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09:52:31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一个治理江源牧区乡村社区的“法宝”——“十户长”机制,被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智青松多镇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来后,在全州牧区乡村社区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户长”机制是一个怎么样治理牧区乡村社区的法宝和经验呢?
“这是我们智青松多镇在长期的牧区乡村治理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镇政府驻村干部依周面带骄傲地说,“十户长”就是结合各村的地理位置和牧户居住分散的实际,按照就近连片的原则,在每个区域内将牧民居住相对集中的10户左右分为一户区,设立一名“十户长”,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各项村综合治理工作。
踩着洒满阳光的江源道路,我们来到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智青松多镇德合龙村,在这个“点”,我们感受“法宝”带来的成效和魅力。
德合龙村位于县城东南7公里处,是县城所在地智青松多镇的四个行政村之一,有34000多公顷草场。我们走进这个青山相见的小村里,充满了宁静与祥和,村民家园干净整洁,处处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文明之风。
依周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2018年,德合龙村实施了第一批精准扶贫机井入户项目,包括加毛在内的部分低保户家中或门口有了自来水。村里的低保户加毛,家里有4口人,与只有一墙之隔的邻居母亲桑吉仲因“水”的问题产生了矛盾。
以前,全村只有一口自来水井,村民们用水都要去村口打水。自从政府为贫困户加毛家门口打了一口井,桑吉仲就“近水楼台”经常去打水。
“阿妈,这是政府给我家打的井,你经常来打水,这可不行。”女儿加毛说。
“乌木,井是政府出钱打的。我是你母亲、这么大岁数了,左邻右舍打水理所当然,怎么了?”(乌木:谐音,藏语女儿之意)。苍老的母亲生气地说,“我就要打水,看你怎么办?”
可是机井需要经常投入汽油等一些维护费用,母亲桑吉仲又不愿承担这些费用,时间一长,两家就有了矛盾,一来二去,矛盾越积越深,出门遇到对方,谁也不理谁。
女儿加毛跑到村党支部书记求保跟前告了母亲的状。
“桑吉仲是老人、你母亲,家里劳动力虽多,但都出去打工了,平时用水也确实不方便,你看,党和政府这么帮扶你,才有了现在这么方便、幸福的生活,在尊老爱幼方面,你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才对。”求保和“十户长”叶哈特得知事情原委,主动上门调解矛盾。
在他们的劝说下,加毛最终同意桑吉仲在家门口打水,双方达成协议:机井维护费用由两家共同承担,最终母女俩和好如初。
在“十户长”经验推广中,村党支部书记求保带领村“两委”班子、全村党员,身先士卒,主动充当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扶贫联络员,通过党支部大会,村民大会,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让群众知道,遇到急事难事既可以靠党组织,也可以找“十户长”帮忙。
“十户长”制之所以能受群众欢迎,关键就在于符合社情民意,能够面对面、第一时间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为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今年58岁的求保在德合龙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已有二十多年,谈起“十户长”在村里发挥的作用,他深有感触。
“今年雨水季节,三社突发洪水,通往村里唯一道路被大水冲断,山上放牧的牧民回不了家,心急如焚,‘十户长’阿哇才让得知情况后,马上组织各家各户前去营救。”求保说,当时水势蔓延,牛群也显得躁动不安,阿哇才让一边组织人力围堵牲畜,避免牲畜乱跑,一边打电话呼叫临近的“十户长”前来帮忙,等到村干部听到消息赶到现场时,近100名群众早已疏导洪水,及时处理了险情。
“十户长”机制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治安巡逻防控、案件线索搜集、群众救助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村‘两委’班子的‘好帮手’,现在全村共有24名“十户长”,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2016年,久治县开始实施农牧民定居计划,德合龙村285户1087人陆续搬迁到规划整齐的移民新居。脱贫攻坚几年来,该村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畜牧业,村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就连村里最困难的加毛家,这些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牲畜比前几年翻了一番,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久治县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以来,边界草山、越界放牧、婚姻等矛盾纠纷成为当地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层是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础,也是平安创建的重点所在。近年来,久治县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矛盾纠纷调处新措施,大力推行“十户长”制,在掌握基层群众信息、密切干群关系、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就久治县而言,自“十户长”制度推广以来,认真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将网格工作划分至户,把各乡镇连成一网,进一步确保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全覆盖,无死角。
久治县充分发挥“十户长”的作用,在全县范围内排查矛盾纠纷,做到了各种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去年以来,各乡镇共排查掌握外来务工人员165名,调解矛盾纠纷53起,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全县五乡一镇22个行政村共推选出504名“十户长”。
在排查过程中,“十户长”及时了解掌握辖户思想动态及行动轨迹,同时,积极参与调解牧民群众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乡村社区近50%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在乡村治理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今,在果洛青山绿水、雪域高原上,积极推广“十户长”机制,它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为美丽草原添一抹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