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政策

地方政府获多重政策红利 6000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有着落

2016-10-18 23:46:0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大量的资金。根据各地建设总规模、平均工程造价等数据测算,实施近1000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需要投资大约6000亿元。钱从哪里来?在最近的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有关部门人士给出了答案。

  资金筹集五大渠道 确保6000亿投资到位

  9月20号,《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正式印发实施,其中就涉及到了资金筹措问题。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表示,《规划》主要明确了五个方面的资金筹集渠道。

  杨椠:“一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大数是800亿元。二是专项建设基金500亿元。三是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约1000亿元。四是低成本长期贷款大概是3400亿元。五是建档立卡搬迁人口自筹资金大致是300亿元。此外,涉及同步搬迁人口的住房建设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统筹予以解决。”

  如果不进行制度创新 势必存在资金缺口

  当然,这6000亿仍然满足不了所有的资金需求。有媒体测算,加上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建设等投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约9500亿元。这些资金当中,地方政府要承担一部分,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财力,如果不进行制度创新,势必存在资金缺口。财政部农业司扶贫处处长朱山涛说,这次的一大调整在于地方债。

  朱山涛:“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和全国人大进行了沟通,允许地方调整一千亿元的地方债专门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第二,实现了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融合。我们通过贴息政策,应该说,这个钱不算太多,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为了避免地方“入不敷出”,一些政策还针对性地做出了调整,为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比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调整,就体现了“特事特办”的理念。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说:

  周建春:“原来一般的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只能在县域内流转,不能出县。不能出县,最多就能卖到县城,土地收益相对较低。这次为了加大土地收益的力度,增加还贷的力度,所以允许增减挂钩出县,等于在省域内流转,这样就能确保较大的土地收益。”

  首次引入了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

  此外,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筹措,还有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首次引入了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6000亿易地扶贫搬迁的投资额中,有3500亿要通过发行易地扶贫搬迁的专项金融债来筹集。央行金融市场司信贷政策二处处长闫丽娟说,扶贫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一定要精准。

  闫丽娟:“因为我们整个的发债资金发完以后,它的使用也必须跟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实际需求相衔接,一定要求我们的国开行和农发行,和地方的省级投融资主体加强项目的对接,建立项目库,还要建立信贷资金使用的台账,要精准实现信贷资金和易地扶贫资金需求的对接。”

  专家点评:易地扶贫需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做好“钱生钱”。

  点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

  应该有“钱生钱”的想法。易地扶贫是一个单纯的公益事业,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比如迁出地可以封山育林,做经济开发,虽然不再适宜居住,但是做某些有特定作用的经营或者开发是可以的。另外,迁入地可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来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易地扶贫不能完全由政府来买单,比如重庆制定的地票制度,也是可以调动社会,尤其是企业积极介入进来。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