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 09:31:5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姝欣
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了;下午五点半,家长才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家长们疲于奔命。放学了,孩子应该放到哪?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各方为难。这道“三点半难题”究竟有多尴尬,社会、学校和家庭如何合力破题?
今年2月,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按照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课后服务的主渠道是中小学校,学生家长可以自愿参与。文件发布后近2个月里,各地学校都在逐步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这两天,教育部总结了《意见》发布后各地解决“三点半难题”的四大方式。今天,国策君就来给您说道说道这四种方式的利与弊,解码“三点半难题”怎么破。
(原则)课后服务不能变成集体写作业 各方需打出“组合拳”
先来看看教育部总结的《意见》的核心要点,有两点:一是政府和学校都不能大包大揽。课后服务要为真正有“三点半”难题的学生家长服务,不能“一刀切”。解决问题也不能政府一头热,得让政府与社会结合起来,积极整合社区、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志愿者、机构的力量,打出“组合拳”。
二是,学校决定选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课后活动,但不能变成集体写作业。学校要打开思路,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将社会的课后教育资源引入学校,如小提琴课,足球队等,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社会服务往往是有偿的,光靠政府补贴肯定不够,要吸引社会捐赠,或向家长适当收费,由政府、社会、家长一起提供经费保障。
目前最主要的解决方式是政府支持、学校组织。由政府构建以财政补贴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学校利用场所、师资和设备优势,为中小学生组织普惠性的课后活动。一般来说,接受补贴的学校,会实行“弹性离校”,为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种方式效果如何呢?
A 第一种:
第一种是宝鸡、南京等地的小学实行“弹性离校”,即学校为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安排专人照管学生自习、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安全。
利:很多家长表示,校外托管不仅价格较高,每月几百元到近千元不等,而且良莠不齐。弹性离校解决了大问题,孩子在学校安全有保障,还能写作业和阅读,家长即使付费也愿意。调查显示,有超三成的网友愿意为校内托管付费。
弊:老师放学后要改作业、备课,“弹性离校”导致他们要加班,虽有补贴,但精力是否跟得上?类似的问题导致家长往往“一头热”,学校和老师积极性不高,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家长报名弹性离校反遭老师“劝退”的现象。
评:放学后的时间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即使引入一些特色培训机构,开展体育、文化等实践活动,向家长适当收取费用,也并不违反政策。而且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后服务的质量,还能减轻老师的负担。不过,千万不要把课后服务又变成了“变相课堂”进行补课。同时政府也要配套监管,以各种借口推诿学生课后服务申请的,或利用政策补课、乱收费的,教育部门应依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B 第二种:
第二种较为常见的方式是家长主导、学校配合。在青岛等地,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派出志愿者在校内组织课后服务,学校有教师和干部配合。如果某天志愿者们都没有时间,也可以决定由第三方进行收费托管,用补贴的钱来看孩子。
利:从2013年起,青岛市就已经有1100多个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几乎占到全市学校总数的九成以上,充足的志愿者可以承担课后服务职责。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使托管工作在实施主体、托管师资、工作机制方面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
弊: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城市,需要完善的“家长委员会”机制相配合。而有些地方如果本身并没有构建相应机制,“临时抱佛脚”的方法肯定不合适。
评:志愿者团队必须要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变成课后服务的“正规军”。应积极吸纳退休教师等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参与,同时促进学校托管课程的开发,利用学校专业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体验。
C 第三种:
学生反响最热烈的是第三种,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组织方式。校外的教育场所,如少年宫等可以和学校合作一起开展服务。
利:这种方式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少年宫提供的课后服务种类更多,比如乐器、体育、舞蹈、书法、棋类等,孩子们的选择更多,辅导也更专业。
弊:但这种方式往往也最需要充足的经费,这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评:放学后,孩子由学校组织,参加课外班,培养各种爱好,因为有场地,收费肯定比校外较低,也更让家长放心。
D 第四种:
在国际上,最为常见的是第四种方式,社区组织。以社区、社区教育学院和团组织等为主体,依托学校、社区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用招募志愿者、吸纳家长义工、聘请专业人士等提供人员保障。服务经费可以通过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捐赠、适当收费等多渠道收费。
利:这种方式也在本次《意见》中被两次提到,有专家解读,社区公益性托管机构将是“政策热点”。
弊:不过由于目前我国的社区发展仍不完善,社区托管机构也普遍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一面。有的逃避监管长期处于“地下状态”;有的无从业培训无健康证;有的卫生状况、收费标准差强人意等。囿于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些不良的托管班不时地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安全隐患。
评:各地政府在推动社区托管服务的发展中,也亟待健全完善相关的《中小学生托管机构服务及监管办法》。将社区内的学生托管机构悉数纳入到卫生、工商、教育等部门的动态管理之中,通过构建长效性的监管机制确保社区公益性托管规范、有序、健康地运作。同时根据情况,给予公益性机构政策支持和补贴,推动其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社区公益组织,也应和学生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托管时间、托管内容、管理要求、收费标准、双方权利和义务,便于权责划分。
好了,四种方式的利与弊国策君都告诉您了,就像减负不是将负担甩给家长,托管也不只是学校的事。政府、家庭、社区、机构缺一不可。而解决“三点半难题”,就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