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3 11:28:57 来源: 京郊日报 作者:贾文程/文 张立朝/摄
在石头上砸核桃也是技术活,这需要多年练就的功夫。
年前,很多家都熬油,王淑兰(左)还要到别人家指导,交流经验。
砸碎的核桃还要过筛,筛下的要放到碾子上磨碎。
一锅油要熬三个多小时,不能离开人,要随时搅动。
磨碎核桃需要毛驴出力,村里一直沿袭这个传统。
寒风从山村吹过,淡淡的油香便弥散开来。闻到油香,村民不禁感叹,年近了!
延庆区大庄科乡景儿沟村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这里盛产山核桃。山坡上、房前屋后都是核桃树。山核桃是最好的熬油原料,村民熬油的手艺,代代流传下来。如今,传承的人越来越少了。王淑兰放不下这门手艺和这份情怀,每年这个时候,都要组织街坊邻居,一同熬核桃油,迎接春节。
王淑兰今年68岁,身材瘦小,双手却厚实有力,在村里制作手工山核桃油已50多年了。她熬的油好,出油多,特受人尊重。
早在秋天,村民把上等的山核桃挑选出来备用。熬油须在数九寒天,尤其是春节前夕,就像备年货一样,熬油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熬油的第一道工序是砸核桃。这些日子,王淑兰和村里的姐妹们在自家院子里砸山核桃,山核桃皮厚肉少,砸起来比较费力。王淑兰家砸核桃的石头用了十几年,已经深深地凹出了坑。今年,王淑兰用新打的石墩砸碎一筐又一筐的山核桃,飞溅的核桃皮带出一阵香意。
砸碎的核桃,还要过筛,尽量把碎皮过滤出来。
过完筛的核桃仁,还要在碾子上磨碎,这个活主要靠毛驴来完成。蒙眼的毛驴一圈圈地拉磨,成了山村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熬油,看似简单,但不同的人熬出的油品、油量都不相同。
王淑兰早早地在自家的大柴锅中烧了一锅开水,将磨好的核桃仁,倒在沸水锅中,不停地搅拌,熬一锅油要耗3个多小时。核桃一下锅,许多街坊邻居都要来她家帮着搅动,这叫“加把油”。乡亲们“加油”,王淑兰也不闲着,她耐心传授着多年来熬油的技巧,“顺着方向慢点搅,看着火,添点儿柴。”多年的“加油”,王淑兰也教会了村里许多年轻人。
3个小时后,核桃油开始浮到表面。王淑兰拿着一支箅子娴熟地撇出一勺勺旱油,一口大铁锅可以下30公斤山核桃,撇出的旱油只有2.5公斤。大水瓢添水,再熬制出半公斤水油,最后炼制完成。王淑兰灌装着黄澄澄的核桃油,笑得合不拢嘴。
个把月的准备,半天儿的碾压,3个小时的站立搅拌,30公斤山核桃,产出3公斤香飘四溢的核桃油。虽然辛苦,村民图的就是这个乐,图的就是这个味道。
出自深山的天然山核桃,传统工艺制作,这里的山核桃油可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而且气味清香,耐储存,食用方式多样,村民每年都要储存几瓶,招待贵宾。
景儿沟村是红色后七村之一,现在来村里红色体验、接受红色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王淑兰要培养更多的接班人,把手艺传承下去,让核桃油走出大山,让更多的人也享受到这健康的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