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陕西千阳:三代人的“苹果梦”

2015-10-31 18:04:04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李勇、边江、梁爱平

  同样是栽植苹果树,67岁的赵润德能管理5亩果园,42岁的魏小杰可管理10亩,但27岁的胡凌云却能管理1000亩。从果树的施肥、采摘到销售,不同面积的果园,连着三代人的“苹果梦”,也折射出陕西千阳县苹果栽种的起起伏伏。

  "苹果土专家”赵润德:科技是最好的肥料

  金秋时节,在千阳县矮砧(矮化密植)苹果园内,果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在雨后泥土的清新中,还未摘完的各色苹果挂在枝头,飘着淡淡果香。

  在南寨镇三合村,当地闻名的“土专家”赵润德在果园里说起苹果滔滔不绝。“今年我这5亩果园平均亩产2000多公斤,虽然苹果还没卖完,但按今年市场上每公斤卖6元计算,毛收入在6万元以上,纯收入可达到4万多元。”

  三合村是远近闻名的果业大村,村上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搞果树栽植。全村现在总共1500多口人,苹果面积就达1300多亩。赵润德从1971年起栽种果树,和苹果树打了44年交道,他的5亩果园浓缩了千阳县的苹果发展史。

  “农村集体生产那会,栽的乔化果树树冠大、树体高、成花难,不易挂果。到1987年,我栽了5亩地的半矮化苹果树,但还是枝条长,成花不好,产量不理想。2005年,我将半矮化果树全换成当时最先进的双矮树种,这种树枝条短,产量稳定,8年就到盛果期。”赵润德说。

  虽然赵润德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但他上进好学,一直走在苹果种植技术前沿。他勇于尝试新品种,新技术,还喜欢把经验分享给其他果农。“种苹果得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病虫害防治,树形、树冠、树体的修剪,施肥都容不得马虎,科学技术就是最好的肥料。”

  但“土专家”这两年却没有赶上新潮事。村里许多人栽种起现代矮化密植果树,赵润德看到后很吃惊,苹果树还可以这样栽?想去尝试,但是,“年龄大了,让年轻人弄去。”

  “能人大户”魏小杰:我要尝尝苹果的甜头

  让赵润德吃惊的就是近年来千阳县引进的矮砧苹果。这种矮化密植果树和传统果树不一样,它比传统果树每亩多130株-160株,产量高出传统果园的3-4倍,并且挂果比传统苹果树早3-5年,可实现“当年开花,两年挂果,三年丰产”。

  “今年4月栽的树,一个月花就开得白刷刷一片!”南寨镇千塬村“能人”魏小杰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但为了不影响树的生长,我把花摘了,只留几朵,居然还结了几个苹果。”

  作为村里有名的“能人”,魏小杰有个苹果情结。上世纪90年代,他跟着父亲务果树,记忆中收入最高的一年,5亩苹果卖了4万多元。期间,他参加了千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果树专业函授学习,获得中专学历。但后来果树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市场萎靡不振。于是他从2002年放弃了果树,成为承租200多亩地的种粮大户。

  “种了多年粮食,我觉得得转型。因为种粮投入大,利润空间小,也很辛苦。我们县鼓励发展这种矮砧苹果,我就一心想把这事弄一下。”魏小杰说。

  尝过苹果甜头的魏小杰还想再尝一尝。今年他下决心栽了10亩矮砧苹果,其中6亩多地是流转的,3亩多地是自己的。树苗从国外进口,一株65元,因为是密植栽培,10亩地栽了近2000株苗。“矮砧果树20个叶子长一个果,要想长出好果子,新技术我还得好好学学。”

  研究生胡凌云:扎根果园让理论更接地气

  千阳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苹果优生区。目前,全县矮砧苹果栽种面积3万亩。其中海升集团2012年栽植的矮砧苹果,今年亩产已达3000多公斤。

  “由于机械化程度高,我带十几个工人管理着上千亩果园。担子重但很快乐。”在海升集团千阳苹果示范园内,正在用刷子给苹果树干涂抹防治病虫害药液的重庆姑娘胡凌云对记者说,今年7月,她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研究生毕业,应聘来到海升集团。

  “公司整体不错,很锻炼人。”27岁的胡凌云说,“这里接触的都是国内外最知名的果树方面专家,接触的是最前沿的信息和资讯。来到这里能学以致用,让理论更接地气。”

  目前共有31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17名硕士,负责管理着海升千阳示范园6500多亩矮砧苹果园、2000多亩苗圃和苹果分拣线及冷库等。

  千阳县农业局局长王宏芳说,三代人的“苹果梦”是千阳苹果发展的缩影。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wl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