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08:40:22 来源: 作者:新华社记者薛钦峰
新华社长春10月8日电 题:“我就是想种地”——吉林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见闻
快收稻子了,今年吉林延边光东村农民刘淑香不想再把家里的大米批量贱卖了。在国庆假期间,她一边忙着在自家稻田里抓螃蟹卖给游客,一边推销自己种的大米。望着鲜活的螃蟹和金灿灿的稻田,一心只想把地种好的刘淑香怎么也没想到,短短三年时间,日子竟变化这么大。
刘淑香和老伴儿都已年过60,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老两口却还每天在地里操劳着。记者来到刘淑香家时,她正在院子里忙活着。而院子前不远处便是刘淑香家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不享享清福?面对记者的疑问,刘淑香说:“每天忙起来才感觉踏实,这些年俺们老两口攒的钱足够养老了,但我就是想种地,种的越多心里越踏实。”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地处长白山区,山美水好,种出的水稻品质高、味道好,但因为不出名,这里的好东西却卖着白菜价,普遍收入不高。
十几年前,规模化经营逐渐兴起。刘淑香一直想添置几台农机,再搞点特色种养殖业,但流转土地需要钱,买农机需要钱,雇人耕种、收割都需要钱。缺少资金,又没有抵押物从银行贷款,老两口这些年起早贪黑,经营规模和效益却不见提高。
201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押贷款试点的相关指导意见,农业银行便在吉林相关试点地区率先开展试点。没想到,当年刘淑香就用20多公顷土地的经营权作抵押,从当地农业银行获得69万元贷款。有了钱,刘淑香和老伴儿买农机、流转土地,购买水稻新品种,又大干起来。
去年,听说养殖稻田蟹利润不错,刘淑香又用贷来的钱种植有机水稻,养起稻田蟹。“去年光卖螃蟹就挣了30多万元。”
短短3年,老两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20多公顷增加到100公顷。今年,刘淑香又贷款50万元,打算自己打品牌。“以前大批量卖给收购商,1斤不到3元钱,今年我自己打品牌,直接找市场,我这好大米能卖到6元1斤。”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让曾经沉睡的农村土地资源变成了活资本,土地经营权的可抵押又让活资本变成了农民手里实实在在的资金。3年时间,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吉林全省推开,上万户农民因此破解了融资难题,实现了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快速增加。
如今,刘淑香老两口已从普通小农户发展成为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说到今后的打算,刘淑香说:“俺当家的说了,他要把周边没人种的地都流转下来,一直种到种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