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蝲蝲蛄再叫,也得种庄稼

——来自河北省廊坊市的调查

2016-04-24 10:34:42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高云才,常钦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被视为春耕开始的惊蛰,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本该是“锄头不停歇”的日子,但部分种粮农民却依然在观望。农时不等人,眼下粮食主产区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春灌浇水也是当务之急。在春风拂柳的华北平原,春耕进展如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际,田间地头究竟在发生哪些故事?农民种植积极性如何提高?精准对接需求,农业结构又该如何优化?带着问题,记者来到河北。

  “清闲”的烦恼

  农资卖不动,土地少人包,种粮积极性在降低

  一场春雨刚停,在河北省霸州市东杨庄乡下坊村路边朝大田望去,同往年如火如荼的春耕备耕景象相比,已经是大大的不同。这厢,成片的土地,麦子已有一尺多高,麦浪翻滚,但麦田里并未看到春管的人影。那厢,一处刚整理出来的新地,翻新的土壤踩上去很软,已经退下来的村支书杜竹勤说,“今年种粮不指望什么收成了,这片地打算种花生,肯定比种玉米收入要高。”朝稍远处看,从去年秋天一直荒着的大田里,五六十只羊在找寻野草……

  在固安县从事植物种植服务的廊坊绿园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杨春华说,去年玉米价格下来之后,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种地意愿降低了。“目前,不少土地出现撂荒,农民都在观望,对于今年到底该种些什么,农民心里没有底。”

  种粮收益减少,是农民渐渐失去种粮动力的原因。“去年,大户承包一亩地要600元,今年降到一亩两三百元,可就这,也还是很少有人愿意承包。”霸州农业局副局长杨玉杰感慨。种庄稼不挣钱,主要是现在粮食价格偏低的同时,种植成本在走高。去年玉米价格的波动,让霸州农民赔了本,还没赚着吆喝。

  杨玉杰算起了一笔账:现在一亩玉米种植总成本要1000元左右。去年大旱,很多玉米地亩产只有400到500斤,亩收入在350元左右,收入实在“可怜”。“种一年粮食不如打一个月的工。”就有打工农民问他:为啥还要费劲巴拉地种地呢?

  “我们这里,往年化肥、地膜热销,农药很紧俏,农户需要提前来预订,取货还得排队。今年清闲多了。”霸州市城区植保服务部经理王革涛说,农药、化肥卖不动,农资销售额比往年少90%。说到这里的土地流转,他心气也不高:往年这个时候,土地已经流转出去80%到90%,今年还不到10%呢!

  已是中午一点来钟,植保服务部里终于走进来当天的第一位顾客——城区办事处北杨庄村的杨继华,他的老伴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今年,他们不种粮了,改种桃树。在挑选桃树有机肥料的时候,杨继华老伴埋怨他,“去年不让你种粮,偏不听,还逞能包地40亩。种玉米累人不说,挣到钱了吗?”

  “玉米一亩地打了1000斤,咱们不是算过了嘛,够上本钱了。”杨继华小声咕哝着。这位种庄稼的“老把式”,心里还念着种粮。

  逼出来的调整

  粮地改菜地,玉米改青贮,小麦休息养地

  不过,今年杨继华想通了,必须调整种植结构来降低种地风险。现在,他家里有10亩桃园,其中6亩已经挂果。另外,家里还有7亩小麦,剩下的,都种上了白菜。“今年种菜,肯定比种粮赚钱!”

  在固安县东湾乡大辛庄东村村头,很容易就能看出一块田地的与众不同:一边紧邻马路,一边是成片麦田。路边白杨的树荫把这片圆白菜地分隔成一垄一垄,像幅油画。今年50岁的陈克亮张罗着5个同村的村民,正在给东村村民种菜。

  陈克亮家里也有七八亩地,一年种菜一年种粮。去年没种粮食,养起了果树苗。他有种菜技术,拉起一伙人出来打些零工。一个下午的工作量是种3亩多菜地,6个人种一趟花4个多小时,每小时的工钱是10元。“现在粮食价格低,很多村民都种起了蔬菜。种菜,生产周期短,也能卖得上价钱。”陈克亮一边挖坑种菜一边说。

  霸州市是农业大市(县),现有耕地67万亩,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2万亩,其中玉米40万亩、小麦5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去年,玉米价格走低,再加上旱情严重,不仅影响了农民今年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少土地出现撂荒,农民都在观望到底种什么。“种菜对水利条件要求很高,有些地块还荒着,大田不敢种,大家都在琢磨种点经济作物。”陈克亮说。

  “搞青贮玉米是出路,一亩秸秆6—8吨,每吨300元,亩收入挺可观。”杨玉杰分析。

  玉米价格下降,也挤压了其他粮食品种价格,目前农民种植的普通品种小麦价格也不理想,于是一些农民干脆把地荒着养起来。

  为使农民收入不受大的影响,霸州市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霸州已建成市级园区1个,县级园区4个,园区以蔬菜生产加工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鼓励农民多样化种植,今年计划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花生2万亩,发展青贮玉米面积1万亩。

  杜竹勤说:“蝲蝲蛄再叫,也得种庄稼。调整产业结构,粮食还得种。不过,要巧种,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事实上,今年下坊村已经制定了规划,种1000亩土豆、1000亩花生,再种点红小豆。“红小豆好呀,现在能卖到5块多钱一斤!”老支书眼里满是憧憬。

  供需的对接

  按照下游需求选品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滚雪球”

  尽管去年玉米收储价格下调,但杨春华和她的绿园公司在粮价波动中,未受太大影响。

  原因就是他们让优质粮食供给与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一家是以产前、产中、农用物资供给、农技推广为主业的农业种植服务公司,一家是以加工生产高档面粉为主的企业,廊坊绿园公司和固安县参花面粉公司因为一个好的小麦品种而“联姻”。两家联合,注资300万元成立了固安县宏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历时4年时间,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壮大了“从种子到餐桌”的小麦产业链。

  “找准需求,按照需求种植与销售,建立起从种子到餐桌的产业链,种粮还是大有可为。我们对接面粉厂、饲料厂的需求,合作社给农民提供整地、肥料供应、单一品种技术培育、农业保险、粮食收购等服务,生产出来的优质粮食直接销售给面粉厂、饲料厂,保证了农民收益。”杨春华说。

  固安县参花面粉厂“肚子”很大,年加工小麦能达30多万吨,每天需要优质小麦600—1000吨。但是,过去其优质小麦原料需要从国外或外地进口、调入,成本较高。如果能在固安县内及周边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既有利于面粉企业降成本,也有利于本地经济和农民增产增收。杨春华发现了这个需求,在石家庄农科院找到了参花面粉厂需要的强筋型优质小麦品种。

  由于找准了市场需求,固安县优质小麦的面积开始了“滚雪球”式增长:2012年从石家庄农科院引进“石优20”籽种18万斤,在全县示范种植了1万亩。由于小麦质量高,面粉厂愿意在国家收储价格的基础上“一斤多加两毛钱”。头一年,该品种小麦亩产达到了985斤,每斤卖到了1.4元。第二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今年预计种植面积能达20万至25万亩。

  “对农民来讲,这个种子像是很棒的挑夫,吃喝不多但特别能干。”合作社农艺师杜永清说,经过测算,该品种每亩能省80—100立方米水,还省25度电,省0.25—0.5个人工,籽种可以省15斤。4年来,固安县共产优质小麦3.1亿多斤,实现产值近4.3亿元,节支增收1.77亿元。节省籽种465万斤、化肥6200吨,节约用电1550万千瓦时,节约地下水资源3100万吨,节约用工15万个。种粮的农民,开心了。

  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为农民种粮持续增收奠定基础。杜永清说,合作社采取“六统一”的种管模式,统一供应籽种、统一供应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农业保险、统一价格收购,保证了小麦品种纯度的同时,也保障了农民的持续增收。

  ​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