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李保国与“永久牌财神”

——全国“持证下田”第一村见闻

2016-08-25 10:49:1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 王昆

  初秋时节,走进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一座座白墙红瓦的新民居,一条条宽敞明亮的街道,满山苍翠欲滴、遮天蔽日的苹果树,仿佛步入了世外桃源。

  眼前的一切,源自于村民心中永远的“科技财神”——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20多年来,李保国常年吃住在岗底村手把手教村民种苹果,为岗底村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财神”。如今岗底村仅苹果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达2.5万元。

  李保国常说:“在农村,不管你有多大能耐,农民不认可你这个人,技术传授就会打折扣。”

  然而,做到“认可”两字,并不容易。岗底村有200多户村民,其中180户种了大小350多个果园。哪个果园是谁家的,果树管得怎么样,李保国都一清二楚。

  岗底村支书杨双牛告诉记者:“谁家果树管理不到位,地里见不到人,李教授就到家里给果农传授技术。时间长了,谁家住哪,几口人,几个劳力,他比村民还清楚。李教授不仅是‘科技财神’,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把他当亲人。”

  正是和村民一起干、一起苦、一起累,李保国才了解农民、理解农民、心系农民、体贴农民。

  梁山林曾是岗底村有名的懒汉,37岁时还打着“光棍”。村民们都说,他这辈子就这样儿了。但李保国对他说:“你包几亩果园吧,我教你。种好苹果,盖房、娶媳妇都没问题。”

  梁山林觉得有了希望,每天起早贪黑,泡在4亩半果园里。第二年,提亲的人就上了门,冬天就结了婚。后来,他又承包了一亩半果园,6亩果园年收入15万元。

  梁山林告诉记者:“村里人都是沾了李老师的光,才有了现在的生活。李老师去世了,我们失去了大恩人。”

  记者在岗底村委会大院的展示厅中看到,新做的展板内容基本都是李保国在村里参加各种活动时的身影。村委会办公室墙边的一个纸箱子里摞着一堆照片,七寸大小,统一的边框,每张都有李保国的身影,有冬天剪枝的,有给村民培训的,有查看苹果着色的,还有抱着村里的孩子开怀大笑的。

  同一张脸庞,相似的场景,不同的衣着。岗底村委会主任杨沣军说,村民们想把李老师的照片挂到自己的家里。

  “每次看到李老师的照片,耳边就像听到了他给我们讲课的声音。李老师到岗底以后,真正把自己变成老百姓,把村里的老百姓变成林果专家。”村民杨书林说,李保国每到一个果园,都亲自下手,对果农言传身教,把科学理论变成容易接受的、能听懂的土话说出来,传授给每一个果农。

  总结多年的技术传授经验时,李保国发现要把农民变成专家,需要让农民对技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009年,他建议岗底村借助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读中专。

  杨双牛说,在李保国指点下,岗底村191名果农获得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中级果树工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实现了由“人口红利”变成“向人才要红利”的转变。

  近年来,岗底村涌现出的“苹果专家”,经常到外地指导果农科学种果树,被誉为太行山科技种苹果的“播种机”。

  “为更好的继承李保国精神,岗底村成立了李保国128技术服务队。”杨沣军说,服务队成员严格按照李老师给我们制定的富岗苹果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向周边果农传授苹果管理技术。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