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调查

多地调查:空巢的大班,孩子都去哪了?

2018-11-02 14:37:18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我儿子开学第一天回家就追着我问,他的小伙伴怎么不去幼儿园了?”河北底女士的二儿子小宇就读于一所公立幼儿园,今年升入大班。“幼儿园每天基本上就是组织玩游戏、学儿歌和画画,孩子玩得挺开心的。可是身边同龄的小朋友们现在都去幼小衔接班了,我儿子要是不去,到时候落后、学习吃力怎么办?”说到这,底女士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距离幼儿园新学期开学已经两个月,不少地区的公立幼儿园频频曝出“大班空巢”。据调查,这些“消失”的孩子们都去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相关知识了。“教育抢跑”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这样的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呢?

  焦虑催生"教育抢跑" 多数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

  “初中不上民办,大学就要上民办。”这是上海的家长群里流传了十几年的“至理名言”。如今,这场关于初中学校的竞争,硝烟已经从小学蔓延到了幼儿园。

  天天是上海浦东新区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大班学生,天天妈妈告诉记者,即便是上公立学校,也必须提前报英语、拼音等等课程,“现在多学点,上了小学会轻松一点,要不然到时候会跟不上。”

  在上海的一所民办幼儿园,考勤表显示刚刚过去的两周里大班无一人缺课,即使是国庆节这种家长带着孩子四处旅游的时节,大班的孩子也没有一人外出。据了解,除了日常课程,这所民办幼儿园还会给学生“加餐”,“如果小朋友英文弱一点就补英文,课程是小班化的。”

  记者走访发现,“大班空巢”主要出现在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因为或多或少教授小学课程,鲜少出现孩子缺课、退班的现象。

  究其原因,家长的教育焦虑是主要原因。采访中,就有民办幼儿园老师直言不讳地反问记者,“如果没有这些课程,家长会送孩子来吗?”南京市佳营幼儿园(公立)园长赵锐也说,幼儿园并没有开设幼小衔接班,但有许多家长希望能够增加一些小学的课程。

  

  图为丁女士给孩子买的幼小衔接教材。

  谈及教育焦虑,家长们最普遍的担心就是怕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进度。江苏沭阳一年级学生小泽的妈妈丁女士就是位“抢跑妈妈”,在小泽上大班时就报名了幼小衔接班。据她回忆,当时的大班班主任私下和她说,有许多学生已经报名了寒假的幼小衔接班。看见别的家长都报名,丁女士也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赶紧报了名。当时,除了让孩子在衔接班学习拼音字母、数字、简单的汉字,丁女士还给孩子买了12本衔接班的教材,语文、数学各六本。

  “别的家长们时不时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才艺展示,弹钢琴的、背唐诗宋词的、写毛笔字的……看到别家孩子个个都很出色,自己难免会着急。”安徽戴先生的孩子6岁半,今年刚刚进入一年级就读。暑假期间,戴先生让孩子提前上了一个月的学前辅导班。说起报班的原因,戴先生解释称,“一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幼升小的环境变化,提前感受小学阶段的学习氛围;二是源于自己的焦虑心态,担心小学入学后,孩子跟不上学校节奏,会产生自卑心理。”

  海口的杨女士也赞同跟不上学习进度会打击小孩自信心的观点。“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期间就开始学习拼音、识字、计算、英语。上小学一年级后,接触课程会较快学会,学校布置的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不需要父母过多辅导。她们班上的楠楠,以前上的是公立幼儿园,基本上没有开设与小学相关的课程。上小学后,学习起来很吃力,理解速度慢,字认不全,数学题看不懂,赶不上全班同学的进度。楠楠母亲着急,花费很多精力去辅导,大人很辛苦,孩子压力也很大。”

  合肥市南门小学海恒分校副校长王颖指出,之所以存在幼儿园“小学化”,一方面是幼儿园为了迎合社会和家长,避免本园的毕业幼儿到小学出现大面积的不适应,影响幼儿园的声誉和来年的招生生源;另一方面是家长普遍容易焦虑,看到别人孩子被送去幼小衔接班,就担心自己孩子入学后落队跟不上,从而跟风报班学习。

  幼小衔接≠小学化 教育抢跑易弄巧成拙

  可是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就能真正解决教育焦虑、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河北底女士纠结让不让二儿子小宇上幼小衔接班“抢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儿子小鹏“抢跑”失败的前车之鉴。小鹏比小宇大三岁,在升入小学前,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在暑期班学习了小学课程中的汉语拼音、计算、识字和英语等内容。底女士说,“小鹏提前做了功课,上小学后反而觉得知识太容易,养成了不认真听课的习惯,学习注意力直到现在还总是不集中。”

  “老师,这些我都会!”河北某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这是她在一年级班级上课时听到最多的话。全班45名新生里,九成以上的孩子有学习算术的基础。一年级语文老师孙老师也指出,许多学生因为提前学习过的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反而弄巧成拙,令他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发音不准确、握笔姿势不正确等,比“零基础”的学生更难纠正。“‘零基础’的学生,对小学知识普遍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更有助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顺其自然!”这是安徽梁女士对待女儿教育的基本态度。梁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都在公立学校。“女儿没有上过衔接班,现在成绩并不比上过衔接班的同学差,反倒是自学能力和学习意识要明显强出很多。10岁还不到,已经读完四大名著少儿版,连《福尔摩斯》和《封神演义》都看了个遍。”梁女士认为,孩子有兴趣,会主动去学;如果没兴趣,家长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学。“幼儿园阶段本来就是孩子放开去玩、去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不要因为被动去学几个数学算式、多识几个汉字,而扼杀了他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因此产生厌学心里就更得不偿失了。”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会发生重大改变。这个阶段里幼小衔接是必须的,但这个衔接更多指的是塑造学习习惯、适应新的环境等,而不是抢学知识课程。“比起学习语数外的课程,小朋友在幼儿园阶段更应当注重习惯、情感的培养。”南京市佳营幼儿园园长赵锐表示,在大班的下学期,幼儿园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活动,例如要求孩子背书包上学、放学;带领孩子参观小学,坐在小学的课堂里,让孩子感知小学的生活;要求孩子准时的上课、下课,培养时间观念等等。

  “部分家长的心态有些操之过急,目前社会教育的整体大环境也有些浮躁,欲速则不达,‘抢跑学’肯定对孩子是有压力的。” 乌鲁木齐市一位公办幼儿园教师告诉记者,“我们会给学生家长们宣传,大家心都放慢一点,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成长,别让这个快节奏苦了孩子最纯真的童年。”

  专家建议:尊重教育规律 给孩子时间慢慢长大

  2018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应帮助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为进入小学奠定良好基础,也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这个通知,对于近些年愈演愈烈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是一次纠错。通知印发后,也得到多方的支持。但是在这规定之外,纠正家长们的错误观念、缓解他们的教育焦虑也是当务之急。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过早把孩子的学习窄化为知识的强化、技能的训练,容易使幼儿园老师忽视幼儿教育中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人格发展、社会交往、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等。”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丁金霞博士表示,人的认知发展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幼儿尚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理解能力有限,通过重复训练、死记硬背来学习,是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也是低效甚至有害的。

  “幼儿教育没有进入义务教育的阶段,这容易引起很多混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指出,教育培训机构夸大其词的广告,给家长传送一种“学到就是赚到”的理念,让家长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去培训班。要改善幼儿园“小学化”的难题,首先家长要端正态度,抛弃“全能发展”“早学就早有优势”的观念,合理地看待孩子的学习。

  河南省政府幼儿园副院长耿素兰表示,幼儿园会定期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远比坐在课桌后面学几个拼音认几个汉字重要得多。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人生是场马拉松,比的是持续发力。‘抢跑’不一定能赢,反而可能给孩子留下一段空白的童年。更加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注重精神培养,让成功的内涵更为丰富多元,我们才能真正放松下来,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只有幼儿园、小学、家长、社会多方合力推进,打好组合拳,才能杜绝幼儿园“小学化”、防止“大班空巢”,才能还孩子一个真正的快乐童年。

  (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记者唐嘉艺、何雪薇、陈晨、王艳、汪瑞华、智泓、樊欢迪、韩婷)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