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1 10:10:3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耿馨宁、魏培全、安希雅
▲3月26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首批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前)带着学生们在茶园内查看茶树长势。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南平。
三月底的武夷山,春山浅黛,时晴时雨,十几万亩春茶刚刚冒芽,静待采摘。52岁的刘国英趁采茶前的数日闲暇,举办了多场针对采摘和制茶的培训,规模最大的一场吸引了500多名农人慕名而来。
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是近些年中国茶业发展的现象级产品,已蜚声海内外,刘国英和他的科研团队是重要的推手。这从刘国英现在的身份可见一斑: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武夷山市岩上茶科所所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刘国英与大红袍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日武夷岩茶和刘国英的故事,要从20年前他到武夷山担任科技特派员说起。
上世纪末,武夷山所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创新科技支农机制,特派科技人员到农村帮助发展农业。作为高级农艺师的刘国英,成为武夷山市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当时的武夷岩茶“总量少、规模小、总体水平还非常有限”。刘国英得出两个原因:一是制作工艺与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二则在于茶叶主栽品种单一,加工设备和场地不够,量大集中,粗制滥造。
他深入山场,潜心茶树的栽培管理与低产茶园的改造,同时扎根茶厂,致力改良岩茶加工技术。刘国英把研究所作为培训场所,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把自己多年经验总结编写成《武夷岩茶生产加工技术教材》,免费分发给农户和茶企。刘国英的培训班因时制宜,春茶采摘前以茶叶初制加工技术为主题,10月以后则以栽培管理为主。每次办班,茶农都将教室围得水泄不通。茶农们说:刘国英老师讲的东西实在,操作性强,我们都听得懂。
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名列其中,是手工技艺项目中唯一的制茶工艺。身为武夷茶的专家,刘国英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指导、培训、科研、策划、推介,他样样身体力行。
张锡友与生态茶园
和刘国英一样在岩茶园里忙碌的,还有去年派驻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的科技特派员张锡友。为了建设生态茶园并探索病虫害防治的新思路,张锡友在茶园里安装了天敌友好型LED灯、茶园色板、信息素诱捕器等,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引入白僵菌、捕食螨等茶园益虫,有效防治象甲虫,小绿叶蝉。他还在茶园里种植了樱花、桂花、楠木等树种,既能调节茶园微气候,又能美化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在没有突发大规模病虫害的情况下,示范基地可以做到农药零使用。
记者见到张锡友的时候,他正在茶园里检查春茶的生长状况,边走边随手拔除杂草。走到跟前才看到,他的手里还拿着几根嫩笋和一小把野葱,茶园里随处可见的野菜正好可以回家做一碟小炒。他告诉记者,茶园里经常见到野兔、野鸡、四脚蛇,还有白鹭、长尾雀之类的鸟类在此栖息。
在实验茶园中,一垄垄茶树之间可见密密麻麻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苗。张锡友说,他们正在进行实验,在不同品种的茶树之间种植非洲菊、万寿菊、紫云英等,测试花茶间种的效果。目前,茶园里间种的是油菜花和大豆,既可以增加收入,又是园中一景,还能作为绿肥滋养茶树,一举多得。
在武夷山,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从事茶产业。20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彻底改变了茶产业的格局,从种植加工到旅游开发,科技的力量让一棵棵小茶树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科特派与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南平。1999年以来,南平先后下派10批9483人次科技特派员,实现了全市1631个建制村全覆盖。
嘉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长富乳业的优质奶源基地。近年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福建省农林大学、南京农大等科研院校和南平市畜牧站、建阳区农业局、环境监测站等各个单位派驻多名科技特派员来到企业,建成了全封闭式牛舍、牛粪发酵牛床、智能通风系统、智能干清粪系统、粪肥资源化利用体系和500亩有机蔬菜基地等。
王宗寿是负责该农场的科技特派员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农场建设起了净水处理系统和粪肥生产车间,大幅节省了生产用水,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创造了二次的经济效益,全面解决牧场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牧高效结合。
“上了新的污水回收系统之后,农场的用水量减少了三分之一。”王宗寿向记者介绍。接下来,他的目标是和他的团队一起,立足当地、根植沃土,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就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满足。”王宗寿笑道。
2016年5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科特派”制度由地方实践上升到国家政策。国家科技部对南平市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陆续在部分地区展开试点,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开始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
如今,一大批来自全国重点科研院校的专家,已成为南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一代科技特派员。在南平,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形成以全国高端专家为依托,以下派干部为主体,以乡土人才为基础的宝塔形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科特派”在行动,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这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