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 13:51:51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吴黎明
安徽省当涂县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4年位居全省县级首位,2016年达到20029元、同比增长10.6%,总量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30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666元。
“接二”还“连三” 收入再翻番
“50亩塘口的蟹苗已经全部卖完了,这一茬赚了30多万元。”蟹苗养殖户周先锋一脸灿烂。春天,是蟹苗上市旺季。当涂县乌溪镇田间地头挤满了前来采购的成蟹养殖户,全镇土池培育蟹苗总面积 1.2万余亩,年产优质蟹苗3.5亿多只,产值1.2亿元以上,每亩纯收入5000~8000元,从事蟹苗培育的农户达3200多户,占全镇农业总户数的70%以上。
小蟹苗做成大产业,是产业内部融合的产物。当涂是养蟹大县,曾一度由于蟹苗质量不过关,养殖效益大面积亏损。聪明的乌溪人从中却看到了巨大市场潜力,开始培育蟹苗,并很快形成规模,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优质河蟹苗种第一镇”。当涂县水产局局长陶顺宝说,养大蟹首先要有好蟹苗,因为过了育苗关,原来只重150克以上的螃蟹产量不足总产量5%,现在已达40%。如今,水产业产值占据了全县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比重达到50%以上;水产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108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3成以上。今年3月,中国渔业协会通过了对该县“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称号的复审。
在当涂,产业融合还做出了“接二连三”的文章。黄池镇食品工业的崛起,是该县农业连接“二产”的一个缩影。“黄池产业最大的特色是豆制品,食品企业有30多家,每天仅黄豆的消耗量就达5万公斤。”在镇企业办公室工作了近30年的鲁道鑫说。凭着这股实力,黄池跻身安徽“产业集群专业镇”。食品企业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全年可增收2000多万元。从黄池看全县,4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35.6亿元,带动农户4.8万户;4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9200多人,实现人均增收200元;260家家庭农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余元。
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粉墙黛瓦的民宿散落在大青山脚下,四周是“十里桃花、万亩果园”,一幅“桃源深处有人家”的画卷,这里就是桃花村。桃花村民种植桃树已有百年历史,多少年来,果农们“夏天挑筐卖桃子,拼着命去争位子,压低价钱拉贩子,含着眼泪数票子”。如今,依托桃产业发力农村服务业,摸索出一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该县由此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旅融合,连续多年举办桃花节、葡萄节、螃蟹节等节庆活动,重点打造环大青山等3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观光走廊,兴起乡村旅游热。扶持农民开办星级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4家,2016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多万元。
农房作价入股
村民得旅游分红
“产业融合的要义是让农民能够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当涂县农委负责人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能否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与过去发展乡镇企业的最大区别。要通过组织模式、经营方式和产权关系创新,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的好处。
山里的13间房子折资入股,每年有近3万元的保底收益,自己还到入股公司打工,每年有2万多元的工资收入。去年5月, 岳朝翠所在的桃花村被列为全省12家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村之一,探索“三变+乡村旅游”的试点模式,采取“旅游公司+农户”模式开展农家乐民宿股份合作,农户以闲置或经营的房屋使用权自愿入股,对入股房屋进行统一改造、运营和管理,入股农户按照“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方式优先获得收益。目前,已有6户农户以闲置住房10年使用权折资入股,获得股权保底收益和分红收益共计15万元;首批6户直接入股农户房屋完成统一改造,营业面积2047平方米,每日可接待游客近1200人次;另外,入股农户有部分家庭成员在农家乐打工,平均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
据桃花村所在的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邓道军介绍,新组建的青山人家公司正进一步拓宽入股农户覆盖面,扩大业务范围和入股规模。整合桃花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完善村集体出资入股相关手续,促成全村农户成为股东,享受分红。完善入股农户股东身份手续,规范公司内部机构设置和管理。
桃花村农房入股办旅游,是该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最新探索。其实,在培育壮大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中,该县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利益联结形式。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引导、政策指导等方式,引导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形成风险共担、互惠合作关系,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了最低保护收购价、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紧密的利益联结形式,推广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民”“农民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改革促进产业融合
据当涂调查队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中,农民工资性收入10858元,占比54.2%;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6710元,占比33.5%;农民财产性纯收入697元,占比3.5%;农民转移性收入1764元,占比8.8%。
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看似是两种渠道,实为一根扁担的两头,其两头并重得益于改革红利的释放。该县围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实施主体培育行动。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由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建成优质农业园区10个,规模生产面积达55万亩,带动农户6万多户,也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异军突起。
随着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农民一方面可以不用束缚在土地上就能得到与土地经营相当的租金,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到企业工作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自营活动以增加收入。当涂县因势利导,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为抓手,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近1600家工业企业就近转移就业10万多人,年人均工资5万元以上。与此同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以小额担保贷款为推手,鼓励和支持农民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2016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整贷直发”9134万元,直接扶持农民创业636人。
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土地流转盘活了用地难,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改革则破解了融资难。该县如期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农村土地产权的明晰化。建成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县所有乡镇(园区)和村(社区)均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和服务室,通过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实现了农村产权收益最大化和保值增值。2016年,累计完成养殖水面和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性固定资产交易540宗,流转底价3058.77万元,实际成交价5076.71万元,累计为农民增加产权交易收益2017.94万元。增加的产权交易收益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城乡的工商资本,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