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10:28:12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沈洋、胡喆、吴锺昊
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这是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好生态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产业”已成为不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45岁的李小明是革命老区吉安县梅塘镇村民,家有年迈的父母和3个孩子,妻子身体不好。照顾家庭、伺候几亩地,老李苦哈哈地过着日子。
2013年起,吉安市推进实施“一个农户一亩柚子、一个鸡棚、一亩葡萄、一个劳动力在园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梅塘镇生态环境好,适合发展井冈蜜柚产业。由于李小明是重点帮扶对象,政府免费发放了柚苗,技术人员驻村提供生产、销售指导。
今年春节刚过,李小明就忙着为自家5亩井冈蜜柚施肥、剪枝。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蜜柚要挂果了,预计每亩有1万多元收入。家有一亩柚,只要人不懒,脱贫不用愁。”
在吉安市,像李小明这样种植井冈蜜柚的农户有14.5万户,种植面积达9.6万亩。“家有一亩柚,小康不用愁”“井冈蜜柚香,老乡奔小康”在吉安已深入人心。
距离吉安市区约2小时车程的遂川县左安镇,由于缺少产业支撑,当地群众守着青山绿水,常年挣扎在贫困线上。
“扶贫须‘造血’。左安镇发挥生态优势,重点发展茶叶、脐橙和油茶,初步形成‘两茶一橙’产业格局。”左安镇党委书记彭小建介绍,采取政策扶持、土地入股等形式,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亩以上茶叶或脐橙产业,每个新建的产业合作社中贫困户比例不低于20%。
据统计,2013年以来,左安镇新发展茶叶1.5万亩、脐橙2000亩、油茶5000亩,减贫510户1820人。
碧波荡漾,鸭子成群,鱼儿欢快地在水中游弋。江西省上饶县花厅镇白塔村的下会坑水库天湖农业基地,一派生机勃勃。渔网里白花花一片,一条条“仙骨鱼”活蹦乱跳,基地负责人余军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的鱼,生长在深山湖水中,不投放任何饵料,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喜爱。”余军说,这种生态鱼市场均价已达每公斤96元,年产量达60万公斤。在养殖基地的带动下,周边100多户农民从事生态鱼养殖,人均年纯收入达2万元。
江西省宜丰县森林覆盖率达74%,10年前就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禁伐阔叶林。近年来,宜丰县推行生态保护+绿色产业,让老百姓不砍树也能致富。
宜丰县天宝乡草坪村地处大山深处,宜丰县出台扶持政策,在草坪村发展林下兰花产业。目前,全村248户人家98%种植兰花,兰园超过400亩,年产值近千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兰花村”。
据统计,宜丰县林下经济面积达30.5万亩,年综合产值达6.5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3010元。
此外,宜丰县还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经营模式,建成了天宝乡10万亩绿色水稻基地、黄岗山垦殖场五里分场万亩猕猴桃基地和炎岭千亩杨梅基地等68个大型生态农业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贫困地区老百姓受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突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彭迪云认为,要把生态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需要政府和市场发挥合力。政府要调动资本、技术等各方力量,把贫困地区的好山、好水、好空气等自然要素变为有市场价值的生产要素,将生态和产业融为一体,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