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10:25:38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温来生
提起北京庙城利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兴致勃勃地说起一个名字:刘学红。她正是现任合作社的社长、京郊玉米制种科普带头人。几年间,她带领300多户社员在自家土地上制种致富,被社员们亲切地称为“玉米制种女达人”。
一心传技惠民
刘学红的创业故事要追溯到2002年。那一年,刘学红的爱人失业在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开起了一家销售农作物种子的门市部。门市部开张了,可难事也跟着来了,许多农民因种植方法和管理不当的原因造成收成不好,但却都找刘学红来讨说法。
当时的刘学红刚刚接触这一行业,对种子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种子是从我这儿卖出去的,不能让买的人受损失!”就为了这个,刘学红一次次来往于农大、农学院等北京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自费请专家到地里做技术指导。不仅如此,她还找来有关农作物种子的书籍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这个“门外汉”就自学成了半个种子专家,基本掌握了有关种子的各种基本知识。
此后,在卖种子的时候,刘学红总是把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一并介绍给农民。时间长了,刘学红卖种子、传技术的名声慢慢传播开来,找她买种子的人也越来越多。熟悉刘学红的种植户都说,每种作物种子的种植新技术,她都能说出个“一二三”,而且还包“传、帮、带”,直到对方掌握种植技术和方法为止。
随着种业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刘学红想到了新的创业方向。对于制种技术非常痴迷的她,打算自己建设一个农作物制种基地。经过市场调研,刘学红了解到玉米制种是个致富的好项目,并于2004年在怀柔山区建成了占地面积1000多亩的制种基地。
基地落成后,刘学红又多次自费到北京农学院学习玉米育种技术,并与科研单位、种子部门签订繁育合同,大力发展育种订单农业,形成 “公司+基地+农户”的特色产业化发展模式,进一步畅通了制种玉米销售渠道。
一心求索利民
农民口中的刘学红是怀柔出了名的诚信企业家,很多人都是冲着她的名字加入合作社的。
“农民都知道,给别人制种不仅投入高、利润也非常低。而且辛苦一年,结账是最难的一关。”刘学红回忆,当时手里拿着100多万元的欠单,心里的压力别提有多大了,她几次找合作单位去结账,对方负责人就是躲着不见。账结不回来,怎么给参加繁育种子的200多户农民发钱?农民见不到钱,1000多亩土地拿什么春耕?这些损失谁来负责?这一连串的问题,搅得刘学红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整天整天吃不下饭。
“没办法,我牵的头,我就要对这200多户农民负责任。为了维护社员们的利益,就算跑断腿儿,我也得坚持。”万般无奈,刘学红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找,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终于,在刘学红连续找了十几趟之后,合作单位负责人看到她满嘴的大泡和疲惫的身影,无可奈何地说:“小刘,真拿你没办法,我算是服了,为了农户你也是拼了。就冲这一点,那就先把账给你们结了吧。”
成功的喜悦更坚定了她的信心和继续大干的勇气。有了经验教训后,刘学红坚信“事在人为”,她一方面又买回大量制种书籍自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还自掏腰包到甘肃、新疆等地方学习制种。通过学习,刘学红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于是紧紧地抓住科技这根弦,以科技为先导促发展,不仅自己学会和掌握制种新技术,还毫无保留地把科技传授给需要帮助的人,带领社员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为保证制种质量,刘学红组建了一支妇女为骨干的技术队伍,每年小麦、玉米播种期间,翻山越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提雄、去杂、追肥。无论是哪个农户有困难,她都会派人赶过去,为社员一对一授课,并带去辅导书籍资料,方便日后解决种植难题。与此同时,她还为解决山区姐妹缺少晒粮场地、渠灌年久失修的困难,争取资金10多万元新建1500平方米晾晒场,修水泥渠1000多米,大大方便了入社的姐妹。
有志者事竟成,机会总是留给有韧劲的人。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带动山区的农民再就业,刘学红于2006年投资500万元注册了北京广源旺禾种业有限公司。“办合作社不为名,不为利,只求为大伙创出一条致富的路子。”2008年,刘学红创业马不停蹄,再次以家庭妇女为主,又成立了集“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北京庙城利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当年,“利民模式”叫响怀柔,合作社被评为京郊和怀柔区级“妇字号”基地。
一心育种富民
虽然已近年关,但北京庙城利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仍是一片忙碌。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院里整齐摆放着收获的制种玉米穗,社员们有的筛选良种,有的搬卸成袋的玉米种子,不一会儿就垒出了一道“种墙”。经过筛选、烘干、去杂、检疫、精选、包装等工序,这些一品的玉米良种将播种到全国各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社长,刘学红心里始终揣着老百姓,深知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后代,只有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才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追求。她说:“自己富不算富,只有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那才是真正的新农村新生活;合作社就是大家的合作社,做大做强要靠大家,挽起手袖努力干,我相信大家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为什么社员们对于刘学红都这么信任?有人说,“人家人品好,事事都为社员着想,宁可自己亏损,不让社员失望。”说起亏损的事情,刘学红笑着说,“那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经历。”
2011年,对于刘学红来说有乐更有苦,乐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选育出玉米新品种“旺禾8号”,并通过了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的审定。苦的是,她万万没想到由于生产负责人的失误,造成收获的玉米种子质量出了问题,根本不能出售。
“当时的我就像脑袋挨了一棒槌,一下就蒙了,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刘学红说,当时就感觉自己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了,情绪一度跌落到谷底,无数个失眠的夜晚与流不尽的泪水伴随着她。“但是,我没有忘记还有那么多的农户等着我收购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我绝不能倒下!”刘学红的眼神里充满坚毅的目光。
为了缓解心中的压力,刘学红买了一个笔记本,并给这个笔记本起名叫《心录》,每天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笔记本上,以此释放内心的压力。就这样,重新振作起来的刘学红,按原定价格收购了农户手里所有的玉米种子,这中间的费用达到200多万元。而这些损失,完全由刘学红自己独立承担。为了凑齐这笔钱,她找亲戚朋友到处借钱,可200万元毕竟不是小数目,没办法,只好把自己家的住房抵押出去,把钱分给了农户。
农业创业之路显然没那么好走。就在前不久,山区制种基地的20万斤玉米种子收获后,由于水分高又缺少晒场,如不及时晾干就会结冰,农户的损失可就大了。得知后,刘学红二话不说,马上雇来6辆大卡车,连夜赶了50多公里山路,把20万斤种子全部免费拉到晒场,直到晾干入库。就是这一善举,一下子为制种农户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
“我们要的不只是一棵树,而是一片森林,作为合作社社长,我有信心把产业做得更好。”信息化时代,刘学红还积极拓展销售空间,建立自己的网站、微信,利用微信平台组建了多个销售群,与各地种业公司连接,走电子商务发展渠道,将“怀柔玉米”种向全国各地。
创业的道路是艰辛和曲折的,但刘学红始终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创业难啊,磕磕碰碰一路走过来,真的不知道今后还会遇到啥事。”现在回忆起来,刘学红还心有余悸。不过,她已学会了笑着面对。
坚守终使梦想变现实。现如今,北京庙城利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已从庙城扩大到杨宋、宝山、喇叭沟门、长哨营等5个乡镇13个村,累计发展带动社员300余户,选育出旺禾8号、旺禾6号等18个玉米新品种,其中已经通过北京市审定两个品种,通过河北省审定一个品种。产值也由最初的几十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万元,每年为农户净增加收入200余万元。“经失败,历辛酸,唯有诚信不变,梦想才能生根。” 看着合作社一天天壮大,乡亲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刘学红更加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