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11:36:3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记者 陈丽娜
今年5月15日,上午9点29分,“当……”随着一声激越的铜锣声响起,江苏省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农业类公司——苏垦农发正式登陆上证A股市场。开盘后,蜂拥而来的资本迅速将股价推高。通过股份制、公司制改造,传统农垦释放了市场竞争的活力。
从“农建四师”到成立公司,再到股份制改造,借力资本上市,苏垦农发一路走来颇为不易。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全国农垦系统首家上市公司,我们从苏垦农发的成功中窥见了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一直以来,农垦在大众眼里都披着神秘的面纱。2015年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在时隔24年后再次把农垦拉到了聚光灯下。农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拉开帷幕。
改革惊雷起,春风化雨来。2016年10月,农业部、财政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农垦集团所属企业纳入小麦、水稻等国家大宗农产品政策性收储的主体,黑龙江等垦区已经承担了国家玉米收储任务。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农业部联合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支持农垦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率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海南、内蒙古、云南、江苏、青海、安徽、甘肃、西藏、辽宁、河北、江西等11省(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像“及时雨”一样解渴,农垦“政策边缘化”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试点破冰,风头正劲。改革意见出台刚半年,农业部即印发《深化农垦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20项改革试点探索任务,确定了广东、安徽、海南、宁夏、湖北、河北6个改革综合示范垦区,全面启动改革试点和综合示范。目前,改革试点任务已经在35个垦区186个点上全面铺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实现“瘦身”,农垦才能放下包袱,抖擞精神往前进。在办社会职能改革方面,江苏等垦区农场的社区管理通过属地政府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内部分开、管办分离。
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资产,也是最大的优势。在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方面,安徽等垦区探索出了土地作价出资的有效实施路径。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垦区集团化改革方面,广东等垦区提出完善“农垦集团—产业集团—子公司(基地分公司)”三级运行架构。值得一提的是,湖北武汉经开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江西共青城市农垦集团公司、贵州贵阳市农业投资发展集团等一批产业公司和区域性农垦集团,在原先非集团化的垦区组建了起来。
经过资源资产的整合,农垦褪去了“弱而散”的旧貌,迈向“大而强”。2016年初农垦局开始实施的联合联盟联营“三联”战略,威力初显,农垦国际大粮商、大乳商、大胶商的宏图徐徐展开。
一年多来,农垦依靠市场机制推动成立了中国农垦种业、乳业、教育培训、辣木和农场等多种形式的产业联盟,成立了中垦天然橡胶、种业、乳业、流通、融资租赁股份等股份公司。
2016年,广东农垦成功控股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胶企业——泰国泰华树胶有限公司,整合重组后将形成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公司。农业部农垦局局长王守聪表示,农垦拥有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的独特优势,就是要联合起来干大事。
垦地合作、垦际合作日益广泛多元。农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与百度、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探索城市食堂解决方案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计划。“中国农垦”品牌商标正在加快注册,中国农垦正在全方位打造成为国家农产品品牌名片。
农垦对外合作迈出了新步伐。光明食品集团海外并购频频落子,短短几年间收购了8家海外公司,意在完成全球区域性食品集成分销平台的搭建,实现“中国品牌全球制造”。2016年,农垦已在42个国家(地区)成立了106个境外企业,累计投资超过250亿元。如今,经过升级改造,这艘“航母”已冲出国内市场,驰骋国际市场。
“三权分置”让农民的“土地梦”更踏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农民的“分红梦”;农垦改革,让我们离“大国强农梦”更近一步。这三大关键领域的改革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为农村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创新始终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利器和制胜法宝。
5年来,农业领域的改革蹄疾而步稳,重大改革方案密集出台,重要改革举措实现突破,各种创新成果不断形成,改革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起来。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所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到位,抓出成效,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