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全面推进五大振兴 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河南新乡县刘庄村基层联系点调研报告

2021-02-24 14:09:3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胡永万 胡越 谢宗良

  近期,我们赴河南省刘庄村基层联系点,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调研。先后参加刘庄基地农民田间学校揭牌仪式,考察新乡心连心肥料厂设施农业、悦农种业科技公司田间学校、翟坡镇东大阳堤村社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有关做法,与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和基地负责人、学员代表座谈交流,就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进行了思考。

  新乡县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

  新乡县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新乡县依托良好产业基础,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不断发展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壮大优势产业带就业,大力推进心连心化肥、新亚纸业、华洋铜业等企业集团转型升级,投资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培育新兴产业增就业,大力发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农村电子商务,举办农产品展销节、网销大赛等活动助力电商销售,助推农民返乡创业、自主就业。推动产业融合促就业,依托五得利集团、喜世食品和新亚集团等涉农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及销售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强优势农业提质量,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绿色食品基地1个,认证农产品11个,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庄村始终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新型工业化强村富民之路。近年来积极推进华星药厂、绿园药业两个企业完成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外部资金进行战略重组,提高运行效率。加强新型药物研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东大阳堤村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招租企业5家,引进企业8家,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就业率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0余万元。

  坚持育引两手抓,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在人才培育方面,新乡县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高素质农民培育,2014年以来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农村实用人才孵化基地等,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近千人。悦农种业科技公司自2017年建立田间学校以来,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创业培训,利用公司良种繁育基地为培训农民提供实习实训,定期开展跟踪服务,2019年确定为“河南省农民教育培训综合示范基地”。2008年以来,刘庄基地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200人次,探索形成的“一联动、三注重”培训模式,作为全国十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在各地推广。刘庄村坚持对村民开展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自己培养了一大批村干部、企业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等,有力支撑了刘庄村各项事业发展。在人才吸引方面,新乡县通过制定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激励“智力回流”、返乡创业。新乡心连心肥料厂通过成立博士后工作站,成功引进多名高层次人才。刘庄对华星药厂、绿园药业需要的高端人才,采取市场化运作高薪聘请,有力支撑了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乡县深入挖掘当地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刘庄村以史来贺精神为主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坚持“五重视”“四开展”,构建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加强精神文明宣传,开展文化娱乐、体育、节庆、参观学习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大阳堤村坚持文化强村的理念,创新发展乡村文化,让“文化活起来,文明树起来”。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五美家庭”“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完善图书室、文化站、村民活动室、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文化长廊等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农村智慧社区平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上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下到本村的新闻活动动态,既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成立军鼓队、舞蹈队、走秀队等有100多名队员的文化宣传队,成立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站等,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每月都有一个活动主题,把文明理念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导农民群众“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围绕打造美丽村庄,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新乡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积极开展“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乡村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刘庄村十分注重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目前所有村民均入住独院别墅,每户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中央空调、集中供热供气、休闲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齐全。刘庄村投资4亿多元,建设成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的处理厂,深度治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刘庄村重视小区绿化美化亮化,现有100多种花卉树木,森林覆盖率达到50%,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截至2014年,东大阳堤村建成独院别墅120套、11层小高层6幢,可容纳572户村民生态宜居的朝阳社区,配套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通信网络覆盖率、自来水普及率、清洁能源普及率100%,公共场所100%亮化,绿化面积50%以上。开展环境整治,组建了10余人的环卫小组,垃圾分拣站、洒水车、扫地车等环卫设备齐全,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促进了对村内整体环境的保护,提高了生活质量。

  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新乡县统筹推广村民代表提案制、规范小微权力、“访民情、解民忧”标准县创建,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刘庄村党委坚持抓党建不放松,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做到理想信念教育常抓、班子建设细抓、党员队伍建设长抓、制度建设深抓、政治建设严抓,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东大阳堤村党支部坚持突出围绕“村民代表提案制”,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途径,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村民代表提案制”即每名村民代表联系10至15户,每月走访收集村民意见建议上报村党支部,党支部梳理分类后进行讨论商议对策,在月末联席会上审议、决议。“村民代表提案制”将矛盾化解在村里和萌芽状态,激发了村民代表和群众参与村务自治的积极性。东大阳堤村探索形成了“一三五”乡村治理体系,即建强一个堡垒,打造村三委队伍、党员队伍、村民代表队伍等三支队伍,建立民主决策机制、矛盾调解机制、为民服务机制、文化建设机制、平安建设、监督机制等五个机制,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极大提升。

  新乡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乡县刘庄村和东大阳堤村基础较好,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先行一步,取得积极成效。总结他们的做法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注意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第一,党的领导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方面协调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刘庄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党支部团结带领村民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持按劳取酬、合理差别、共同富裕,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路子,经过60多年的改革发展,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东大阳堤村之前是一个省级贫困村,用村民的话说是“村里路不平,灯不明,没水吃,人心散,到处是吵闹声”,且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集体年收入几乎为零。十几年来,在党支部的坚强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改善居住环境,开展乡村治理,东大阳堤村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展现出“党建强、产业兴、文化活、民心聚、群众富”的生动画面。

  第二,好带头人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好的带头人。1952年史来贺同志担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刘庄从新中国成立前十里八乡有名的“佃户村”“长工村”,变成了一个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史来贺同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2003年史来贺同志逝世后,史世领同志接过发展重担,在重大挑战中开启“二次创业”,带领刘庄村实现创新发展,成为刘庄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优秀带头人。史世领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13年以来连续两届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2019年,老班子成员刘名宣同志接过新一任党委书记的重担,正带领刘庄人奋力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东大阳堤村发展的转折点来自能人陈来胜2008年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从党建工作抓起,规范政治生活,每月28日雷打不动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联席会,并以身作则开展党员义工活动,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班子和全村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招商引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朝阳社区,开展社区绿化美化,着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和养老问题。陈来胜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河南省“优秀调解员”、河南省“学用标兵”等称号。

  第三,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刘庄村秉持“集体有,跟党走;集体空,没人听;共同富,走的才是社会主义路”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刘庄村经济总量超过20亿元。有了集体经济支撑,一方面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元;另一方面解决了村民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事务的资金来源问题,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东大阳堤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引进机械厂、振动场、锁厂、电商等13家企业,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万元,增加到200余万元。为了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东大阳堤村和周边企业合作,结成“合作共享单位”,企业优先招用村内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村内就业率达到90%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村民全部享受吃水、停车、物业等多项“免费服务”和福利,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红利,进一步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刘庄村能够持续发展保持先进,得益于有一大批高素质村民、优秀的企业管理和研发人才以及“一懂两爱”的乡村治理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史来贺老书记曾对干部说:“提高刘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比建设10个华星药厂更为重要”“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民知识化,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不牢靠”。通过教育培训和典型引领,村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推动刘庄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庄村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企业管理和研发人才队伍,如华星药厂经理张成就是通过市场引进的高端人才,他带领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扩展产品市场,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药厂负责药品研发的常务副经理张全海是返村大学生,他着力推进企业产品转型,利用自身优势大力研发生物药,转型效果初步显现。刘庄村一直高度重视村党委班子建设,班子成员政治强、业务精,在群众中有威信,为刘庄村高效治理提供了坚强保障。东大阳堤村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吸引人才返乡下乡就业创业,形成了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乡村治理人才,为东大阳堤村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关思考

  需要加快补齐短板。刘庄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老典型,党的十九大以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刘庄村发展过度依赖工业企业,刘庄华星药厂、绿园药业两个企业收入占全村集体收入比例超过90%。近年来,刘庄村委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乡村振兴规划,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成效还不够明显。二是高素质人才仍然缺乏。村集体企业高端人才不够,职工素质不强。刘庄村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尚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还有差距。三是史来贺精神宣传不够。“坚定信心,共同富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无私奉献,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史来贺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刘庄村对史来贺精神的宣传方式创新不够,对周边乡村影响还需要强化。四是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提升。刘庄村离环境优美还有差距,村内可看可玩的点还不多,乡村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五是村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村党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大,创新发展动力不够强、办法还不多,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精准发力打造样板。刘庄村应进一步加强精准发力,在“五个振兴”上下狠功夫,切实推进典型升级、业务升级、内部升级,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华星药厂、绿园药业两个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生物药研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更新理念、拓展思路,积极利用周边村镇资源,扩大一产和三产规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优化刘庄产业结构。深入挖掘刘庄资源,在发展红色旅游、教育培训产业、环境经济方面做文章,打造刘庄产业发展新亮点。二是打造人才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刘庄村作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培养、吸引、集聚人才等作用,积极推进实体化改革,利用新挂牌的田间学校,争取中等学历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以及其他相关培训任务,将基地打造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深化传承发扬史来贺精神。结合新发展阶段主题,创新宣传史来贺精神,为周边乡村发展注入精神动力,进一步扩大刘庄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到刘庄参观旅游、投资兴业。四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小区绿化美化亮化,进一步提升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为村民和游客创造了更加整洁舒适的环境,真正做到宜居宜业。五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高要求建设村党委和村委,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增强领导班子示范带动能力,切实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从顶层谋划上看,要把握强化三个关键抓手。一要坚持党建引领。综合以往调研情况来看,凡是乡村振兴推进有力的地区,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能人、大学毕业生中储备选拔基层党组织班子,重点从青年农民、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努力把每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二要培育产业基础。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根据乡村的地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以及其他比较优势,准确定位乡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形成既能利用乡村优势又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进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要强化人才支撑。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新格局,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扭住农民教育培训这个“牛鼻子”,留住人、增能人、育新人,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和知农爱农实用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着眼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着眼提升技术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涉农职业教育和技能实训,培养造就一支知农爱农的高技能乡土人才队伍;着眼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培养,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农村现代化要求的高水平乡村治理人才队伍。

  (作者:胡永万 胡越 谢宗良 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