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10:54:1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报记者 郭舒然 姚雪青
先锋颐和书馆一角。
资料图片
制图:蔡华伟
20年前的那个平安夜,让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钱小华不再徘徊。那年,他32岁。
去教堂凑个热闹,等待零点倒计时,听听唱诗班吟诵,过洋节,在彼时一些年轻人中颇为流行。
天空飘起雪花,暖黄路灯映照着的梧桐叶上,很快斑斑点点。等着进南京太平南路396号圣保罗教堂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跑进马路对面一家小书店。起初,只是避雪,抑或是等候,渐渐地,他们开始驻足阅读,店里人多了起来。
一双双手从书架上取下书来,翻阅的声音清脆而有韵律,仿佛教堂里整齐的祈祷,“那一刻,内心难免激动,我17平方米的‘先锋书店’似乎成为一个圣地。”也是从那个雪夜起,做书商,做有文化的书商,成了钱小华执著的追求。
从太平南路的这间小书店起家,继而开到南京大学旁的广州路,又从繁华的市中心新街口拐到五台山体育馆地下车库;从最初的1家书店到11家;从社区走向景区,从高校走向乡村:先锋书店一直氤氲着六朝古都的书香。
两年前,先锋书店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今年3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2016全球十佳书店,先锋书店成为亚洲唯一入选者。杂志给出的评语是:“这里本来是一个地下停车场兼防空洞,却被打造成了中国最美的书店。”
生逢上世纪90年代出版业的“繁盛十年”,遭遇新世纪互联网冲击下的蛰伏与转型,再迎来全民阅读时代的发展契机,这些年来,先锋历经实体书店的艰辛困顿、盛衰起伏,初心不变。
不离不弃的“粉丝团”
没有醒目的路标,不见奢华的装饰,只有绿树掩映下灰底白字的店面标识,这里是南京很多读书人心中的“天堂”。
迈进位于南京市广州路的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门口摆放的一尊《思想者》雕像让人心领神会。
徜徉书店内,一盏盏橙色台灯点缀其中,舒缓的音乐若有似无。两边阶梯式放书平台上,人文社科类书籍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百米艺术画廊上,鲁迅、加缪等中外名人画像无声地诠释着历史;天花板上,梵高、毕加索等大师的画作直触心灵;柱子上钱钟书、波德莱尔等作家的经典名句犹在耳畔……
“找个角落,泡杯咖啡,在书香中度过时光,是种享受。”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刘悦常来这里。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都宇军把约会地点选在了先锋书店。当女友在杨绛先生的纪念墙上留言时,他正坐在板凳上阅读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网上买书便捷优惠,但我们享受在这里购书、读书的文化氛围”。
回望先锋书店发展历程,会发现其与大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广州路店到如今的五台山总店,先锋书店周围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1999年,先锋书店从太平南路搬到广州路79号,此处距南京大学仅一步之遥。新书到货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生、教授们纷至沓来,寻觅他们眼中的“宝物”。
打那时起,“第二图书馆”的称号就在南大学子中口耳相传,也成为更多在南京求学的大学生青春记忆的一部分。他们往往自带干粮,在书店待上一整天。饿了,就静静地吃点便餐;渴了,喝点书店免费提供的茶水。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向沉浸在阅读中的一张张青春脸庞。
在作家苏童看来,先锋书店20年,一直保持着理想主义的气质。它在南京乃至外省都有知名度,与其经营图书的格调品位有很大关系,“即便是最初的那家小书店,走进去也绝不会撞见市面上流行但却令人生厌的垃圾图书” 。
注重图书的格调和品位,让先锋书店成立伊始即在南京独树一帜。不卖教辅,也不打折,当其放弃了为子女升学而奔忙的家长读者群时,也迎来了另一批读书人。
这批人后来成了先锋书店的常客,其中不乏学界精英、作家、诗人。缘于相同的志趣,不少读者和店主成了朋友。
2015年4月的一天,在众多读者见证下,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冯端与夫人陈廉方在先锋五台山总店举行了他们的“钻石婚礼”。冯端夫妇把纪念结婚60年的仪式放在先锋书店,自有其特殊的缘由。
早在书店初创之时,这位南京大学教授就是其“铁杆粉丝”。1996年,已是73岁高龄的冯端从报纸上得知太平南路开了一家专营人文社科类图书的书店,便搭乘60路公交车前往。“当时书店门面小,比较难找,冯老因此坐过了一站,回头拄着拐杖边走边找,才来到书店。”钱小华说,“书店每次搬迁,冯老都是一路追随。”
后来,冯端行走不便,钱小华就来到冯老的住处,搀扶着他到书店淘书。两人就这样成了忘年交,钱小华逢年过节都要去冯老的住处拜访,分享近期淘得的好书,探讨书业的现状和未来。
20年过去,先锋的价值早已超越单纯的书店范畴。“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先锋书店的标识,取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寓意人的灵魂永远在寻觅一个精神故乡。在很多读者心目中,先锋书店就是这样一处精神家园。
既是精神家园,也是“熟人社会”。用苏童的话说,在早年的先锋书店,转一下就碰到一位文学界的好友,再转一下就碰到一位出版社的熟人,这让人感到先锋很像一个“文学之家”。
“先锋书店在南京文化人中影响广泛。藏书的人也喜欢,想要什么书找不到,就去先锋碰运气,往往带着惊喜而归。”作家叶兆言说,“看那么多的好书,不带几本走,书店主人无所谓,关键是对不起自己。”
在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系主任张志强教授看来,书店是商业行为与知识传递的融合,能够向读者呈现具有人文精神向度和公共文化空间的读书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有影响的实体书店越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理想主义”的荆棘路
作为一家民营书店,先锋之路坎坎坷坷。
2003年5月,积累实力后跃跃欲试的钱小华在南京夫子庙地下商场开了一家分店。地处著名的夫子庙景区,游客众多、人流密集,王谢故居乃文人雅客以诗会友之地,江南贡院曾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这里似是开店的理想之地。
当年,投入近百万元装修的夫子庙店是名副其实的书店“先锋”。入口处开设了近百平方米的艺文空间咖啡馆;书架上不及顶、下不落地,取中间五档,正对读者视觉高度,便于取书阅读;书架之间镶嵌艺术大师人物肖像,灰色凝练,白色墙柱正面是盏盏壁灯。书店中央是一方雅致的竹园,两侧平台摆放着48张红黑相间的沙发,购书人逛累了可以坐下来阅读。
在钱小华的想象中,人多时书店座无虚席,让人心中涌动喜悦。
不成想,一年半后,“理想主义”被击得粉碎。
开业后发现,人文社科类书籍很难吸引游客和附近居民,走精品路线、不打折销售的先锋在夫子庙“叫好不叫座”。相比之下,夫子庙步行街及周边地区的特价书店、五元书店人头攒动,生意不错。
“里面高大上,外边脏乱差”,外部环境也让夫子庙店雪上加霜。门口一度挤满了小贩,满地的瓜子壳、香烟头、废纸屑总是扫不干净。到了夏天,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前来“蹭空调”,并在店里喧嚷,工作人员上前提醒,反遭呵斥。周末人多时,遭遇小偷也是常事,店里三天两头丢东西。
此情此景,难免让老顾客们摇头叹息。有位南大教授抱怨:先锋怎么把书店开到这儿了,下回请我来都不来了。
开业一年半多,亏损严重,夫子庙店难以为继。
先锋书店搬家的次数足有7次,也遭遇过因付不起上涨的租金而被房东下逐客令。有一次则是一名醉驾的司机将车开进大门,撞烂了书店。2013年7月,南京清理全市地下停车场,职能部门告知钱小华在7天之内将五台山书店恢复成停车场,并需缴纳大笔罚款。所幸南京市委宣传部及时伸出援手,先锋方才逃过一劫。
与夫子庙地下商场谈判撤店的那个下午,恰遇狂风暴雨,“谈完之后,我坐上出租车就开始落泪。毫不夸张地讲,那天从夫子庙一直流泪到广州路。”钱小华回忆,“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日子。当时把房子都卖了,我就睡在南大广州路店的办公桌上。”
即便如此,钱小华也没有放弃。
出生在江苏金坛农家的钱小华,家境很不宽裕,初中辍学在一家茶园工作了两年。后来,钱小华被招进金坛纺织厂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一位惜才的厂长,得到了去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进修的机会。在南京,钱小华如饥似渴地读书,一有空就到书店淘书。有书店老板出外购书,钱小华便打听其返回时间,以便第一时间到书店购买。有次,南京一家书店的老板采购时缺钱,钱小华借钱给老板,老板用书来抵款。
进修后,钱小华来到江苏省直部门的一家杂志社工作。一次,他熬夜写出一篇万余字的报告文学,却被编辑部主任大笔一挥删掉6000多字。钱小华认为其不懂文学,完全是外行领导内行。愤而辞职的他回到金坛老家,向堂姐夫借了600元钱,购入20斤茶叶开始出门贩茶。
茶叶生意艰辛,需要带着大把现金去山里收茶,到茶厂加工,再把干茶拖回来包装销售。钱小华就像个长途司机一样,押着一车上千斤的茶叶,走南闯北。彼时的山区并不太平,晚上睡觉,钱小华把钱藏在茶叶桶下面,枕头下面搁上一把刀。之后,他还做过纺织品生意,也终因适应不了商场上的游戏规则,惨淡收场。
走投无路之时,钱小华想到了开书店。
困难与不幸依旧前来敲门。前两年父亲离他而去,之后两年女朋友与他分手,再后三年事业受挫,夫子庙店倒闭,几乎所有家当都赔了进去。
从事书业的头九年,钱小华没有回家过一次年,每年除夕都是守在书店。父亲病危时钱小华连夜赶回老家,手头拮据到拿不出钱为父亲料理后事,最后跑到一位在镇上办厂的朋友那里借了3000元钱,将父亲遗体火化安葬。
“我为什么还在做书?”无数个失眠的夜晚,钱小华不断地问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两位女性给了他勇气。
“在我童年的时候,因玩火差点失去生命,需要输血时是母亲不顾一切用自己瘦弱的躯体将我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母亲的纯朴与善良,母亲让我读书的教诲与坚持,影响了我的一生。”钱小华将对母亲的怀念镂刻在对书店的爱上,“我一生也只做一件纯朴的事情,就是开书店。书店是我对母亲苦难一生的记忆,书店在,我的母亲就在。”
另一位是双腿残疾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郭晶晶。夫子庙店撤店后的一天,她来到位于南京大学南门东侧的广州路店。书店在一栋楼房的二楼,她是被人连着轮椅抬上去的。看到这一幕时,坐在收银台后的钱小华心中涌起感动,流下了眼泪。怕被人看见,他走到一旁背身去擦。
“这本书好,那本书好,这本书请您帮我拿下来好吗?”郭晶晶在书架前挪动的身影,至今还常出现在钱小华的脑海里,“正是这些坚守书店的人们,坚定了先锋存在的勇气”。
“我生命的价值是在阅读中开启的,它也终将以书而告结束”,钱小华始终以为,哲人的这句体悟,仿佛就是对他的私语。
绝处求生的新业态
记者到访先锋书店时,正逢湖北农民诗人余秀华携新书《我们爱过又忘记》在五台山店举办签售分享会,江苏广播电台知名主持人文岚主持。店中心的沙龙区围起了里外三层观众。
“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诗歌,也没想到书店能给诗集摆上两大柜子。”余秀华向记者感慨。
邀请名家学者到书店开讲座,分享创作经历和人生感悟,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签售书籍,是先锋的一大特色。陈丹青、白先勇、周国平等一批名家学者,都曾参与先锋文化大讲堂。最近几年,书店年均举办400多场讲座和沙龙,场场爆满。
也是在这一天,从浙江来南京旅游的陈晓燕女士,买了一本印有奥黛丽·赫本照片的笔记本与手绘南京小吃地图,“我是在网上看旅游攻略时发现先锋的,很好奇为什么一家书店能像5A级风景区一样吸引这么多人关注,决定过来看一眼。”来了之后,她发现自己被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迷住了。
办沙龙、卖咖啡、做文化创意产品,先锋领国内行业风气之先的这些举措,发端于2008年。
这不只是先锋书店的特色,也是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的路标。不过,对于自言“内心是和商业决裂的”的钱小华来说,起初实属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
2008年后,经历了发展阳春的民营书店开始感到阵阵寒意。飞涨的房租,来自网络书店的挑战,传统阅读不再是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唯一途径……南京、武汉、长沙等地风光多年的图书批发市场开始一蹶不振,风入松、光合作用等一批国内知名的民营书店陆续倒闭。先锋书店也一度亏损上千万元,资不抵债。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黄小初坦承,当时先锋书店因拖欠书款被列入“黑名单”,很多出版社中止供书。
那段时间,钱小华独自躲进了安徽黟县的一个小村子里,思考着书店的出路。
此前,他曾与书业同仁一起赴美国考察。跑了11个州的36家书店,钱小华发现,几乎所有书店都在卖咖啡、卖文化创意产品,就连旅游风景区也在热销这些文化产品。随后的几年中,先锋书店开始零星开发一些文创产品,但一直未成规模,直到2008年的书业寒风刮来,钱小华觉得必须放手一搏了。
当年5月,在一片“不务正业”的质疑声中,先锋成立了自己的文创公司和团队。一方面,将相册、明信片、布包及建筑海报、笔记本等打造成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开辟店中店,卖咖啡、糕点等,增强书店的造血功能。
“我们只做与主题相关、纸质的文创产品。把一些适合的照片、图片等版权买下,形成定制产品。”钱小华坦言,尽管投入较大,但自主定价、自创精品,有比较优势。
第一年在五台山店试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文创产品占到书店总销售额的30%、总利润的40%。伴随需求的培育,先锋文创产品逐渐闯出市场、形成系列。主要依靠这块增量,2011年先锋书店走出经营困境。如今,先锋书店的文创产品已占年销售额的60%、年利润的50%,可谓半壁江山。
这次转型不仅没有削弱先锋的品牌影响力,认知度还得到放大提升。南京市民和一些单位选择先锋文创产品作为赠送亲友、贵宾的礼品。就连中山陵、总统府等名胜景区,也看到了文创产品的潜在市场,选择与先锋合作。原本沉睡在档案室里的图片和记忆,被唤醒、被关注,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定制明信片、笔记本很快在景区热卖。
为激发员工创造力,先锋今年起力推自主经营体模式,采取项目合伙制,即向每家门店店长放开经营权、用人权、分配权,每个部门都成了创客孵化器。
90后女孩钱菁菁去年9月来到先锋工作,目前是咖啡馆店长。“卖咖啡虽然不是书店的主业,但可以吸引和稳定选购图书和文创产品的客流。我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糕点花色等,带动销售增长。”钱菁菁介绍,不论是选择供货商还是面试员工、考核绩效,都由店长说了算。权力下放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的增加,随着业绩提升,钱菁菁的工资也涨到了10多万元一年。
如今的先锋,已从寒风中挺过。2013年起,先锋书店先后获得财政部实体书店奖励资金、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文化产业资金等累计610万元资金支持。
顺势而为,先锋将主题书店开到了5A级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坐落在民国建筑区的颐和书馆,以诗歌文化为主题的中山陵永丰诗舍……2013年后,先锋书店已经开设了7家分店。
燃亮乡村阅读之灯
出安徽黟县县城,向西北而行,不久便可见到碧山村口的云门古塔。穿过粉墙黛瓦的乡间建筑,一座古祠堂映入眼帘,这里设有先锋的碧山书局。
“从前碧山村就有云门书局,后来没落了。碧山书局的开设,也是对徽州老建筑的一种保护和利用。”年过七旬的汪寿昌曾任碧山村村委会主任,虽说高中毕业后一直务农,却也是一位“文青”。碧山书局开办后,他被请到店里打理图书。怀着深厚的家乡感情,汪寿昌还手绘了碧山的风景和地图,先锋书店将其制作成明信片等文创产品。
乡村书店、农民阅读,在钱小华看来,这一当下文化阅读的短板,有着独特的拓展空间。
书局开业那天,村里的老人们换上新衣服,像自家办喜事一样高兴。
碧山书局的创办,不仅丰富了当地农民的精神生活,还提升了地方文化知名度。碧山村成为电影《邓小平在黄山》的取景地,也成了安徽大学学生实践基地,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每年都会带着学生前来体验手工艺竹编和端午节艾饼制作。
随着先锋书店日渐成为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江苏以外的不少地方也找到钱小华洽谈合作事宜,但并非地段繁华、条件优厚就足以打动他。在钱小华心目中,开书店,除了热爱,还要赋予人文情怀。
先锋在浙江松阳县陈家铺村筹办的岩上书局,钱小华就前后考察了两年多,预计明年初开业。陈家铺有着600年的悠久历史,地处磐石之上,能远远望见山下一座明清古城。当地500户人家大多以种茶、贩茶为生,在不少人眼里,这是一个田园牧歌般的地方。
先锋书店到这些地方落户,不担心客流少吗?钱小华说,将以一系列关于古村落的书籍、讲座、文创产品等吸引游客和读者,也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文化复兴中来。例如碧山书局迄今已开设各类讲座40余场,所藏的有关徽州文化的旧书很受读者喜爱,一些专家学者也慕名而来,有些人一买书就花数千元。书局当年开业、当年盈利。
不过,从城市到乡村,是独辟蹊径还是走向边缘,是真正的经营拓展还是一场命运叵测的“文化秀”,还需要先锋拿更长的时间来检验。
“从单一售书到提供交互文化体验空间,这种‘书店+’模式已经使先锋的衍生价值非常可观。”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处长施扬表示,如今他们的视线,更多聚焦在了先锋之外的实体书店。因租金快速上涨而在去年停业的万象书坊,由宣传部门协调在南大西北门找到了合适的店面,于今年5月重新开张。
江苏现有各类实体书店3300多家。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周琪介绍,江苏通过开展“最美书店”评选、“一月一本南京传世名著”品读推广等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不少实体书店“好书卖脱销了”。
“台湾诚品书店去年底在苏州开张了内地首家门店。当当网提出3年内开1000家实体书店的目标。今年暑假期间,出版社在南京新华书城好的位置售书是要付展位费的,以前是书城免费招徕书商。”黄小初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实体书店正在迎来回归期。
今年6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对实体书店创新经营项目和特色中小书店转型发展通过奖励、项目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书店做优做强。
“一座城市不仅要有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要有大学、歌剧院、电影院,也要有书店里昏黄的灯火。”钱小华说,“对于实体书店的未来,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