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5 15:55:02 来源: 作者:
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韩晓)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慈母川村是北京市最美乡村之一,也是北京延庆区近两年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慈孝文化,还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种植模式,名字叫“三层立体种植模式”。据说,这种种植模式投入成本少,产出量高,产品质量好,极为适合耕地面积急剧减小的大城市郊区。
然而最近,我们中国乡村之声记者实地采访时却发现,虽然这种“三层立体种植模式”好处很多,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大面积种植,而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害怕种多了卖不出去。
按理说,守着首都北京,肯定资源多机会多,怎么会发愁销路呢?没想到,这个问题却引来了郊区农民的一肚子苦衷。到底怎么回事呢?
一大早,家住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慈母川村的农民高自起,就在村里的“三层立体养殖园”里忙活起来。园子里,一颗颗果树整齐矗立,树底下,蘑菇、木耳、红豆、白菜等农作物长势喜人,远处蜂箱里的蜜蜂在果树间肆意飞舞,一副生动的农庄景色。高自起说,这片养殖园里出产的农作物,每一个都是高质量。
高自起:你看这个蜜蜂,在这个树上采点,又飞那颗树上去,来回飞着采,所以果树结果率高,蜂蜜质量特别好,人家蜂蜜38度,咱们这个42、43度。还有这个栗蘑,北京没有产的,都在迁西那边,营养价值高!特别高!
过去的慈母川村,大部分农民都是以种植玉米、谷物为生,后来,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北京市呼吁郊区农村退耕还林,原来的耕地慢慢变成了果树林。而这种天上养蜂,地上种果树,树下种蘑菇的立体种植模式,也是从那时开始,由中国农林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设计的。慈母川村村支部书记高稳明告诉记者,三层立体养殖模式,可以将土地高度利用,极为适合缺少土地的北京郊区。
高稳明:现在三层立体农业有一个什么优点,咱们以前种大田,咱们可能种到十亩、二十亩,现在搞这个三层立体农业,每一个人,像菌类也好,紫薯也好,你不用种太多,三亩、二亩的效益就相当于你十亩的效益。
高稳明介绍说,这种三层立体种植模式还有一大好处,就是种植成本低,管理起来也非常方便,这为村里的农民节约了很多资金和时间。
高稳明:你比如说我以前一年收入是5000块钱,投入人工可能成本是3000,我现在的投入可能就1000,我有多余的时间还能做些零工,总的来说我一年由以前几千块钱到现在1万多,翻了一倍还多。
虽然这种单层立体种植模式成本少、产量高、质量高,但是,直到现在,它仍然处于小面积实验阶段,生产出的农林产品,也没有给村民带来太多收入。村书记高稳明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怕大面种植会找不到销路。
高稳明:现在有收入,但是收入太低了,现在按照亩产来算,一亩300块钱,太低了,现在咱们的地瓜、豆类实验都挺成功,但是为什么不大面积种,就是怕销售。他如果打通了之后那现在咱们就说只用300亩地的情况下,一亩收入咱们就算2000块钱,那就是600万。
守在首都北京旁边,占据天时地利,延庆的农业怎么可能会愁销路呢?对此,高书记坦言,现如今,慈母川村从事农业种植的人,最小的也快50岁了,这些人种了一辈子地,真的不知道怎么依靠自身力量寻找销售渠道。
高稳明:咱们现在退耕还林之后,没有大面积的耕地,所以从产量来说这也是不够,这是一方面,农村总体来说,文化水平偏低,只会种,不会营销。
慈母川的农民曾经想过,让村里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帮忙,扩大销售渠道。但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几乎全部都在北京市区生活,虽然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有可能找到资源,但迫于生活压力,也不愿意再和父辈一样从事和农业相关的工作了。村支书高稳明:
高稳明:现在80后的人还知道接触什么网络营销啊,但80年以前的人他做不到,他以前没接触过这些,你让他去做这些他觉得烦。那你让年轻的人回来,人家回来搓两下苞米搓了一手泡,这里也不适合他们,所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80年代以前的人慢下来怎么办,那你就得让别人拽着你走了。
由此一来,村里的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政府身上。然而由于环保的需求和城镇化的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并不大。慈母川村的三层立体农业,从种植到销售,几乎没有任何补贴和优惠,都要完全依靠农民自己。这让农民感到很无力,没了政策的支持,积极性也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村民:因为现在您看,现在我们郊区种植业没有补贴,只能靠咱们自己种、自己销售,所以说你一个农民,怎么办?北京市局限于很多东西,所以现在农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村民高自起告诉记者,别说是帮忙把农产品卖出去,现在就连种植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也需要村民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加以解决。
高自起:都自己搞的,像我们跟农林科学院有一个互相的帮助,帮我们搞林业,修院、嫁接,帮我们搞一下,这也都是关系,要不人家不来。
在延庆采访,记者发现,很多农民都认为,虽然现在北京郊区以注重环保,发展第三产业为主,但是,近20年到30年之间,当地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村民高自起:
高自起:像我这种,60多岁了,出去打工,人家不乐意要你,你就得自己在家干点,养老,但是养老不行啊,你的钱又养老不来,城里面一个普通工人,退休了最低工资还要2000,但是农民不行,养老保险拿700,你生活上不行啊,差远了。所以你说农民他能不种地?他种点地还能维持点生活,要不生活保证不了。
村支书高明稳认为,虽然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来看,政府的一些行为可以理解,但为了让仍然留在农村的老人不再因为找不到生计来源而发愁,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在一些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高明稳:你应该一个地区找一个搞科研的机构,比如我们慈母川种植七彩红薯,这个红薯按照科学技术去种,种完之后这边联系、销售,你说农民能不富吗?如果这些东西让国家来运营,那真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