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特稿

推进“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 引领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

2016-03-12 10:26:4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曾衍德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受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替代产品进口冲击等因素影响,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亟需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一轮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调减玉米,区域是“镰刀弯”地区。这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这个区域是玉米的非优势产区,生态环境脆弱,产量低而不稳。优化“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既是适应性的主动作为,更是战略性的积极调整。当然,适当调减“镰刀弯”非优势区,对优势核心产区不仅不调,还要加强产能建设,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各地要准确把握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调优、调特、调高、调深玉米结构布局,促进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创新,加强信息引导,尊重农民意愿,加快构建“镰刀弯”地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推动农牧紧密结合、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效益提升和产业升级。

  “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四个结构”:一是构建时空匹配的布局结构。立足各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布局,科学引导不同类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构建用养结合的种植结构。优化种植结构,推行粮豆轮作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构建农牧结合的种养结构。充分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四是构建产加销结合的产业结构。建设鲜食、饲用及其他专用玉米原料基地,着力发展加工、物流和服务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生产效益。

  “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的技术路径是推进“六个调整”。一是适宜性调整。重点是调减高纬度、干旱区的玉米,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二是种养结合型调整。重点是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以养定种,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三是生态保护型调整。重点是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果桑茶药等经济林、饲草、饲油兼用的油莎豆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四是种地养地结合型调整。重点是东北地区恢复大豆玉米轮作,因地制宜发展苜蓿玉米轮作,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夏花生(豆类)种植,发挥豆科作物固氮养地的作用。五是有保有压调整。重点是稳定玉米核心产区,调减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西南石漠化区等非优势区的玉米,特别是调减黑龙江和内蒙古第五积温带及部分第四积温带的玉米。六是围绕市场调整。重点是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加销融合。

  今年,“镰刀弯”地区力争调减1000万亩以上的玉米面积。这是一项硬任务,需要采取硬措施。一要层层分解任务,有关省份要按照部里对接的任务,将调减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落实到乡。二要落实替代作物,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饲草、杂粮杂豆等作物。三要加强指导服务,保障种子供应,搞好市场对接,配套栽培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改变农民种植习惯,让结构调整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