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特稿

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访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

2016-01-08 11:28:1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羊旸

  近年来,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粮食收储矛盾、价格倒挂、流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加快粮食流通发展?在8日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

  “十二五”期间累计托市收购粮食8460亿斤 带动农民增收2510亿元

  面对突出的收储矛盾、巨大的主产区仓容缺口,如何有效防止农民“卖粮难”、保障粮食市场供应?

  任正晓表示,近年来,各级粮食部门和相关央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适时启动政策性收储,着力强化市场监管,切实规范收购秩序,粮食收购工作平稳有序。

  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总量连创新高。五年累计托市收购粮食8460亿斤、油菜籽1573万吨,通过价格托底、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带动农民增收2510亿元,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在保供应方面,积极推动产销合作,2015年粮食跨省流通量达到3400亿斤,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00多亿斤。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实现平台整合、并网运行,宏观调控的精准性、有效性显著增强。

  同时,调整优化中央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科学核定地方粮食储备规模,2015年末已如期到位87%,区域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市场供应充足,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维护了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

  粮食收储能力迈上新台阶 “放心粮油”网点达23万余家

  收储能力和质量安全是广积粮、积好粮的基础。任正晓透露,“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了“粮安工程”,粮食收储能力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近三年,建设现代化仓容1388亿斤,维修改造“危仓老库”2460亿斤,粮食收储能力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32%,基层一线骨干粮库收储功能明显增强,库容库貌焕然一新。加大“北粮南运”主通道和西南、西北流入通道建设,配套建成一批粮食物流和加工园区。

  5年来,新增347家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放心粮油”工程和主食产业化深入推进,全国“放心粮油”网点达23万多家。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五年建设规划积极实施,累计配置储粮装具1000万套,每年为农户减少直接粮食损失25亿斤以上。

  科技兴粮也扎实推进。横向通风储粮新技术和储运监管物联网等绿色高效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真菌污染粮食安全利用技术研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十三五”是全面破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粮食流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差距。”任正晓说,比如,粮食连年丰收、粮源充裕,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潜力还远未充分挖掘;粮油产品数量充足品种多样,但还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新要求。

  “‘十三五’是全面破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期。”任正晓表示,从供求总量看,“十三五”前期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仍将延续总体宽松的格局。从品种结构看,我国小麦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和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特别是一些低端品种销路不畅。从市场价格看,当前国内粮食价格处于全球“高地”,呈现产区与销区、原粮与成品粮、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三个倒挂”的局面。

  当前,我国粮食流通各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突出表现为物流成本高,流通效率较低,粮食质量快速检验能力不足等。任正晓认为,“十三五”也是全面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的攻坚期。

  着力构建“五大体系”推进粮食流通发展

  “当前,我国粮食产能稳定在较高水平,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农业经营方式深刻变革,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任正晓说。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任正晓表示,“十三五”时期,粮食流通工作将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粮食流通各项改革,着力打造运作规范、稳健管用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坚持以协调发展理念激发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着力打造链条完整、效益良好的粮食产业经济体系。

  ——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运转高效、生态环保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坚持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展粮食行业发展空间,着力打造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粮食流通产业国际合作体系。

  ——坚持以共享发展理念促进粮食供给侧结构调整,着力打造惠及城乡居民的优质健康粮油产品供应体系。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