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09:26:2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徐扬、孙仁斌
资金来源少、产业支撑弱、农民进城后社会保障差成为许多县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难题。作为辽宁省首个被纳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城市,海城市探索走出了一条城镇化水平高、产业结构优、进城农民得实惠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农民“带着利益进城”。
近日,记者在海城市看到,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新市镇正逐渐形成规模。2014年12月,海城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也是辽宁省首批被列入国家城镇化试点的城市。2015年,海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8.2%。
针对资金来源少、产业支撑弱、农民进城后社会保障差的问题,海城市一一开出了“药方”。
多元融资,让市场在城镇化中唱主角。海城市长邓延发说,海城已与云南城投公司签订合同,政府负责规划,商业公司负责建设一处7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附近是海城市的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园区,“新市镇的建设,为产业工人进城安居提供了便利,大批产业工人也是城镇化的重要来源。”
2012年—2014年,海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总投资达65亿元,除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本级财政出资24亿元外,其余均通过融资等渠道完成。
产城融合,向产业结构优化要城镇化动力。西柳镇,这座改革开放之初便发展服装贸易的小镇如今到处高楼林立,8座经营服装批发的大型商场内云集了1.6万户商铺,镇内还有6000余家服装加工厂和印染厂,服装贸易的火爆也带动了物流业、餐饮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
“2015年,全镇的税收达到2.5亿元。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近50万人。”西柳镇镇长李庆权说,目前西柳共有户籍人口4.6万,本地人只占全镇人口的40%左右。
浙江义乌小商品城首个“走出去”战略的投资地选择在了西柳,如今,总投资110亿元的海城义乌小商品城一期项目已经落成,总经理陈能静说,三期全部建成,将带动60万人就业。
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土地制度让农民“带着利益进城”。为保障征收村民的合法权益,海城市在村屯征收安置补偿政策上探索了“六个置换”:商品楼置换农民宅基地、经营性资产置换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经营性资产置换就业岗位、村集体资产股份制置换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区置换自然村屯、设施农业置换田园经济。
在海城市二台子社区,土地通过流转租给大户经营,商业网点由村集体统一出租,租金用于给村民们缴纳社保、发放福利等。社区建设了一处大型农贸市场,居民根据入股多少,每年可得到数百至数万元不等的分红。
辽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韩红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改革创新提供动力,让农民带着利益进城解决了上楼的后顾之忧,海城为当前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