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青春之歌,在广袤的田野上唱响

——洮南市9名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故事

2017-04-14 10:33:24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王丹

  4月10日凌晨,太阳还在东方沉睡,薄薄的一层雾气笼罩在天空。大多数人尚在梦乡,但在洮南市团结东路的大学生创业园一角,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这里是洮之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物流仓库。一群身着东北地域特色服装的姑娘们,手脚麻利地将400件包装精美的杂粮杂豆产品整理打包。

  几个小时后,这批货值40万元的产品,将发往上海……

  返乡创业,洮南出“宝贝”

  远看王荷干活的身手,熟练且泼辣,让人以为这分明是个地道的农家女,但与她近距离面对面坐下时,神情与话语间释放着浓浓的书卷气。

  王荷毕业于南开大学,“洮宝”创业团队主要创始人。返乡创业之前她曾在天津一所高校任教,同时,创办了一所个性化教育培训机构,收入颇丰。

  “家乡情结是我回来的重要原因。”说起回乡创业的原因时,王荷说,“从离家求学,到在外工作,这些年来我每次回家看到家乡父老固守着一脉相承的生活方式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老乡们守着这么好的资源,却想不出赚钱的路子。我每与朋友们谈起,都会涌出要为家乡做点事儿的念头。”

  2014年,她与有着相同梦想的发小,在苏州和长春工作的蔡宛润、王一鹤一起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回乡扎了根。此后,她们又得到了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毕业的6位洮南籍女大学生的响应,共同筹措资金成立了洮南市刘老三杂粮杂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当起了农民。大家一起创立了“洮宝”品牌,意为“洮南的宝贝”。

  王荷说:“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而洮南独特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孕育出了非常优质的杂粮杂豆,但平心而论,这个市场仍需推广。”

  “想法总是好的,但真做起来步步是坎儿。”团队另一位创始人蔡宛润说。

  没有厂房、没有资金,一间52平方米的出租屋,成了9位姑娘的多功能办公场所。

  开会、策划、营销都在这里完成。

  办公条件可以将就,但事业不能含糊。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她们通过当地农民亲友的赞助,流转了100多亩3年内没用过化肥的土地,最先种起了绿豆,并采用古法耕种。

  这些从未干过农活、甚至五谷不分的姑娘们,扛起了锄头,挑起了扁担,走进了田地。育苗、除草、施肥,原本细嫩的手变得粗糙了,曾经瘦弱的肩膀扛起近百斤重的货物说走就走。

  看着“洮宝”团队姑娘们的“拼命”样,老街坊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这些孩子这么能吃苦,做啥事儿都能成!”

  成功营销,“洮宝”推向全国

  成功没有一帆风顺的。

  按照“洮宝”创业团队愿景,就是通过塑造品牌和电子商务等创新手段,来解决农民“卖难”的困境,带领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但是3个月过去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洮宝”一件产品都没卖出去。小伙伴们着急上火,有人嘴上起了水泡。

  “第一单产品卖了22.8元,一袋400克的红小豆。”杨帆至今对卖出去的第一单产品记忆犹新。

  此后,她们不断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除在网上销售产品外,参加各类展会也成为姑娘们推销家乡农产品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2015年6月14日,“洮宝”团队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览会,并一举成名。

  谈起这次成功的营销,王荷微笑中有一丝狡黠。她告诉记者,参加展会前,“洮宝”团队的全体成员召开了一次紧急动员会,为的就是能够在展会上“一炮打响”。

  “经过大家群策群力,最后决定在‘标语’上做文章,来吸引参观者的眼球,于是就有了‘广州人,你们太苦了!’‘都没吃过这么好的豆——洮宝’。”

  就是因为这条奇葩广告语,“洮宝”团队成功地把家乡的杂粮杂豆推向全国,“洮宝”也被外界赞誉为“大学生种粮卖粮”第一品牌。因推广家乡产品,“洮宝”团队中的9名成员还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事业推广顾问证书”。

  当外界把“国内名校”“女大学生”“返乡种地”“新农人”一系列标签贴在“洮宝”创业团队身上的时候,生意越来越好,订单增加、一流超市求进驻……

  目前,“洮宝”团队中的专职和兼职大学生成员已经发展到37人。年收入也从2014年创业之初的30多万元,提升至超千万元。业务范围涵盖了杂粮杂豆的种植、加工、收购、销售和电子商务,目前产业链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洮宝”系列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的连锁超市渠道销往了全国各地。

  反哺家乡,带动就业300余人

  3月20日,春分。

  早春的低温冻得人瑟瑟发抖,但洮南市向阳乡联合村空旷的田野上却热闹异常,这一天,洮南市刘老三杂粮杂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王荷和种植户们站在地头上,又开始了新一年的种植规划。

  “2017年,这片地就可以种绿豆了,不重茬。”刘老三杂粮杂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石俊峰,望着眼前的大片土地,信心满满。石大哥是联合村的农民,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8位农户之一。虽然如今的入社农户增加到了53户,他依旧是最有积极性的。谈起王荷和她的姐妹们,纯朴的石大哥赞不绝口。

  原来,在他刚刚加入合作社时,王荷就想让石大哥按照她们的种植方法种绿豆。石俊峰嘴上没说心里却想:我一个种地的老把式还不如你们没种过地的娃娃了。等到秋后算账,他大吃一惊,同是种绿豆,自己收获了150公斤,而王荷她们只收获了100公斤。但石俊峰的绿豆只卖到几元钱一斤,而王荷她们的绿豆因为品质好买到了60多元一斤。石大哥就向王荷取经,第二年,石大哥的绿豆达到了高质标准,收入也翻了倍。

  “在家门口创业,我们得到了太多家乡人的帮助和支持,现在我们有了点能力就要反哺家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王荷告诉记者,为了能带动更多人就业,她们目前仍采用最传统的“手选”工艺,带动就业达300余人,累计为他们增收近300万元。

  “未来我们将吸纳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入到回报家乡、振兴家乡的事业中。”对于未来,王荷充满希望。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安思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