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3:59:10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韩朝阳 马骁
从“守着良田不产菜,冬春季节吃菜难”到叫响“东西南北中,好菜扶沟种”,位于豫东平原的扶沟县走了近40年。几十年间,地处“南菜北运、北菜南下”过渡带的扶沟县认准“小蔬菜,大产业”,强化技术支撑,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优势品牌,成为河南蔬菜种植第一大县。如今,蔬菜年播种面积52万亩、年均产量370万吨的“中原菜都”正加速崛起。
从拜师学艺到科技兴农 蔬菜种植精益求精
深秋时节,扶沟县吕潭乡运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里仍旧繁忙一片,嫁接菜苗的工人手指翻飞,绿油油的菜苗在穴盘上一棵棵铺陈开来,自动化喷水装置不时调控棚内湿度。
56岁的合作社理事长焦运来是当地育苗“土专家”。他向记者介绍标准化育苗的好处:“省工省种省时,菜苗质量好,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
多年前,扶沟县城郊乡赵沟村党支部书记赵金德带领村民去北京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引进竹木结构的温室大棚,赵沟村在全县第一个发展设施蔬菜致富。
高中毕业的焦运来看到赵沟村家家户户小门楼,自家还是泥巴墙,就一门心思钻研蔬菜种植技术,一步步成长为农技专家。“育苗其实和照料孩子一样,用心了,小孩子就长得壮实不生病。”如今,焦运来的育苗基地年产种苗2000万株,销售全国。
目前,扶沟县涌现出大量“土专家”,蔬菜种植技术精益求精,仅蔬菜大棚就推出日光温室、巨型棚、双层拱棚等多种类型。同时,扶沟县坚持科技兴农,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并建成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每年展示推广新优瓜菜品种2000多个。
从规模发展到优化布局 “一乡(村)一品”争奇斗艳
9月底开始培育黄瓜苗,春节前黄瓜上市,次年6月拔掉黄瓜秧,7月至10月晒地、养地。柴岗乡梅桥村的菜农大半年时间都在和黄瓜打交道,这种耕作模式已经延续了10余年。
梅桥村发展大棚蔬菜1030亩,90%以上种黄瓜,年产黄瓜4800余吨,是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专业村。梅桥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是村里黄瓜产业发展的带头人,10余年前,正是他率先建起日光温室大棚种黄瓜,带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
“黄瓜亩产4万多斤,每亩产值约6万元。”梅根清说,效益好,行动快,在梅桥村带动下,柴岗乡发展3万多亩蔬菜,年创收1.5亿元。
柴岗乡因黄瓜知名,汴岗镇以辣椒扬名。汴岗镇发展订单种植模式,为椒农提供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年销量近3000吨,带动全县种植辣椒20万亩。此外,曹里乡西吴村采用“大集群+小农户”模式种植茄子等蔬菜,合作社统一购买建棚物料、统一搭建巨型大棚、统一种植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菜农收益最大化。
经过多年发展,扶沟县蔬菜年播种面积已达52万亩,产值46.8亿元,蔬菜从业人员超12万人,不仅成为河南蔬菜种植第一大县,还优化品种布局,形成“一乡(村)一品”,既相互补充,又竞争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果菜十强县”“中国蔬菜之乡”等称号。
从重视产量到打造品牌 “扶沟蔬菜”名片越擦越亮
从种“大路菜”到种“高端菜”,从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到发展128家蔬菜合作社,建成270余个百亩以上蔬菜园区,从讲产量、求规模到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运营,扶沟县蔬菜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
扶沟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明朝嘉靖年间,该县韭园镇就以种植韭菜得名。但长期以来,品种单一,种植分散,不成规模。近年来,河南绿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顺德,通过育种新技术培育出多个性状优良的韭菜品种,产品畅销全国,扶沟县韭菜重新扬名。
扶沟人刘顺德从小与菜园相伴,后从事韭菜种植,且成为扶沟县的“韭菜专家”。“父辈就是老农民,只知道种地,我们这一辈不仅要育出好种苗,种出好韭菜,还要叫响好品牌。”刘顺德介绍,公司已注册“南北绿久”等49个商标,年销售韭菜种子130吨,占领全国65%的市场。
“用放心菜、绿色菜、健康菜赢得大市场,是扶沟县擦亮‘扶沟蔬菜’品牌的制胜之道。”扶沟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郁富强说,成为中原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是“中原菜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