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1 09:36:39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记者 刘菲菲
清明假期临近,又到市民郊游踏青高峰。当农家乐里都忙着备下“当红头牌”时令美味——野菜时,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南召村惠欣恒泰生态园,却把小野菜撤下了餐桌。
天气转暖,田间地头、山坡林地的各种野菜日渐繁茂时,也就是小野菜在民俗餐桌上最受热捧之时。苦麻、车前草、荠菜、蒲公英、桔梗、白蒿等野菜因其清淡爽口,并且具备养生保健功效,成了游客的必点菜。
记者在京郊一些民俗户的餐单上看到,但凡和“野”挂上钩的菜肴,都有着很“美好”的价格。香椿摊鸡蛋38元一盘、凉拌柳芽28元一盘、白蒿蛋饼38一份、野菜团子8元一个……时令野菜的价格,不在鸡鸭鱼肉之下,甚至比肉类菜品卖得更好。一时间,小野菜成了民俗户待客的抢手货,高峰时甚至出现“断货”现象。怀柔喇叭沟门喜鹊登科满族风情园为满足游客对野菜越来越大的需求量,已开始种植刺五加、金莲花等野菜、野花。
正当山野菜大行其道之时,惠欣恒泰生态园负责人赵静却决定撤掉这道“当红”菜。
“小野菜没什么成本,为啥有钱不赚?”身边人对此都不理解。餐厅里,也总有游客点名要吃时令野菜。
对此,赵静有自己的想法。“春天,路旁的柳树刚发芽、村里村外的野菜才冒头,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们拎着大口袋,开始挖野菜。”赵静说,这里既有村里人,也有城里人,没两天的工夫,一片绿油油的“春色”,就被挖没了。远远看去,一块块秃地就像长了皮癣。“路两侧撸柳芽的人就更常见了,骑着电动三轮,站在车斗上高度正好,好端端的绿化景观,全都塞进嘴里了。”
于是,他做出不卖小野菜的决定。爱护身边环境,从自己做起。为转移游客的“兴趣点”,他们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了老口味番茄、高品质韭菜等,以及苦苣、紫背天葵、蕃杏等养生菜。游客可以到温室看着地里种植的蔬菜,自己选,别有一番乐趣。
“一些民俗户为招待游客,漫山遍野寻找野菜资源,见野菜就挖,会伤及被列入野生植物保护的野菜。”赵静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植物,也是民俗经营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野生植物保护专家说,部分农家乐为招揽游客,往往会打出野菜、野味儿,甚至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招牌。比如在民俗餐桌上吃到的刺五加、桔梗,被称为“上方山三宝”之一的拐枣等,都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市民没必要一味追捧野菜的纯天然,其实山林环境并非和细菌、病毒完全隔绝,土壤成分不可控、养分含量不全面,吃野生菜也不一定是安全的。而且一些野菜偏寒凉,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以及脾胃不好的人群,不宜过多食用。例如蕨菜偏寒,而且是粗纤维食物,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特别是患有胃溃疡的病人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