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以绿色产业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用生态扶贫助力老区百姓致富

——对话陕西省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

2015-11-09 21:01:12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刊记者 杨勇 李姗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但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也在逐步积累,资源条件和环境压力双重约束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亟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今年5月,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8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其中的适度发展区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广西、贵州、重庆、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14个省区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总体看,这一区域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但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水土资源配置错位等问题,抓经济发展稍有不慎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强烈。如何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发挥后发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做到资源集约节约有序利用?如何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并重?适度发展中的“度”如何把握?这一区域农业农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要比单纯的发展或者保护复杂得多。

  陕西省洛川县地处陕甘宁革命老区腹地,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川塬兼有,沟梁相间,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年降雨量仅为620毫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生态环境整体脆弱。近年来,洛川以“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为目标,围绕苹果这一绿色产业矢志不渝求发展,成为辐射全国的苹果生产、科研、加工、营销基地;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打造洛河峡谷经济带,助力老区百姓实现脱贫致富,以自身生动的实践为适度发展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总结的样板。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

  谈生态——

  抓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近年来,洛川在生态建设上的直接投入过亿元,这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2个多亿的农业县来说难度不小,但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高。”

 

  记 者:洛川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坡陡沟深川窄,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生态脆弱对洛川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彭安季:生态脆弱是制约洛川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七八十年代,洛川很多地方吃水都非常困难,需要担水、拉水。从某种程度上讲,水资源紧缺是塬区的普遍现象,但追根究底还是生态问题。如果有了很好的生态,不仅能涵养水源,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小气候。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洛川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是全民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我刚到洛川任职时,下乡调研发现很多新村里一棵树都没有,于是就通过全民动员等方法号召全县村村栽树、户户养花,要求所有公路必须绿化,要求新建园区和社区把石板地打开来种树。你们这次来看到的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就是在2011年用了20天时间,将一个一棵树都没有的园区做到了绿化。2012年洛川绿化了210国道和304省道洛川境内全线,2013年绿化了永乡到旧县的道路,高速路沿线绿化以每年几万亩的速度推进。2014年通过实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和水源水保工程,补植和新造林地近11万亩,治沟造地5403亩,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二是加强水利建设,固沟护塬增地。洛川这几年围绕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了“封沟存水、打窖蓄水、涝池拦水”, “留住天上水,保住地下水”等办法。2013年延安发洪水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去洛川降雨量相对少,而且农村大部分街道没有硬化,都是土壤,自然排水较好,2013年由于一些社区在建设,村庄在硬化,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径流,对水土的冲刷十分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沟塬垮塌非常快。我们组织水利部门一起研究,必须要通过管道把径流收集起来,引到沟底,在沟底修减压池,打拦水坝,才能实现有效排水,保护水土。虽然水利建设投资金额较大,对洛川财政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但是我们必须要做。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生态保护工作,这几年洛川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59%,降雨量逐年增强,涵养水源能力逐步增加,已经形成了洛川的小气候,为下一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 者:洛川是如何把握和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加快发展,又守住生态底线的?

  彭安季:洛川塬区黄土层深厚,光、热、气、雨资源优越,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是中国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洛川就是用好了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围绕苹果这一绿色产业努力延伸畜牧养殖、配套加工、观光旅游等一二三产业链,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洛川是陕西苹果的发源地,迄今已有60多年的苹果栽培历史;李新安是陕北苹果之父,1947年他从河南灵宝驼回了200棵苹果树苗,在一片质疑声中,在自家6.7亩自留地里种起了苹果,他开创了“三大主枝错落分层”整形法,成功解决了高原风大易落果的问题,这就是洛川苹果的开始。2014年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我翻看了李新安的笔记,他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两个概念:一是要把25度以上的坡全部退下来植树造林,二是要把固沟保塬护地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个事情对我启示很大,李新安是陕北地区苹果种植第一人,他多年来围绕发展苹果产业,矢志不移地研究、推广、呼吁。洛川苹果能发展到今天,能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能成为引领陕西乃至中国苹果的产地市场,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得益于李新安这样的典型和洛川群众不遗余力的努力,二是得益于历届领导、全县干部围绕群众增收,围绕探寻适合洛川发展的路径,抓住苹果这个绿色产业一届接着一届干,才有了洛川的今天。

  目前,洛川苹果的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农民95%的收入来自于苹果。2014年,全县苹果产量79.3万吨,产值3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突破万元。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大面积的苹果种植对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洛川所有的养猪场都不是自然排放,而是将猪粪尿变成沼液沼渣,再变成肥料,为果树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苹果品质,实现了“以果带畜、以畜促果、果畜结合、循环发展”。

  这几年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洛川基本上完成了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任务,实现了三大提升。一是生猪生产能力有了大幅提升。2014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91万头,是2008年的3.6倍。目前,洛川县生猪饲养量已位居延安市首位,成为延安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商品猪供应基地。二是苹果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全县挂果果园亩均生猪由不足1头达到2.3头,为果园提供有机肥270万吨。大量有机肥的投入使用,使全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0.94%提高到现在的1.2%。水肥的改善,使果树抗病能力强了,腐烂病少了,苹果亩产提高5%以上,优果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目前,全县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苹果生产基地37万亩,出口示范基地20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果品基地达到3.55万亩。三是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升。通过施用有机肥,节约化肥投入9000万元;通过苹果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使果园亩均增收800~1000元,全县果农年均增收5亿元以上。

  洛川的工业也是围绕农业延长产业链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严禁污染企业,坚持发展生态环保企业。科学谋划、合理规划,让洛川在发展中守住了生态红线,天高云淡、林果成荫正在成为洛川黄土高原上新的风景。

  谈产业——

  全力打造洛川苹果百亿产业

  “在洛川,农业一产独大、苹果一业独撑的问题非常明显。靠一产打天下有很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说‘苹果一感冒,全县打喷嚏’,所以我们要打造苹果百亿产业,解决洛川二三产业不发达的问题。”

 

  记 者:从李新安的6.7亩到现在的50万亩,洛川苹果经历了种植面积的高速扩张,目前能种苹果的地方几乎已经种满,这是否预示着洛川苹果产业发展也遇到了天花板?

  彭安季:洛川苹果自1947年引进栽植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2006年至今,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一直稳定在50万亩左右,长期高位运行,要想有所突破,难度确实不小,具体来说,就是质量提高的问题、产值增加的问题和果农收入增长的问题。想在这三个问题上实现突破,要做到“三个不变”、实施“三个转变”、做好“三篇文章”,走出一条以提质增效、转变果业增长方式为核心的苹果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以此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和果农收入的突破增长。

  “三个不变”就是要做到把苹果产业放在抓经济工作之首的位置不变;把苹果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的地位不变;对苹果产业发展人、财、物的投入只增不减的要求不变。这是保障洛川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三个转变”就是要做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装备、有机化生产转变;由单家独户松散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由田间地头摊点式销售向集团化、大市场营销转变。这是推动洛川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苹果产业的必由之路。

  “三篇文章”就是要围绕绿色有机的发展方向,做好“带皮吃”;围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做好“上户口”;围绕提升洛川苹果的“品质、品位、品牌”效应,做好“论个卖”这三篇文章。经过这两年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开启了洛川由苹果专业大县到建设现代果业强县的新征程。

  “百亿产业”是未来洛川苹果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就是到2020年,洛川苹果要全面实现种植良种化、技术标准化、产品有机化、经营集团化、品牌国际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环境更加优化,一二三产业并举,关联产业全面发展,使洛川苹果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其中一产鲜果收入60亿元,贮藏、加工等二产收入10亿元,营销、物流、服务、旅游等三产收入30亿元。

  目前洛川苹果最高一亩地产值达到4万元,亩产值2万元以上的占到全县的7.7%,亩产值3000~8000元的低次园占到近20%,亩产值8000~15000元的占到大部分。如果我们能稳住高产园,提升低产园,精准到园到户,用3~5年的时间,把低次园亩产值提升到8000~10000元,我们就可以实现苹果平均亩产收入12000元以上,这样洛川50万亩苹果,在一产上就可以实现60个亿的目标。现在洛川苹果二产加工产值就是1个多亿,目前我们采取同类企业整合归并进园区,把30多万吨的气调库作为一个企业去对待,发展配套加工和精深加工业,至少是10个亿以上的产值。围绕鲜果营销、商贸物流、农资交易、采摘观光,实现三产30个亿产值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我们把一二三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规划,按布局推进,生产环节提质、流通环节增效、销售环节增收,就能实现百亿元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还有两个标准,一是农民收入在2013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人均2万元,二是建立现代苹果产业体系。我认为这一目标是可以完成的。

  记 者:为实现洛川苹果“百亿产业”的发展目标,下一步准备采取哪些推进措施?

  彭安季:一要推行标准化生产。一是普及“改老园、有机肥、减密度、精修剪、防病虫”五项关键技术措施,综合配套应用新技术。计划到2020年,全县累计挖除亩收入低于3000元的低效益残败老园5万亩,新建果园5万亩,其中高标准矮砧密植果园3万亩。推行果畜循环模式,到2020年果畜结合示范区达到20万亩,施入腐熟家畜肥或沼肥量达到斤果斤肥,果园有机肥施用率达到80%以上。推广果园生草、豆菜轮茬、秸秆覆盖等技术措施,普及果园多元免耕覆盖技术,覆盖率达到60%以上。示范推广果园肥水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到2020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万亩。通过间伐措施,到2020年全县60%的果园行间作业带达到1~1.5米,实现耕作机械化;大力推广弥雾机、施肥机等各类新型果园机械,每年新增500台以上。全面推行简化树形管理和精细化修剪,亩枝量控制在6万~8万条,实现均衡结果。严格执行绿色苹果生产技术标准,以预测预报为前提,以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主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行病虫害智能化测报,组建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伍。二是强化标准园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推广省力化、简约化、集约化高效管理技术。按照升级晋档的思路,到2016年完成现有100个成龄苹果标准园、30个幼园示范点的创建和优化提升,打造20个以上省级苹果标准园。到2020年建成以果畜结合为主,科技研发、休闲观光、仓储物流、信息服务、质量追溯等为一体的各类园区19个。三是建立苗木繁育基地。以繁育脱毒、大苗为目标,有效构建政府监管、商业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的苗木繁育体系。到2020年全县建成以弥家河为主的苹果大苗繁育基地1000亩,每年繁育苹果新品种优质脱毒大苗100万~200万株。建立洛川苹果苗木质量追溯体系,设立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实行苗木售后跟踪服务。四是探索生产经营模式。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引导土地向农业大户、种植能手流转,建立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动员企业(合作社)推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果品收购等形式的“果园托管”模式。全县建立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00个,企业(合作社)领办果园达到30个,经营规模均达到500亩以上。

  二要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全面推行《延安·洛川苹果技术规范》。对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合作社、个人及相关服务组织严禁使用公用品牌标识和文字,到2020年《规范》普及推广率达到90%以上。二是严格产地安全监管。强化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行果业投入品登记备案、准入管理制度。加强投入品配送体系建设,到2017年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直销配送。加强以果品质量为主的安全检验监测,到2020年,果品质量检测覆盖全县所有果品营销贮藏企业、合作社、行政村和15%的农户,每年检测样品不少于8000个;土壤检测要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三是强化产地准出追溯管理。大力推广二维码和条形码等识别标识,加快建立覆盖全县各层级的果品质量追溯公共信息平台,健全果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到2020年实现果园可追溯80%以上,达到40万亩,合作社(企业)可追溯全覆盖。

  三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一是加强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按照“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联合攻关”的思路,以洛川县果树研究所和陕西省有机苹果研发中心为依托,整合洛川现有苹果科技研发力量,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推动洛川苹果科技创新。二是强化技术培训。以“技术大比武、培训大比赛、果园大展示”三项活动为抓手,严格落实县、乡、村年度培训制度,每年培训果农16万人次,培训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和信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2000人次。

  四要强化品牌营销。一是培优扶强经营主体。按照“大企业作引领、中小企业作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思路,积极培育现代化苹果经营主体。到2020年,全县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1个、示范社4个;省级龙头企业3个、示范社20个;市级龙头企业30个、示范社30个,初步构建起稳定的苹果现代营销体系。二是大力支持品牌建设。做好“洛川苹果”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支持企业、合作社广泛开展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活动,积极推行“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良性发展机制,促进品牌互动提升,到2020年全县企业品牌获取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力争达到5个,品牌营销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三是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大力促进传统营销方式向现代化营销模式的转变,通过建立直销店、电子商务及产销两地企业合作等多元化营销模式,大力推进产销一体化机制发展。到2020年累计建成“洛川苹果”旗舰店10个、专卖店100个、加盟店100个以上。四是扎实做好品牌保护。坚持扶优与打假相结合的原则,严厉打击假冒“洛川苹果”品牌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区域品牌授权使用制度,做好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

  五要构建苹果市场体系。一是发挥市场引领功能。按照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规划建设的十大功能区和八大要素定位要求,以商业化理念抓好市场运营。把市场建设成为加工与商贸集聚、生产与消费对接、产业与文化融合、技术与经济促进、特色农产品展示与销售的大平台,现代专业批发市场的新样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龙头。二是加强物流体系建设。围绕苹果产业园区和重点镇建设,合理布局冷(气调)库,新增贮藏能力20万吨,总贮藏能力达到总产量的50%左右。支持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以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为载体,建立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配送中心,装备现代化物流设施,构建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到2020年全县要建成功能齐全的物流配送中心5个。

  六要完善苹果产业链条。一是发展果品配套关联产业。以苹果产业园区和畜牧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果网、纸箱、果袋、专用肥、有机肥、生物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等果畜配套加工产业。到2020年发展市级以上规模果畜产业配套加工关联企业10家。全县各类配套加工关联产业实现综合收入7亿元。二是扩展果品深加工范围。积极发展苹果食用、保健、医用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苹果深加工产业链。通过股份制改革、政策扶持,整合现有果饮、脆片加工企业。到2020年建成市级以上规模现代化果品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全县各类果品深加工关联产业实现综合收入3亿元。

  七要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一是发挥果业信息服务职能。重视洛川苹果网络平台、投入品交易监管平台、洛川苹果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物资联网平台建设,实现苹果信息采集发布、生产过程、投入品销售和产品检测、物流监管等环节全程网络信息化管理,做到无缝对接。建立洛川苹果信息推送系统,2017年洛川苹果网手机版实现果农用户全覆盖。二是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步伐。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加快“延安洛川苹果电子商务园区”和延安洛川苹果网络旗舰店和网上苹果展馆建设,2015年完成规划设计并启动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建立洛川苹果电子商务应用激励机制。

  八要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强化产业服务队伍建设。明确农业综合服务站(果站)公益性定位,整合农业(果业)科技人员充实队伍,2016年达到满编满员;积极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到2020年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1:5:4。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聘用,每年平均新增果业专业人员10人。二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畜牧、苹果、科技、职业教育等各方资源,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认定、扶持体系。三是培育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经纪人员,大力开展劳务组织、技术推广、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和机械作业维护等各项社会化服务,满足不同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谈扶贫——

  探索构建洛河峡谷新经济带

  “洛河峡谷是洛川断崖式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万多,占到全县贫困人口的40%,洛河峡谷不脱贫、不小康,哪能有洛川的小康,所以我们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地区。”

 

  记 者:洛川是驰名中外的“苹果之乡”,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在洛河及其支流的河谷沿岸,还有一些村落相当贫困,如何让这里的农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

  彭安季:洛河是延安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自北而南流经吴起、志丹、甘泉、富县,最后从洛川进入渭南流入渭河。洛河峡谷地带山大沟深、土地瘠薄,不宜栽植苹果,就是坡峁上的果园,效益也很低。加之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遇灾年群众连成本都收不回。多年来,当地群众一直沿袭传统的种植模式,主要以玉米、豆类、薯类等秋杂粮种植为主,基本没有形成新的增收致富产业。2014年洛河峡谷地带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与塬面群众相差一万多元,普遍收入在2000元左右,高的也不过4000多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我们来讲,洛河峡谷地带一万多群众不能脱贫致富,洛川就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洛河峡谷49个村我跑了41个,每一个村都开了一个座谈会,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这里的群众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搬迁。一方面洛河峡谷地带群众脱贫致富愿望强烈。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峡谷地带群众凭借着人均占有耕地多、水源便利的条件,过着丰仓饱肚的日子。随着洛川苹果产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川道不具备发展苹果的条件,群众也缺乏务果技能,与塬面果农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没有增收致富产业,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教育投入大,出行不方便,群众迫切要求移民搬迁、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洛河峡谷地带土地资源潜力较大。土地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耕地面积人均5亩多,总面积达到5万多亩。虽然都是贫瘠土地,搬迁后,可以引导群众加快土地流转,以租赁或入股的形式,引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统筹规划,整体开发,大力发展以绒山羊为主的养殖业,以秋杂粮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苗木、棚栽、花卉为主的栽植繁育基地,以生态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业,发展以劳务、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努力形成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为了促进洛河峡谷地带移民搬迁工作,洛川制定了对贫困移民家庭的优抚政策,规定搬迁到县城、建制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等集中安置点的搬迁户每户补助10万元,分散搬迁户每户补助5万元。搬迁范围内的“三无户”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产权归政府所有,搬迁户享有使用权,住户自然消亡后,由政府另行安排使用。搬迁范围内的五保户和特殊人群,由民政部门负责,纳入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2014年底,已搬迁1467户,其中实现整村搬迁8个村。我们将于今年建成全部安置房屋,明年实现全部搬迁入住。

  记 者:这些人搬出来住进了新社区,但之后的生活怎么办?是否稳得住、能致富?

  彭安季:移民搬迁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要重视产业配套,要让“移民”有事做,有活干,有钱赚。可以说,产业配套是决定移民搬迁成功的关键。对于大量“离乡不离土”的搬迁户,要按照“果畜结合、产业扶贫”的思路,在设施农业、良种良法引进、技术推广、市场体系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等方面,在资金、项目上向搬迁户倾斜。对于转为城镇居民的搬迁户,要进行分类培训,鼓励创业,引导就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对于从事餐饮、商贸、运输等行业的搬迁户,在金融、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洛川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在洛河峡谷我抓的对口扶贫村是仙姑河村,居住非常分散,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产业,就是杂粮,农民收入2000元,离镇上有13华里,这个村搬迁后,村民彻底变成社区居民,比镇里的居民条件还要好。这些人搬出来后怎么办,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养羊、苗木培育、小杂粮加工等新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成立劳务公司,使普通农民成为能为产业服务的职业农民。我们在石头镇盘曲河村开了座谈会之后,就让果业局、职业中学在这里进行技术培训,安监局、人社局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司法局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然后建立平台,在工商注册,成立了好帮手劳务公司。洛川最多时候有4万打工的,多数是外地人,当地人形不成打工群体,想干活的人找不到地方,想找人干活的找不到人,通过搭建平台,由村支部牵头和13家企业签订了合同,向各村发布信息,农民就找到工作了。我算了一笔账,现有土地流转出去,一个劳动力平均每年2000元收入,打工至少一天100元收入,还管吃管住,如果一年打六个月的工,一年就是18000元。对洛河峡谷来说,可以把偏远地区的农民变成社区居民,把贫困村变富裕村,把农民变成职业农民。如果在节假日,阴雨天把群众集中起来进行培训,把套袋、卸货这种低层次的职业农民变成高层次的技术员,把搬砖的变成泥瓦工,那收入就更高了。

  挪了穷窝,换了穷业,还要挖掉穷根。要杜绝贫困代代相传,必须重视发展教育,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不遗余力的。今年洛川建了18所公办幼儿园,城乡一致,公共服务均等化,石头镇幼儿园就是我们乡镇幼儿园的缩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硬件来说不输大城市幼儿园,环境和面积比城市幼儿园还要好。国家给每所幼儿园的投资是50万,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投入350万,都是高标准建设。在幼儿教师的配备上,采用类似大学生村官的办法来招聘,今年招了350个幼儿教师。这两年这些幼儿园学生不断增加,未来会成为洛川教育的亮点。目前洛川的教育和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去年教育质量在全市排在末位,我们开了一次教育质量共建大会,500多人参加,在全县范围引起较大反响。今年我们在教育上开展了“爱岗敬业,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活动。县里之前闲置的农技校,我们也用来建了中学校区。

  年初,我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会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问题抓住了县域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如果把这四个问题回答好了,在县域落实了,我想人民物质问题、城乡统筹问题、党性问题、小康社会建成问题都能够如期实现。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辆车,那县就是底盘,底盘不稳,车的运行就有问题。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把县域经济做强,通过推进生态扶贫达到城乡一体化,则整个中国就具备了稳定发展的基础。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