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静宁县界石铺镇推进美丽乡村暨新农村建设纪实

2016-03-18 23:45:1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陆家木 李奇维

  走进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高堡村,一幢幢小康住宅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一张张笑脸毫不夸张的演绎着农民的幸福生活,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而这仅仅是界石铺镇高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高堡村位于312国道沿线,属半山半川区村,辖11个村民小组,474户2142人,其中贫困农户99户440人,全村耕地面积5392亩,人均2.5亩。2015年,镇政府把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以高堡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以继红、七里、上河、祁岔、魏湾、崔岔等新农村建设为依托,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苹果产业培育上真抓实干,走出了具有红色圣地、本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使高堡、继红等村真正成为国道312线上的历史文化名村。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村镇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定位准确、经济适用”的原则,编制完成了界石铺镇发展规划,统一指导全镇的发展,全面提高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同时,聘请平凉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科学编制了高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村制宜,编制了“五村联创”新农村建设规划,详细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项子规划,有效发挥了规划在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二是培育富民产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坚持把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效益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按照“一元主导、多元增收”的产业格局,新植红富士苹果5000亩,早酥梨570亩,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早酥梨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大接杏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日光温室达到126座。山区连片种植全膜洋芋2000亩,双垄沟播玉米2万亩,全膜洋芋5万亩。围绕产业开发,在高堡、崔岔等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17个,带动全镇牛饲养量达到3000头以上,新增养殖大户120户,其中高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400元,高于全县平均值20%以上。

  三是注重机制创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深入开展以进百家门、问百家事、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和干部走访、领导下访、问题回访为内容的“四百三访”活动,结合“六精六准六结合”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镇村干部长期蹲点在村社指导工作,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代表,组成规划、理财、监理三个工作小组,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形成了农户建、农户干、农户管的良好格局,凝聚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是大力整合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示范村项目建设为主体,整合危旧房改造、通畅工程、教育设施、人畜饮水、环保等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狠抓水、电、路、房、能源等基础建设,新修通村主干道13条56.6公里,硬化道路27公里,初步形成了灌通南北、辅射东西的环状道路网络体系。建成镇区雨水排水主管道3400米,小城镇功能日趋完善。新建及改造危旧房屋882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新能源推广利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58台,太阳能路灯42盏。新修梯田9000亩,生态造林2000亩、三荒造林8000亩,进一步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走出了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五是挖掘历史文化,促进民主管理和谐。依托村民活动中心,建成高堡村史馆,收集藏品350余件,传承和保护了历史文化。建成文化宣传长廊,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及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法制意识,群众受教育率达到96%以上。在崔岔、高堡等村创建“平安家庭”100户,高堡村被评为平凉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每年定期举行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和谐五星”、“十大孝子”等创评活动,树立和谐健康新风,充分发挥村调委会作用,积极化解各类矛盾,排除邻里纠纷,促进民风和谐。

  六是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后续建设管理。依托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认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垃圾填埋点25处,配置垃圾清运车1辆,三轮保洁车20辆,配备垃圾台46个,垃圾桶100个,组建1支16名环卫工人的专业队伍,强化日常清扫,建立起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和主体责任长效化、清洁队伍长效化、设备管护长效化、绩效考核长效化四项长效管理机制,镇区及312线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完成镇区面山绿化2000亩,栽植“界”“石”“铺”景观树阵3个,改善了镇区面貌。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易风易俗,弘扬新风,全面提升了农村环境管理水平。

  七是注重阵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十室分设,九有配套”的标准,高标准建设村民服务中心4处,文化广场5处,配套建成乡村舞台、卫生室、文化室、活动室、健身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使村级阵地成为群众经济文化中心。采取“村级阵地+便民服务站+四融平台+电商网点”联建联用模式,依托村级阵地建成便民服务站22个,吸纳农行“四融平台”入驻,创办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代理制度,积极推行“六个一”便民服务工作保障机制,落实镇干部带班村干部坐班制度,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信访接待、卫生计生、科技培训、图书阅览、超市购物、金融网点、委托代办、电子商务等九大类服务事项,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远等实际困难,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

  丝绸古道穿腹过,莫壶关口马蹄忙;

  紫荆城中人声沸,高望双鞭定番邦;

  秦时长城留身影,明时建城高家堡;

  左公许愿关帝庙,有心栽柳已成荫;

  红军足迹尤可觅,会师号声震天响;

  四十八姓汇聚地,历史名村高家堡。

  走进如今的界石铺镇,曾经的落后现象已不复存在,放眼都是宽敞的水泥路,崭新的砖瓦房,平整的好梯田。千里沃野养育肥壮,遍地绿波荡漾果香。由高家堡的最高处凝望,早酥梨园一望无际、旱作农业铺天盖地、大棚蔬菜漫川皆是、畜牧养殖已成规模,美丽乡村建设已使厚重的文化之村增添了和谐的时代气象。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