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6 15:18:27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龙关雯
农民要增收,还得靠产业。农业要增收,只靠增量不行,还要靠增值,让原来卖10块钱的东西卖到100块钱。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那么,要怎么增收?哪些产业将成为重点增收对象?经营主体和农民又会获得怎样的财政支持呢?
1 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增加经营主体的扶持资金和农民财产性收入
国家已在29个县(市、区)试点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另外,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等多个指导意见也正在研究制定中。这些政策的目标就是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的收入。那么,针对经营主体来说,让有经营能力的经营主体把农村土地搞活,去把农村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更好的经营它。同时发挥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国家在补贴资金方面将优先给予支持。
2 支持创业创新,增加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
国家鼓励返乡创业。据统计,近几年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已达到450万人。国家在对下乡创业的财政、金融、用水用地政策和保险、社会保障、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比如,对于返乡创业的经营者来说,除享受正常的农业项目、合作社等本身的优惠政策之外,不同地区还另有用水用地、减税免税或创业资金方面的优惠扶持。
3 推进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使经营主体和农民同时受益
去年全国实行“三补合一”政策后,耕地撂荒现象明显减少。为使补贴真正发给需要的人,就要切实改变补贴发放方式,补贴向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并要求这些经营主体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另一方面,补贴要给真正在一线干活儿的人,杜绝不干活儿却享受补贴的情况。
4 推进产业升级,使经营主体和农民同时获利
现在我国农业产业比较落后,农产品利润低,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现在推行的三产融合、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等都是为了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了,经营主体才能赚更多的钱;企业和合作社盈利了,才能给农民分更多的钱。
5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支持政策
农业、农民要增收,最终还是要落到产业上,只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才能真正使农业、农村发展起来,经营主体和个体农户才会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做强产业,就要有主体,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大力鼓励经营主体发展的原因。今年,关于财税、信贷、保险、用地、项目支持等政策,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等都将成为政策热点。制图 程思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