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从麦收看农业生产新“机”遇

2019-06-19 15:40:43       来源:    作者:刘红涛

  6月13日,河南省小麦机收作业基本结束。在此之前,18万多台、20天、8600多万亩,由南往北、从东到西,大型联合收割机在中原大地参加机收会战,跨区作业、趁天抢收、颗粒归仓……在田野里“大展雄风”的现代农机,让丰收的小麦如期收获入仓,进一步夯实了“中原粮仓”,也展示出农业生产中的新“机”遇。

  【关键词】

  快

  大喂入量收获机“参战”,加快麦收进程

  6月3日,在黄泛区农场九分场一望无际的麦田里,34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野里驰骋,远远望去只有农机在作业,鲜有人的身影。

  “现在全部机械化,收麦基本上用不了多少人。”农场职工樊国兴在装有空调的联合收割机里作业一脸轻松,“农场地块大,适合大型农机作业,1.3万多亩种子小麦要在两天半内收完,全靠这些‘大家伙’。”

  黄泛区农场党委书记宋根川介绍,农场近10万亩小麦全部都是种子麦,今年20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要在降雨前抢收完毕。“没有现代化农机作支撑,5天内收完难以想象。”

  在农民记忆中,“夏忙不算忙,麦忙累断肠”。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每到麦收,农家通常老少齐上阵,每天天不亮下地一直干到天黑,连收割带播种得一个月。

  如今,早上还是地里的麦,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过去连续好几天的“麦收持久战”,现在不到半天就颗粒归仓,农业机械化改写着“麦收时间”。镰刀、犁耙等农具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传播农耕文化的“老古董”。

  今年麦收,河南省8600多万亩小麦20天基本收获完毕。“大喂入量收获机参加机收会战,有效保障大面积抢收,加快全省麦收进程。”河南省农机局局长凌中南说,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中喂入量6公斤及以上的占比近八成。

  据了解,河南省农业生产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2.6%,小麦机收率保持在99%以上,农机抢季节、抢农时的作用日益突出。

  【关键词】

  绿

  收割机装上除尘装置,绿色机收成时尚

  机器轰鸣、扬尘飞舞是人们对小麦机收的固有印象,但今年漯河在全市联合收割机上加装了一套“雾森系统”,机收中的扬尘污染大大降低。

  5月28日,漯河市农机作业扬尘防控暨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舞阳县召开。通过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加装“雾森系统”和围挡装置,有效降低作业中的扬尘。会后,漯河在全市范围内为小麦收获机械加装了近400套“雾森系统”,在河南省开了“三夏”农机作业扬尘治理的先河。

  6月初,在舞阳县文峰乡作业的农机手谢国兵说,他们合作社的农机全部加装了这套“雾森系统”,雾化效果很好。“收割机在后面加装了一个气压装置,里面装上清水,收割机工作时,气压将里边的水压到下面的水管里,从而将麦糠和扬尘冲洗下去。”

  不仅如此,谢国兵他们还在联合收割机拨禾轮的后方加装了一排刀。“这排刀的作用是先将小麦根部上方8厘米左右的部分切断,这个部位最容易产生扬尘。有了这道工序,大部分麦糠和扬尘就不会直接飞起来了。”和农机打了30年交道的谢国兵直夸这套新装备。

  【关键词】

  智

  “互联网+农机”,让机收作业更“智慧”

  50岁的“麦客”刘成钦是鹿邑县人。以往麦收前,刘成钦会给各地“老主顾”挨个打电话询问:小麦熟得如何?那里机器多不多?收割价格多少?摸清情况后,再计划作业路线。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农机”,让联合收割机拥有“最强大脑”,实现科学调度、合理流动,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让机收作业更加“智慧”和高效。

  在许昌,当地农机部门经过多年开发,建成智慧农机信息平台,为全市2400台联合收割机安装了智慧农机终端,具备定位导航、联动呼叫、智能测亩等功能。“智慧农机的‘测亩计产系统’,实现作业面积和粮食产量同时在终端和平台显示,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许昌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鄢陵县振峰农机合作社24台收割机全部安装了智慧农机终端,今年从南阳开始一路往北作业。“有了智慧终端,作业面积、小麦产量一目了然,机手省去量地环节,麦季下来一台机器能多收上千亩小麦。”合作社理事长李振峰说。

  智慧农机不仅仅方便了机手,也让农民实现手机上“收麦”。手机上下载“网约农机”APP,农民可以方便地寻找到附近三五公里范围内的联合收割机,通过一键呼叫、一键导航,能够迅速与农机手取得联系,及时安排收割。

  将来可以展望的场景是:坐在指控中心里喝着茶,轻点屏幕发出指令,田间的农机就按照规划路线自动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

  未来让人振奋,前景如此可期。1959年4月,毛泽东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河南省实现了小麦收获全程机械化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已渗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悄无声息地推动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变革。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现代化的关键手段。”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小麦专家郭天财说,要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道路将是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