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补课——沙坡村两位书记的故事

2017-07-27 16:53:51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雅鸣 李亚楠

  “这两年,我从村干部和村民身上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地补上了农村这一课。”说这话的是陈红军,一位博士,一家大型央企的管理人员,在洛阳市下辖的宜阳县沙坡村任扶贫第一书记。

  “红军务实认真还能吃苦,俺要向他学习,把他的精神发扬下去。”说这话的是李共产,一位没啥学历的农村党员,沙坡村村支部书记。

  俩人说的都很真诚,朴素的语言背后是他们互为师长,同心攻坚的难忘历程。

  和不少贫困村一样,沙坡村无任何主导产业,集体经济一片空白。难上加难的是,这里地处煤矿采空区,村里多次打井无果。村民喝过土坑中的泥水、煤矿里抽出的黑水,还买过高价水。

  饮水,成为当地百姓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初到沙坡,陈红军决定从饮水入手。可前前后后一年多,打了几口井,却都没出水。

  “一个红军,一个共产,打不出水,都对不起父母给咱起的这名字。”这么多年深知打井之难的李共产,不断宽慰鼓励陈红军。

  “农村干部的执着,感动了我。”陈红军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1月,陈红军所在的中国诚通集团投入专项扶贫资金77万元,成功打出了550米的一口深水井。

  出水了,还得入户,需要铺设管道。李共产带着村里的10多位党员和村民一起开始了义务劳动。

  “百姓吃不上水,就不回家过年。”陈红军暗暗下了决心。而当地却有着过了腊月二十三就不再下地干活的习俗。

  “人家都能把回家的车票改了又改,咱咋就不能打破习俗哩!”在李共产等人的率领下,工地始终没有停工。终于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全村1700多口人都收到了最好的年货——喝上了自来水。

  刚驻村时,宜阳县委书记安颖芳跟陈红军谈话,话题就是如何跟村民和村干部打交道。坐惯了办公室的陈红军对此深有感触:“在机关里面,场面上的话居多,在村里千万不敢这样说,说话要直奔主题,说出来的话更要兑现。”

  两年下来,两位书记的语言方式互相感染,悄然发生着变化。陈红军的家常话说得越来越溜,包括办事方式也越来越接地气。到了工地上,给干活的村民递上一支烟,一下就拉近了距离。而李共产说起“抓党建促扶贫”,对各项扶贫政策越来越熟悉,书面用语张口就来。

  “农村人干啥事不大讲精细,大而化之惯了,上项目也不知道搞个市场调研啥的,一拍脑袋就定了。但是精准扶贫,要的就是精准二字,没有陈书记把关,很多事儿真办不好。”李共产说跟着陈红军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根据村里实际,开展肉鸽养殖、光伏发电、花椒种植、金果树工程等四个产业扶贫项目,打出了一套产业扶贫组合拳。

  沙坡村过去三五年都不开一次党员大会,现在每个月都要开,村里20多个党员都很踊跃地参加。还有党员主题日活动,党员们都穿上红马夹亮明身份。党员春节送春联、带头整治环境等,通过一系列党建工作的经常性规范化开展,两位书记共同感到对作为党员的意义理解得更加到位。

  第一书记和村支书共绘同心圆,红军和共产的努力,百姓们都看在了眼里,他们的评价是:“咱村这俩书记,了不起!”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安思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