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30 13:43:0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周勉
“以前有个猪圈就能养猪,搞得遍地粪污。现在走种养循环的路子,不仅污染没了,赚的钱还更多了。”作为亲历者,湖南省津市市棠华乡药山村农庄主朱泽奎,对洞庭湖养殖业转型带来的变化深有体会。
过去,生产方式粗放的畜禽养殖业给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洞庭湖区造成了沉重的环保压力。今年4月,湖南省将洞庭湖内湖及距岸1000米以内的范围列为禁养区,关停和搬迁了数百家养殖企业。同时,湖区几个养殖大县也开启了种养平衡、变废为宝的转型之路。
津市市西毛里湖是洞庭湖的一个子湖。前几年湖边分布了300多家养殖场,每年出栏各种畜禽20多万头(只)。“以前满湖的死鸡死猪,几百根排污管道肆无忌惮地往湖里直排。”朱泽奎说,后来大部分养殖场被关停转移,他则重新流转了几百亩山地办起了生态农庄。饲养的300多头生猪每天产生的粪便尿液在经过处理后,用来浇灌农庄里的桃树、梨树。“除了养猪赚的十来万元,现在每年卖水果还有七八万元。”朱泽奎说,“像我这样的生态农庄,津市有49个。”
处理后的粪污还是养蚯蚓最好的饲料。津市市仕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周都会派专人到处收集粪污。“20吨粪污可以养500公斤蚯蚓。每斤蚯蚓能卖15元,如果加工成饵料或药品,价格可以翻倍。”公司总经理罗成喜说,去年公司一共收集了5000吨粪污,即使用不完,也可以加工成有机肥,以每斤20元的价格卖出去。
“粪便尿液直排是污染,稍微做点处理加工,就是资源财富。”岳阳县畜牧局副局长敖伟说。在岳阳县黄沙街茶园,50个容量3吨的生态灌溉罐有序分布在3000多亩山头上,通过布局规整的管道,罐里经过处理的粪污便可以浇灌每一株茶树。
今年9月,湖南省发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在全省所有养殖县实施,地处洞庭湖区的岳阳县则率先进行了试点。“全县每年死亡的畜禽有数万头,以前的处理办法是填埋、抛弃,有的甚至流入餐桌。”敖伟告诉记者,处理厂不仅在全县设置了6个收集中心和专线电话,还以每头10元的价格鼓励养殖户上交畜禽尸体。今年7月,岳阳县因洪灾死亡的畜禽共有数十吨,在这里全部都被加工成工业油脂原料和用作有机肥的“肉骨粉”,价格达到了每吨2000元以上。
“转方式、调结构、控总量、减排量,既是保护生态的必然要求,也是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最终出路。”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表示,只有坚持以地定养、种养平衡、综合治污,才有望创造洞庭湖区养殖业与生态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