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社会

大学生学“务农” 欲做职业新农民

2017-03-22 14:00:46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记者刘菲菲 通讯员柯南雁

  农村空心化、村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未来谁种地”成为许多人担忧的事情。如今,一批农校毕业的大学生走进田间学“务农”,欲做职业新农民。

  小汤山特菜基地智能温室内,来自北京农学院的毕业生刘清林,猫腰在秧苗间,神情专注地给番茄枝条上夹子,避免果实过重拉伤枝条。他一手轻轻地托起番茄果实,一手麻利地把白色小夹子固定好,丝毫没感觉到额头上已渗出豆大的汗珠。

  小刘是平谷人,父母在家种了四五亩桃树。毕业后,他一头扎进温室大棚,立志要当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在这个90后小伙子心中,未来农业应具备更高的科技,绝不该是父辈土里刨食的模式。

  对于刘清林的选择,很多人不理解。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工厂化生产技术科高级农艺师雷喜红说,新型职业农民和人们印象中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不同,是指全职务农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从业者。近年来,本市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部分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导致新设备搁置受损,新技术推广受阻。

  “有了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让农业现代化步伐越走越快。”雷博士说,小汤山的这栋智能温室,是该站借鉴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及成功经验,开展的番茄工厂化生产试验示范项目,水肥一体化管理、遮阳通风……甚至采收过程都实现了智能化。比如从荷兰进口的自动灌溉系统,是全英文操作界面,对水肥的管理需要基于当地光照辐射测定数据,设定灌溉程序和喷水量。这就需要既懂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操技术的高素质从业者。

  尽管本市农民素质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难以为北京发展业态丰富、功能多样、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此次,首批18名来自北京农学院、山西农大、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将开展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的分工种培训。通过培训考核的新型职业农民,将在现代化农业园区上岗,工资可达5000多元。今后4年,本市将重点培养和支持5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的建设。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