美元增至1849亿美元,由世界第三升至世界第二,中国农产品市场为世界所倚重,初步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

  作为农业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涉农中国企业践行“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信条,走出国门,发挥“民间大使”的作用,编织遍布全球的农业经贸“朋友圈”。农业对外投资不断增长,并逐渐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聚集,实现了优势互补,发展机遇共享。

  加强农业对外合作顶层设计,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壮大农业对外合作和外交人才队伍,为农业外交奠定科技基础和组织人才保障

  2015年7月28日。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简称亚太中心)在北京市延庆县揭牌成立。

  这是中国政府兑现国际承诺,向国际农业科研体系做出的新贡献,是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出的新思路,也是保障亚太地区薯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推出的新举措。亚太中心在华落户后,将成为一个设施设备先进、人才聚集的创新平台和国际农业科研合作的典范。

  五年多来,我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引进了大量的种质资源、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缩短了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截至2016年底,累计向世界各国派出访问学者、留学生和各类短期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请进专家3万多人次。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62个。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数千项,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五年多来,从国家层面构筑起了农业对外合作新机制,建立起以农业部部长为总召集人、由21个部级单位共同组成的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认定了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为企业搭建抱团出海、引进吸收、产业集聚的双向交流平台,形成农业对外合作内外统筹、双轮驱动的总体布局;分别在华北、华东、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建立起服务国内、辐射全球的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启动培养农业走出去企业家、科技专家、政策资讯、行政管理、外交官5支队伍的“扬帆出海”培训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旨在推动农业走出去人才校企对接的“猎英行动计划”。

  五年多来,农业外交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突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农业部积极加强农业外交人才队伍建设,向多个国家选派农业外交官,向多个国际组织输送农业人才。2012年之前,中国仅向5个国家和地区派驻农业外交官,2017年增至19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之前,农业国际组织中较高级别(D级以上)的中国籍官员5名,2017年达到8名。

  从农庄外交,到农业务实合作,再到农业全球治理;从中国“首席外交官”,到农业“民间大使”,再到农业外交人才队伍;从周边国家,到非洲热土,再到欧洲大陆等遍及世界的中国农业元素,所有的讯息都在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外交正在迈入新时代,中国农业国际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农业对外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速度和力度。

  进入新时代,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合作共赢理念引领下,在风起云涌的实践中,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必将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全球农业治理进程中必将响彻更多中国声音,农业外交必将讲述更加生动的中国故事。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