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博士农民”折射农业新空间

2017-07-15 12:35: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刘健、郭远明、吴锺昊、郭强

  编者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记者近期在农业大省江西调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农业新现象,比如“博士农民”活跃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里装上“监控头”、小宗农产品闯出“长尾大市场”、房地产商转型做农业、农口干部跑起招商引资等。这些新现象表明,只要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发展,农业就会吸纳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就有新希望。本报从即日起,推出一组来自江西的“现代农业新观察”。

  武汉大学系统工程学博士,当过公务员、上市公司老总,51岁的肖文经历丰富。不过现在,这位“博士农民”却整日出没在田间地头,皮肤晒得黝黑,活像个“老农”。

  两年前,辞掉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卖掉了部分股份,肖文来到距离南昌15分钟高铁车程的高安市,计划干一番大事业——打造生态农业综合体。

  一开始,在人们的眼中,这位博士“疯了”——到2020年,他们将在转包的2万多亩土地上投入约30亿,这个名叫“巴夫洛”的综合体项目,包含了现代农业生产及科技研发推广、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农村文化传承与展示、养生、电子商务、冷链配送、创业孵化……5年后,每年的综合收入将能够达到200亿。

  “一亩地产出100万!?拿传统农业眼光看,当然是吹牛皮。但我是用新思维来搞农业,用工业化流程来做现代农业。”肖文信心满满。

  肖文是要从这2万多亩地里要综合性效益。比如,示范园里种植的千亩花海,挣了三道钱——第一道是“景观钱”,举办“樱花节”“菊花节”卖门票;第二道是“居住钱”,在千亩花海边打造建设2000亩养老社区、葡萄酒庄、房车营地等,把农业和生态旅游、养老产业结合起来;第三道是“品牌钱”,有了生态口牌,示范园下一步通过示范种植,把周边的生态农产品聚集到自己旗下,深加工销售。

  “在国外,农业本身就有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教育功能,这些市场开发出来就可以挣钱!”这位“博士农民”的眼界果然别具一格。目前,他的生态综合体项目中,一个国家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初具雏形,一个农业风情小镇完成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也已启动。

  在巴夫洛公司总部,60名员工中,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有近40人,与高校共建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工作站。肖文告诉记者:“现代农业关键在人才!”

  肖文并非孤例。在江西奉新县,记者遇到了另一位“博士农民”陈晓荣。菲乐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晓新将这位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博士生聘来当研发部副总。

  唐晓新也非常“传奇”。2009年,唐晓新卖掉了在上海创办的的IT公司,回到家乡后与朋友承包了上万亩林地种植猕猴桃。他认为,“IT行业在走下坡路,而农业在走上坡路”。

  奉新县是猕猴桃之乡,但由于品种更新速度慢,果子卖不上价钱。“新西兰猕猴桃贵到七八元钱一个,因为人家的口味确实好,新西兰政府和企业每年要投入20亿美金来研发猕猴桃良种。”经营4年后,唐晓新认清了:要缩小这个差距,必须加大科技投入。2013年,他请来了陈晓荣。

  “博士农民”陈晓荣所管理的研发部,又请来4个博士和2名研究员,建起了省级科研技术中心,每年还要拿出超过5%的销售收入来投入研发。2015年,他们连续申请了“花粉高效采集”“综合套袋技术”等6项国家专利。现在公司的猕猴桃售价基本与新西兰持平,并出口到俄罗斯。

  记者走访江西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还发现不少各类专业背景的高端人才。他们中有航天领域的高级研究员、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老总等。他们把自己的专业背景与现代农业结合起来,种出了不一样的“花朵”。“越来越多的博士、硕士下地农民,折射出农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肖文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健、郭远明、吴锺昊、郭强)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