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背包银行”:小额互助信贷解农民难题

2015-09-24 11:28:12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

 

  长期以来,贫困农民搞生产往往面临资金难题。而在重庆开县,以单笔最少5000元、最多5万元的借款规模从事农村小额互助金融的民丰互助合作会,18年间累计借款超过30亿元,受益农户超过20万户次,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当地贫困农民的融资难题。

  民丰互助合作会初创时,为了做村民的工作,合作会组织者天天背着包包在村里转,被村民称为“背包银行”。就是这么一个草根金融组织,在开县已经发展了数万会员,贷款秉持“贷小不贷大,贷穷不贷富,贷农不贷企”原则,形成了一种既符合金融规律、又满足贫困农民需求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为当地扶贫立下了汗马功劳。

  小额互助信贷解难题

  8月下旬,正值酷暑,开县满月乡川珠村所在的海拔1500米的高山却有些阴冷。记者坐的皮卡车颠簸在崎岖山路上,两三米开外就是近乎垂直的峭壁危岩,而司机陈美东却是驾轻就熟,行到平坦处,还跟记者畅谈自己的种地光景:1000多亩魔芋、玉米即将收获,配套加工坊也快投产,利润能有二三十万元,再加上300多亩中药材,一年下来收入可观。

  今年33岁的陈美东是开县北部大山里的农民,皮肤黝黑,手上满是老茧。靠着父母借600块钱、5分息的高利贷,陈美东上完了小学,此时利滚利已滚到了3000块钱。学上不起了,14岁时他选择出门打工,挖煤炭、锯木头、砌砖头……啥脏活苦活都干过。10多年打工生活,让他还完了上学时的欠债,额外留下1万多块回乡创业的本钱。

  返乡后,陈美东仍选择从土里“刨食”,看准自家100多亩荒坡地,准备搞木香、党参、黄连等中药材种植,但微薄的本钱让他犯难。在这种情况下,陈美东与民丰互助合作会有了接触。合作会考察陈美东家庭情况、项目前景后,在无需抵押的情况下,借出了1万元。利用这笔钱,陈美东购买了种苗,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5年后的今天,陈美东已是满月乡有名的种地大户,民丰互助合作会累计给他借款40多万元。“咱农民讲诚信,从互助会借款一般也就半年到一年,地里中药材卖了钱,马上就还,从不拖欠。”陈美东说。

  为破解贫困农村支农困境,从1997年起,开县以资金互助的形式,成立以山区农户为服务对象、实施小额信贷为主要职责的民丰互助合作会。目前合作会总资产达1.7亿元,主要包括:合作会所有者权益0.55亿元、国家支农扶贫贷款金0.29亿元、会员互助资金0.72亿元。

  在大进镇关坪村一组,农民胡孝琴家存留的民丰互助合作会的蓝色借款证已有厚厚一沓。10多年来,胡孝琴办餐饮、搞运输、发展养牛场,每次缺钱,都会向民丰借,累计起来已有100多万元。

  “从银行贷款,每次都要跑30多公里山路,手续很繁琐,要房产证、家庭收入证明等各类材料,有时半个月都办不下来。”胡孝琴说,从民丰借款更方便快捷,上午到离家200米的民丰关坪分会办手续,只要有身份证、户口本和担保人身份证,下午钱就能到手。

  搭建农民授信体系防风险

  “放款到院坝、收款到农户,老客户随到随办,新客户3天内办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般农户在民丰贷款的年利率是14%,与商业银行差不多,但关键是贷得到款,而且方便快捷;贫困户贷款利率是10%,还可享受政府贴息。

  民丰互助合作会能为农民快捷借款,又能保障资金安全,这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完整、独特的农户信用评级体系。目前民丰在全县已设立12个乡镇分会,还有85个村级中心,业务网络覆盖全县1/3农业人口,将5.6万农户纳入授信评级体系,不良贷款率始终处于0.3%左右的低水平。

  “合作会借款前,都要做农户信贷调查,授信等级为一至五级。信用等级越高,享受额度越大,信用等级降低,就降低借款额度甚至不借。”民丰互助合作会会长钱峰说,在授信评级的同时,严格控制会员贷款资金总量,实行上限封顶。五级授信农户贷款总量只有0.5万元,一级也不能超过5万元,这样既保证更多中低收入农户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又能降低信贷风险。

  民丰互助合作会秘书长杨兴明曾担任梓潼村分会主任,他说,刚搞信用评级时,他天天泡在村里,背着包包做村干部、村民的工作,宣讲互助金融的好处,希望农民可以入会。入会需缴纳会费,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然后最多可以放大50倍从合作会贷款。

  但一谈到钱,群众心里就犯嘀咕,怕有风险。实在没招了,分会就想到让有借款需求的村民小组长杨强富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强富也是贫困户,家里3间土墙屋,老婆常年患病,3个儿女上学负担很重,因为没钱买肥料,村里人种出的玉米有一人多高,他家的却不到半人高。

  杨兴明说,通过信贷评级,杨强富被认定为四级,得到了1万元借款,他用这笔钱买了两只猪崽、农作物种子和肥料,还给小孩付了学费。当年杨强富育肥两头猪卖钱,庄稼也丰收,还清借款后还有3000多块的结余。

  杨强富评级借款有很强的示范效果,许多农户被带动起来,参加了信用评级,并加入了合作会。现在梓潼村合作会会员已发展到100多人,每年借款超过200万元。

  同时,为了控制借贷风险,合作会还制定了借款发放损失赔偿、逾期贷款控制等办法,以及内部审计、稽核检查、责任追究等风险内控制度。

  成长中的困惑

  “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开展的小额互助借款,有风险小、门槛低、低息、无抵押等特点,对象聚焦、投向明确。”当地扶贫部门调研认为,这一农村金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业银行淡出乡镇一级、农村信用社退出行政村后留下的金融空白,凭借贴近群众、贴近生产实际的优势,使贫困户能更好利用扶贫资源,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然而,类似民丰互助合作会这样的小额互助信贷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成长的困惑,比如身份尴尬,法律地位尚未明确,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健全。

  据了解,各地对引导发展农村互助资金组织有明确要求,但目前从上到下没有相关配套的法规政策和制度安排。该类组织一般是在县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非盈利性法人社团,但其开展的却是资金借贷类金融业务,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难以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钱峰说,受身份影响,国家有关政策他们无法享受。例如,国家规定,新开业金融机构5年内,可每年按照增量贷款的2%给予奖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分支机构,财政给予补贴等,这些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他们都享受不了。

  由于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金融扶贫效果明显,重庆市曾于2014年专门出台文件,要求在推动精准扶贫过程中,推广“民丰模式”,但受限于相关政策和基层发展实际,目前推广效果尚不理想。

  业内人士建议,应在国家层面制定有关互助合作金融运行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这类组织的法律地位,使其在扶贫和支农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huo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