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用心呵护生态 倾力改善民生

“咱们西宁,一年一个样!”

2019-06-12 08:57:1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刘成友 原韬雄

  核心阅读

  飞鸟翔集、凉风阵阵;养老便利、看病不难;民生工程、处处暖心……近年来,西宁用小财政守护大生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生态城市、宜居城市,一件件民生小事汇聚起西宁人扎扎实实的幸福感。看!如今多彩的西宁正焕发更新的生机……

  想象中的青海西宁,大西北、高原城、苦寒地,陈旧落后。来到西宁,惊叹于它的满眼绿色、整洁时尚、温馨安逸,不禁恍惚:这是一座西北高原城市吗?

  没错,这就是西宁!雁门西,青海际,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上,一座绿城正迸发勃勃生机!

  近年来,西宁用小财政守护大生态,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化为对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咱们西宁,一年一个样!”

  绿色生态 让城市会呼吸

  “以前风吹石头跑、下雨一身泥,现在舒心得很”

  “三趾鸥?快走快走!”

  看着手机上的照片,王舰艇扛上器材就往海湖湿地公园赶……

  肚儿雪白,脑袋圆圆,甚是可人,刚看几眼,天就擦黑了。这只三趾鸥,足足在公园里逗留了一周。

  “这是青海首次发现三趾鸥的活动踪迹。”作为西宁市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最有发言权,“近几年西宁鸟类越来越多,湿地公园正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绿地广,湿地多,公园美,才有鸟儿云集。城市颜值高,群众幸福感强。每年日渐增多的绿色,让西宁人惊喜连连。火烧沟,没火,只有清澈见底的河水;苦水沟,不苦,摇身变成了休闲好去处。“景色这么美,是不是名字也得变变?”

  “花园城市”增绿提质添彩工程,建成10个公园,40处花街花桥,9条森林步道,构筑5万平方米彩色绿化空间。大公园,小游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街一景,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生态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城西区居民张金莲喜欢和老伴在南川河边散步,“以前风吹石头跑、下雨一身泥,现在舒心得很!”

  “十三五”以来,西宁全市新增园林绿地36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建成绿道465公里。干旱贫瘠、寸草不生的南北两山,曾被视为“绿化禁区”,“栽一棵树比养个儿子都难”,如今森林覆盖率由30年前的7.2%提升到79%。

  2017年,西宁设立绿色发展委员会。“将绿色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出台绿色生活公约,探索生态赔偿补偿机制试点,创建绿色银行、绿色社区、绿色家庭,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事业。”西宁市委绿发委副主任徐进说。

  越是生态脆弱,越是坚持绿色发展。甘河工业园区6540亩工业用地,建成园博园,相当于放弃了每年17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生态似水,发展如舟。”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说,“要强化生态定力,让美丽资源变成绿色产业,让美丽风景孕育美好生活,让美丽西宁焕发幸福光彩。”

  养老看病 让健康有保障

  “小病在基层、大病转上级、康复回基层”

  “真没想到看病能这么方便!”家住城中区沈家寨的王银花老人,长年被风湿病困扰,最愁的就是看病排长队。今年签约家庭医生后,通过手机就可以在线预约、咨询查询结果,足不出户就能与医生交流。

  让王银花受益的,是西宁探索建立的“3+1+N”家庭医生团队。“由全科医师、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并增加1名专家,提高健康服务专业化水平。”西宁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应海涛说。

  健康联合体,是西宁的改革和探索之一。3年前,西宁成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3家县级公立医院和29所乡镇卫生院以及289个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管理。

  一体化,有变化。医疗集团组建后,分院门诊均次费用大幅下降,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县域内就诊率达九成以上。“小病在基层、大病转上级、康复回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明显缓解。

  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全省近一半人口,医疗和养老压力可想而知。西宁不等不靠,以医改为突破口,整合有限资源,让看病养老不再难。

  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西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近年来共投资10.54亿元,实施304个项目,床位增加到1.1万张,逐步形成以城市呼叫服务和农村互助服务为核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惠及8万多老年人。

  在城区,21个兼有社区护理资质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现“双证双营”,累计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康护服务1.2万余人(次),有效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

  大通县甘树湾村78岁老人李宝林无人照料,经常住院。自从住进农村老年之家,伙食有了着落,每天聊天下棋,性格也变开朗了。“市区两级自筹资金1.59亿元,分步建成300个农村老年之家,实现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西宁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高波说。

  细节实事 让民生有温度

  小变化背后是大努力,小方便里有大进步,小改革支撑大教育

  街道干净整洁,过街天桥加装电梯,上下坡道铺了防滑垫……外地游客康峰感叹:“莫家街夜市那么大,摊主都能做到自觉把垃圾收拾好,得给西宁人点个赞!”

  群众的幸福感,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尺子。

  小变化背后是大努力。“以前还纳闷怎么‘空中蜘蛛网’就没了,‘马路拉链’减少了,原来地下搞了这么个大工程。”市民孟国栋在参观地下综合管廊后啧啧赞叹。4年前启动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将8种管线一并入地,规划建设各种管廊总长624.7公里,总投资约213亿元。这项“里子工程”,引得多省前来参观。

  小食堂体现大民生。从去年冬天开始,城中区设置6个午餐配送点,让640余名环卫工人,吃上热气腾腾的健康午餐。“以前就着热水吃点馒头咸菜了事。现在只花3元,两荤一素,吃饱吃好。”合作巷环卫工李幼红说,“政府想得真周到,没有忘记我们环卫工。”

  小方便里有大进步。在西宁市行政审批办事大厅,摩肩接踵的景象一去不复返。西宁连续6次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市级事项从2014年的342项减少到目前的93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整体办理时效较改革前提速45%,西宁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

  小改革支撑大教育。组建12个城乡义务教育集团,涉及城乡学校42所,教师互派、教学互通、资源共享、质量共评,普惠农村学生1.6万余人。

  小事情后是大关怀。今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西宁销售平价蔬菜约623吨,“西宁很多蔬菜都从内地来,价格高,过年买平价菜已成习惯,这是政府给咱老百姓办的大实事。”市民王玉梅大娘说。

  细微之处,温暖民心。落实好一桩桩民生实事,西宁把民生福祉改善与环境质量、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同步提升,连续多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八成以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