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河南洛阳市精准扶贫巡礼之一

精准扶贫扶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河南科技大学派驻洛阳市汝阳县红里村第一书记纪实

2017-02-03 15:44:4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卢新松

  2017年春节刚过,天寒地冻。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刘店镇红里村10组村民赵平须在院子里垒了一个锅台,准备做豆腐——他想再开辟一个产业;面对采访,他的脸上始终堆满满自信的微笑。赵平须告诉记者,在河南科技大学的帮助下,他已经不满足于每天靠1000只鸡下蛋而换取的200元收入,他更大的野心是让自己每天收入超过500元。

  其实,赵平须只是红里村民们在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2015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选派校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智,奔赴洛阳市汝阳县刘店镇红里村担任第一书记。汝阳是国家级贫困县,红里村又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该村位于刘店镇北部的丘陵之中,全村有耕地2065亩,共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2590人,党员61名。村里山多地少,资源匮乏,村民们靠种植小麦、花生、烟叶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导致全村没有一亩水浇田,村民们完全靠天吃饭,经常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长期贫困使不少村民消极无为,不思进取,加之以前不科学的扶贫模式,让贫困村民养成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村民们致富无技术,增收无门路,绝大部分人靠外出务工来养家糊口。但又由于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匮乏,外出务工干的也都是苦力型工种,收入很低,工作机会也不稳定。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历届来沉淀的历史纠纷和多达几十万元的集体债务使一些村民和村委会的关系十分紧张,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日益弱化。

  王智面对红里村底子薄、基础差、班子弱、队伍散的实际困难,以党建为龙头,以党组织为堡垒,以党员为中坚,积极将河南科技大学的科研、技术、人才和校内市场消费优势转化为扶贫资源,在村民中进行精准扶贫。王智清楚,要做到精准扶贫,必须认识村民、了解村民,然后才能理解村民、帮助村民。所以,他一来到红里村,就走街串户,进入所有村民家里了解情况。王智出生在洛阳市,上学在洛阳市,工作在洛阳市,从来没有和农民打过交道,从来也没有见过如此贫穷的村民,令其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村民住在土坯房里。这让他陡然间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以前,他对农村和农民的了解只停留在乡村游和农家乐里。所以,他作为一个正处级干部被选派到红里村当第一书记时,可谓是雄心勃勃。可是他哪里知道,刚进到村民家里不足两个小时,浑身就被跳骚咬得到处是红疙瘩,奇痒无比,让他坐立不安。

  王智在红里村部看到的现状是没有办公用具,甚至连签字笔都没有,更别说电视、空调和电脑了。全村共有外债40多万元,小的从吃饭白条,大的到工程欠款,这中间竟然还有一份汝阳县法院的判决书,判令村委会偿还多年来的吃饭欠账7200元。村里党员年龄偏大,大的90岁,小的40多,60、70岁是主流,2年多未召开过党支部大会。

  村委主任赵明杰告诉记者,王智初来时,一些村干部问他:“别的驻村干部都带来了项目和资金,你带来了什么?”王智不亢不卑地说:“我带来了让红里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王智到村里上任后经过半年筹措,为村里协调回来电脑10台,柜式空调2部,以及打印机、复印机、移动音响、数码相机、投影仪、发电机等,还筹措数十套办公桌椅和办公用品,改造了村部的供水设备,新建了水冲则所;接待村民40余批次,倾听民情民意,了解贫的为何贫,富的为何富。

  红里村在王智的带领下经过一年多的奋斗,争取各项资金800多万元,兴修了生产路、水利工程和教育医疗设施。新修水泥路4500余米,从根本上解决了牛沟自然村数百名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治理河道2000余米,建设提灌站1座,使红里村第一次种上了水浇田;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0余米,彻底改变了全村2600多人吃水困难的历史;开挖建设3400米排污渠和108个观察井,有效改善了红里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新建村小学3层1400余平方米教学楼,新建6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扩建了120平米的村卫生室,全面提升了红里村教育、医疗和文化体育设施水平;利用政府危房改造项目新建、修缮房屋20余户,改善了贫困村民的住房状况。

  2016年,王智为红里村落实政府脱贫引导项目为36户贫困村民争取养牛资金18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出一条“学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打造出产供销一条龙的脱贫产业。在产业链上游,依托河科大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为龙头企业和本村的农业合作社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在产业链中游,积极发展养殖业——河科大师生捐资7万元,为全村有能力的贫困户提供种母羊72只,并依托汝阳龙须坡农牧公司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防疫、育种等配套技术服务;同时,进行土地流转,引入汝阳宇帆农业合作社投资100余万元,在村里兴建了反季节蔬菜大棚;引入洛阳佳嘉乐公司投资9000余万元,在村里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吸纳贫村民入社打工,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在产业链下游,河科大与红里村签订协议,利用学校4万人规模食堂采购、教师家属院定点销售、企业高价回购农产品等渠道,为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最大限度的为贫困户发展生产免去后顾之忧。这样,学校帮企业、企业带贫困户,学校的科技资源很快的转化为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动力与能力。

  河科大将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列入该校《2016年重点工作计划任务》,出台了《关于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与第一书记派驻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意见》,构建了“学校业务部门、学院与贫困村整村发展对口帮扶+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由涉农、涉医的学院以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教育卫生等10多个专业帮扶项目为载体,推动红里村全面发展。该校党委下属的20多个二级党组织同村里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帮扶联系,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帮扶任务、措施和时间节点。自2016年3月开始启动“一对一集中帮扶日”活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由学校统一组织帮扶责任人来到红里村开展一对一集中帮扶活动,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宣传扶贫政策,解决实际困难。截止2016年底,该校已有800余人次进村入户参与“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校党委书记孔金锋、校长孔留安、党委副书记杜遂渊、李漪、工会主席孟伟等,先后多次到红里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2015年11月11日,河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瑞丽,带领该院内科的黄丽娜和田丰丰、杜敢琴博士,乘坐救护车专程来到红里村13组贫困户牛强家里,为牛的妻子贾彦娜进行义诊。贾彦娜于三年前出现肌肉萎缩、四肢抽搐,牛强带其多方求医均无效果。三位博士经过诊断,发现贾彦娜患的是遗传性渐冻人疾病,这种病是全世界目前尚未攻克的难题,治愈的几率几乎是零。牛强家里本就贫困,加上妻子患上了罕见病,经济状况雪上加霜,真可谓是家徒四壁。王瑞丽书记临走前,含着眼泪把身上仅有的600元钱掏给了牛强,鼓励他坚强生活。

  河南科技大学捐资3万元为红里村建立了“爱心援助社”,组织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生活用品,定期救济贫困村民。该校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20多次赴红里村义诊群众2000余人次,并在村内挂牌成了“专家志愿者工作站”,定期为村里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人义诊。2016年春节前,该校宣传部为红里村119位70岁以上老人现场拍摄、制作全家福照片并一幅幅送到他们手里。86岁的陈喜老人兴奋地对王智说:“我一辈子都没有拍过照片,今天终于上相啦!”就在给老人们拍照不久,87岁的村民姬琴去世了,她的亲人们说:“如果不是拍了全家福,老人家恐怕连遗像也没有!”2016年“六一”前夕,红里村40余名小学生,来到河科大图书馆、自习教室、实验室和体育活动场所进行大学体验活动。2016年暑假期间,河科大各学院的7支社会实践小分队100余名大学生分期分批来到红里村,为村民开展支教、支农、支医服务。河科大师生先后为红里村捐助了累计30余万元的图书、电脑、发电机、医疗器材、文体用品、棉衣棉被和米面油等物资。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在红里村开设小麦种植、烟叶种植、肉羊养殖、肉鸡养殖等培训班10余期,培训村民600余人次,捐建高产耐旱的“中麦175”小麦示范田200余亩;还为贫困户捐建了机械化磨坊、蛋鸡养殖场、红薯保鲜窖、家庭超市和早餐售卖点。

  驻村书记王智扎根村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月驻村时间平均超过25天,红里村每家每户都留下他的足迹。2016年4月,王智5岁的女儿突发过敏性紫癜,住院治疗高烧不退,加上其岳母也刚做完脑部手术卧床不起,无法给他家以帮助。但王智为了尽快完成省、市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任务,没有回家照顾女儿,选择继续留在村里带领村干部全面深入开展贫困户核查、信息比对和民主评议,为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在王智的努力下,红里村不光建立了无线广播站和宣传栏,覆盖到家家户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而且还建立了官方微信平台,以图文、视频等形式推送最新扶贫政策、工作动态、致富项目,推广普及种植养殖技术等公益服务信息,让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村民也能通过微信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为了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提振村民的脱贫信心,王智在村里组织文艺晚会、拔河比赛、露天电影播放、农村大戏台、广场舞比赛等文体活动10余次。在王智的努力下,河科大法学院博士、律师服务团“送法下乡”,在红里村正式挂牌《法律讲堂》,向村民传授法律知识,无偿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在村民中倡导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风尚;指导村干部依法治村,提高他们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村规民约,制作党务、村务、便民服务公示栏,公布村级小微权利清单、民主决策流程,及时、全面公开村里的各项事务。

  2017年春节前夕,河科大党委副书记杜遂渊、组织部长李会宗及党员干部50余人来到红里村开展春节慰问活动,他们共为全村127名7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村民送去价值2万多元的食用油、棉被、冬装等。杜副书记一行还专程来到贫困村民陈现堆、牛强家里,鼓励他们在成功脱贫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靠自己的劳动走向致富道路。

  与陈现堆一对一帮扶的是河科大物理学院,该院2016年为其捐赠一套产量高、耗电少、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磨面设备,并与其签订了帮扶协议。陈现堆经营着全村唯一的磨坊,不仅可以获得加工费,而且小麦加工后的麸皮也是养猪的好饲料。现在,陈现堆家养着一头母猪,六只羊和一头牛,家庭磨坊带动养殖,全年进账近2万元。陈现堆笑着对杜副书记说出了他2017年的小目标:“扩大养殖规模,再养上四头母猪和20只羊,争取收入翻一番!”

  从只能靠天吃饭,到现在有了土地流转和蔬菜大棚务工的稳定收入,牛强家的情况好了很多。他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听说蔬菜大棚以后准备搞承包经营,我今年想承包下来一个,让我的两个男孩子帮助经营,这比外出务工好多了!”

  汝阳县刘店镇党委书记李向阳告诉记者说,河科大派王智到红里村任第一书记以来,红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村民几乎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钱赚。精准扶贫真是扶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