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一粒米 一片情——记纳米比亚卡林贝泽水稻研究与生产基地的中国专家

2016-02-04 12:22:50       作者:新华社记者吴长伟

  阿尔比尤斯·坎甘巴·莫延巩的家在纳米比亚东北部赞比西地区,他是卡林贝泽水稻研究与生产基地的工人。莫延巩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在自己家十几公顷荒废的土地种上粮食。中国农业专家的到来,让他距离梦想的实现更近了。

  卡林贝泽水稻研究与生产基地是纳米比亚国家绿色项目基地,也是该国唯一水稻生产基地。一个多月前,纳米比亚总理莎拉·库贡盖卢瓦-阿马蒂拉来到基地视察,称赞中国农业专家带来了世界一流的农业技术。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南南合作项目之一,2015年4月,15名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抵达纳米比亚,进行为期两年的技术推广和指导活动,支持当地农业发展,并开展农业领域合作。

  中国专家组被分配到纳米比亚四个地区的不同项目上,与纳米比亚农业部门人员一起工作,在水稻、园艺和畜牧等专业领域提供技术援助。经过近一年的农业技术合作,纳米比亚农业领域获益匪浅。

  卡林贝泽大米原本市场销售情况并不好,专家组蔬菜专家肖卫兵品尝后发现该大米口感甚好,只是加工方面存在问题,于是中国专家走进生产车间查找原因,很快发现除尘设备不配套、色选设备运转异常等问题。此外,中国专家还发现产品没有分级、商标和小包装等问题,这些均给产品质量和市场销售造成不利影响。对此,中国专家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与合作伙伴一起付诸实施。

  2015年8月,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哥布到卡林贝泽基地考察。在听取中纳技术人员对加工工艺与大米品质的介绍后,根哥布充分肯定中国专家组工作。这位总统对无杂质、富含微量元素的卡林贝泽大米非常感兴趣,还即兴购买了150公斤。

  如今,卡林贝泽大米已经打入首都温得和克等地超市,供不应求。

  在卡林贝泽水稻研究与生产基地,中方技术人员针对当地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开展水稻直播轻简栽培技术示范。

  合作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纳米比亚水稻人工栽插效率低的难点,有效地缓解了劳动力紧缺问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种植进度的加快使水稻播种季节提早,从而有效地避开了洪水,促进水稻由试验阶段跨入大面积生产阶段。

  2015年,卡林贝泽水稻研究与生产基地播种水稻面积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莫延巩一直紧跟着中国专家组。中国专家做什么,他就学什么。他告诉记者,中国专家有一天会离开这里,但是如果他学会了技术,就可以贷款耕作自己的农场,做一名真正的农场主。

  合作项目开展以来,中国专家组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帮扶和示范,在卡林贝泽水稻研究与生产基地,专家组了解到2014年基地水稻种植每公顷产量仅为2300公斤。在对低产原因进行分析后,中方技术人员提出指导建议,并制定水稻高产操作技术规程。通过简单技术运用,水稻单产提高了20%。

  专家组组长余宗尧说,中国专家的技术支持,提高了纳米比亚水稻生产效率、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水稻规模化种植,有力推进了纳米比亚水稻机械化栽培进程和大米自给进程,这对粮食依赖进口的这个非洲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进步。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