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百亿“睡钱”百万亩荒地 官员感染“拖延症”?

——聚焦督查中的干部“偷闲”现象

2015-12-07 15:45:3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芳 周琳 凌军辉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芳 周琳 凌军辉

  相当于100多个西湖大小的土地被闲置、两个地级市就有2万多套棚改新开工任务虚报“凑数”、数百亿元财政资金趴账上成“瞌睡虫”、24个省、区、市的249人因懒政怠政被问责……

  为祛除这些政治生态中的“常见病”,从政府主导到第三方参与、从全面到专项、从检查到督查,2014年以来,督查已成为中央督促重大项目落实、重要部署落地的“杀手锏”,而其中暴露出的懒政怠政问题更是触目惊心,直指部分干部“只想当官不出力、只想揽功不担责、只想谋权不舍利”的“偷闲”状态。

  年底是既定任务的交卷期,更是来年目标的谋划期。“十三五”开局之际,各级干部该拿出怎样的精气神儿,直面爬坡过坎难题,让改革发展举措少打“白条”?

  督查百万亩荒地、百亿“睡钱” 向“不贪占也不干”开刀

  资金沉淀、土地闲置、保障房空置、棚改水利建设迟缓,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感染“拖延症”,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

  督查和审计显示,2014年投资完成率总体上达到86.8%,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2009年至2013年已供建设用地中,闲置土地105万亩,相当于100多个西湖的大小;193个项目进度明显滞后,20多个省份及部门资金沉淀564亿元……

  财政资金“趴了窝”,重大项目进展慢,折射的其实是经济新常态下懒政怠政现象的抬头和蔓延。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干部呈现思想“疲态”,不时感叹“为官难为”,认为不作为有很多理由,庸政无责、小过难究。

  一些地方甚至玩起“数字游戏”:青海省海东地区行政公署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通过在项目申报书中提供虚假国有土地使用证方式,用虚假材料获取中央专项资金6000万元;7省12市县及单位虚报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或完工量达1.4万套。

  资金“呼呼大睡”,为官者责任岂能“打盹”?直击重大项目落实中的“逍遥官”问题,2014年以来,国务院已公布了两次全面督查的问题处置结果,剑指失察、失职、渎职等行为。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显示,24个省(区、市)依法依规对249人进行问责。

  “过去为了上项目不惜代价,现在土地、资金、项目一应俱全,项目推进却拖拖拉拉。说到底还是‘保官’思想重,为民情怀少。”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中国要实现中高速的发展,靠的正是广大干部攻坚克难的率先作为。干事的劲头松懈,就会贻误发展的好时机。

  审批“马拉松” 执行“念歪经” 完成“睡大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破除官场陋习和潜规则,政治生态明显改善。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除顽疾非一日之功。经济新常态下,部分干部的“偷闲”心态,恰恰折射了责任担当精神的弱化。

  ——只想当官不出力:收费积极、会签“拖拉”。督查和审计结果显示,去年7月发改委、财政部将1.27亿元大型节水灌区配套建设和节水改造的资金下达黑龙江,却因省水利厅在会签环节“卡”了一个月,错过水利项目施工黄金时段,11个项目当年未能开工;一份涉及上亿元资产处置的公文从今年2月26日被三亚市政府领导批转后,直到11月13日才抵达国土局,公文“旅行”了260天。

  可涉及收费、审批等实权,却一点也不拖拉。从今年一季度审计看,质检总局、财政部、民航局等管理的12项行政审批事项未按要求取消或合并。有的部门单位还将行政审批相关事项直接委托或变相指定所属单位办理,2014年违规收费7亿多元。

  ——只想揽功不担责:申报主动,落实“瞌睡”。一些部门和单位申报项目、获取资金时弄虚作假,实施时却“欺上瞒下”。例如福建华安县财政、经贸等采取编造材料、假借企业名义,骗取中央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4000多万元,却用于单位还贷、与企业私分等。重庆市奉节县融资平台公司使用财政资金2500万元购买210套廉租房,将其装修成办公楼出租给县委、县政府机关使用。

  面对督查,各种虚报数字、项目被束之高阁的现象屡被发现。仅在贵阳市,就有3万多套保障房闲置,涉及投资80多亿元;哈尔滨铁路局擅自改变了部分货运专线的货运功能,造成该段铁路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行,近12亿元投资打了“水漂”。

  ——只想谋权不舍利:给钱“就办”,不给就“设障”。最新案例显示,2013-2015年,黑龙江省工信委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处原副处长张伟天,负责企业申报国家清洁生产项目补贴资金审核工作时,以加快审核评审进度为理由,明码实价向3家企业索要项目获批资金额度15%的好处费,对不给好处费的企业百般阻挠设障。

  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表示,这些其实是拖慢改革进程“逍遥官”。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做事,让国家投下去的钱打水漂,也是一种腐败。

  抓住“关键少数”“示范” “有责政府”不放空炮

  清理2000亿财政沉淀资金,处置闲置土地24万亩,该往何处去?“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再收回来,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权威人士指出,建立专项巡查、重点督查、常态监督的工作机制,让“太平官”难再太平。

  按照有关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确定了12个方面、62项重点任务和责任单位。除了提出了经济社会的一些主要目标,推进节能减排,特别强调了一些约束性指标和硬任务。如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再解决6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

  不能让硬任务“放空炮”,就要抓住“关键少数”“示范”。曾业松建议,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带头立身正拒腐蚀,就会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反之,“有权就任性”,必然带坏干部队伍,败坏社会风气。

  “有的还在期待督查一阵风,以为能回到以前熟悉的轨道上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认为,当前由纪委、组织等部门配合督查组也表明,督查不是“软催促”而是“硬问责”,对不为、乱为上“紧箍咒”。细化职责奖惩分明,就能实现干部作为和“能上能下”的有效衔接,不给“偷闲”官员生存空间。从长期来看,依法、独立、公开地用好督查这把剑,还可以对有些政令进行效果评估和方向修正,通过发现与政策预期目标间的差距强化落实的着力点。

  专家认为,对于部门申报预算不合理,资金与需求不匹配等源头性问题,需要通过完善预算体系、加强一般公共预算各项资金统筹使用、建立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任务清单和时间表等举措,盘活沉淀资金,避免出现“重筹集、轻使用”。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