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 13:48:56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
舒兰市是吉林省水稻主产区,早在1998年就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批准为中国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A级),2007年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规模10万亩,逐步发展到现在的32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38.5%。
自基地创建以来,舒兰市在充分发挥原料基地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府高度重视,狠抓基地建设
舒兰市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一是从组织管理入手,突出一个“管”字。经市编委核准,成立了专职独立工作机构——舒兰市绿色食品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并把原料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着力抓好原料基地七大体系运行。二是在基地建设上,突出一个“投”字。2016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奖补政策,并在财力、物力和项目建设方面逐年加大投入。仅有机肥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每年补贴额就在500万元以上,市财政每年列支基地工作经费45万元。
强化质量控制,提升基地水平
在基地运行上,突出一个“统”字,以农业投入品为例,在严格执行基地建设“五统一”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投入品使用和管理上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采购渠道由单渠道向多渠道转变,农业投入品专供点由过去的6个发展到13个,便民服务更加高效贴心;二是供应方式由原来的乡、村、社分级供应,变为在市、乡两级基地办的监督下由对接企业与村社联合供应的模式,目前已有15户企业实行了这种模式,方便了企业对基地实施的各项补偿补贴,年补贴额在400万元以上。
在服务监管上,突出一个“严”字。舒兰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基地建设13项管理制度和3项管理办法,市基地办制定下发了13个技术性和指导性配套文件。基地成立了6个监管小组、68个技术服务队。仅2017年就开展市、乡、村三级技术培训74场次,培训农民1.4万人次、生产管理人员105人次。每年发放技术手册和田间管理记录本3.26万套。
培育经营主体,促进农户增收
坚持政府推动和产业化经营相结合,通过培育和调整优化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一是通过种田大户带头和能人带动,发展家庭农场135个,组建专业合作社38个,带动农户1.2万户;二是引导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共有15户绿色食品企业流转土地1.8万亩;三是基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订单种植面积已达到总面积的92.2%,绿色食品订单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6.25%。基地年增加产值3520万元,户均增收1079元。以舒兰市金马镇永兴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为例,由2015年3人经营160亩,到2017年通过与外地企业联合发展到3万亩,绿色食品大米销售价格由原来的9元/公斤,增加到现在的28元/公斤,产品远销香港、北京等9大省区,成为基地龙头成功的典范。
(吉林省舒兰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