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寇利红:潜心写村志 把乡愁留住

2017-05-05 13:56:11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记者 褚英硕

  “村里的老街从土路到砂石路,再到宽敞的柏油路,这些变迁都记录了下来。”“看!这张黑白照片是我年轻那会儿参加村文艺宣传队时拍的。”昨天,房山区城关街道马各庄村举办一场特殊的村民大会,为村民每人发放一本《马各庄村志》。村民从书中找到自己曾经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了解村庄历史变迁。

  “从1998年起,马各庄村历经9次拆迁,老宅、农田逐渐消失。通过村志把那些可能被湮没、被遗忘的东西记录下来,这多亏了寇利红。”村支书吴长海说。

  寇利红是土生土长的房山城关街道东街村人。在她的记忆中,家里的老院中有三棵高大的老榆树、三间老房和一个古式门楼。这个生活了30多年的老房子里,留下了她最难忘的回忆。

  后来,村庄拆迁,寇利红每天都会回到老房去看看。为留住那些珍贵的记忆,她捡回了3块老宅门楼上的砖,珍藏在家中,还写下了一首诗《这片热土啊》,记录村庄故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京郊发生着巨大变迁,每年有数十个村庄消失。

  “时代变迁抹去了许多事物的痕迹,如何让后人能记住村庄的历史?这得靠文字。”寇利红说,2013年,她成立文化传媒公司,为房山村庄写村志,记录村庄变迁。

  寇利红召集20多名专家、作家协会会员和退休教师组成专家团。她和团员走进村庄,从前期筹备、组建编委会,到去档案馆查阅资料,再到走访村民、实地调查和搜集老物件、老照片,倾尽全部心血。

  在村志编纂过程中,寇利红和专家团强调,必须保证真实。“即便花费再多时间和精力,也要保证村志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寇利红说。

  正因为追求客观真实,村志的收集、整理工作也变得尤为辛苦。让寇利红印象深刻的是,在整理马各庄村演变过程时,由于该村历经多次撤并,见证过那段岁月的老人都已近耄耋之年。寇利红和团队反复核查资料,找多人确认,确定无误后才编入村志。

  为了编写村志,寇利红和爱人常年两地分居,2岁多的儿子由丈夫照顾,亲友都称她为“女汉子”。但寇利红觉得一切都值得。“走访村民时,听一些老人回忆过去的岁月,我仿佛也回到那个年代。如果这些老人不在了,没有文字记录,多遗憾!”

  历时两年,《马各庄村志》编纂成书,20余万文字、数百张照片,记录了马各庄600余年的变迁,既有历史溯源、村庄变迁,也有民俗文化、姓氏人口、教育、商业等内容。

  从起初“求”着村里写村志,到越来越多的村主动找寇利红写村志。4年来,寇利红和她的团队为20多个村编写了村志。

  寇利红的名声越来越响。前几天,河北涿州、涞水的几个村主动联系了她,请她编村志,留乡愁。她说:“京冀地域相连,文脉相近,留住乡愁,保存乡村记忆,融入城市多元化的文脉,我会用情去做。”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