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卜睿 从一块健康的豆腐做起

2017-07-04 13:26:5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青春,是一个充满个性与张扬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着自由与力量的时代。青春如同一部没有忧伤的电影,一幕幕流光溢彩,似乎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有无限可能。——题记

  结缘

  “我家做豆腐的手艺是祖传的,记得从我爷爷辈儿就开始做豆腐卖豆腐,后来,我爸、我大伯他们都学了做豆腐的手艺。”提起豆腐,卜睿兴奋起来。

  卜睿,有人称她“豆腐西施”,因为她卖的豆腐色泽匀称,方正有形;也有人称她是“卜家豆腐掌门”,因为她做的豆腐是源于祖传手艺,口感上佳,让人吃出了怀旧的味道。吉林省长春市英俊镇胡家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故事”曾被当地媒体多次报道转载,卜睿的名字也随之传遍了春城的大街小巷,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创业名人。也许是因为对豆腐的情有独钟,对做豆腐事业多年的坚守,让她先后获得“长春市双学双比女状元”“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至于何时与豆腐“结缘”,用她的话来说,“那是打娘胎里就开始了的。”

  “小时候就喜欢豆腐的香气。上小学的时候就跟着家人一起卖豆腐。那会做豆腐剩下的热水都舍不得倒掉,拿来泡脚或洗澡,都有一股香气。”卜睿说,“直到后来,父母到企业上班了,家里才不做豆腐了。但是再后来,家里做饭,感觉买谁家的豆腐都不如小时候自家做得好吃。”

  一直到上大学,卜睿一直关注着豆腐,现在的豆腐卖什么价格,整个产业发展如何,又有哪些新的豆制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交锋

  2005年9月,卜睿考取了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祖辈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可以说是承载了全家所有人的希望,以后能够留在城市里有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做一个普通白领,是父母对卜睿唯一的期望。可是,父母不了解女儿的想法,女儿最想做的却是在父母看来是个体力活:做豆腐,给人们吃上最好吃的豆制品。“当时这可能是父母最不想让我从事的吧。”卜睿说。

  可是终究纸里包不住火。直到大学毕业前一年,当别的同学都在找实习单位,准备应聘参加工作时,一次放假回到家里,卜睿终于对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爸,妈,我想做豆腐,自己创业。”

  “啥玩意儿?”那几年,父母为了供卜睿读书,十分辛苦。后来,父亲因为工伤不能工作,待在家里休养,一家人的生计也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听到这话,父亲既愤怒又失望,“不行,这事儿不用再说了。”

  后来无论卜睿怎么说,父母就是不同意,尤其是父亲。一场家庭冷战也由此爆发。假期结束,卜睿回到了学校。可是后来的一个多月里,倔强的卜睿再也没有跟父母电话联系,“之前都是没事的时候会打电话跟父母唠会儿嗑。”一个月后,好面子的父亲终于忍不住了,对母亲说:“你抽空给姑娘打个电话,问问她这一天天忙活啥呢,也不知道回家。”“早就打过了,孩子不回来,你还不知道为啥嘛,就为了上次那事呗。你自己孩子的脾气还不清楚嘛,随你!”母亲没好气地说。“唉!那就让姑娘回来呗,一家人啥事不能商量。”

  一个月不回家,卜睿心里也想念家人,倔强的她也想主动给父母打个电话,可是每次拿起电话准备拨出时又默默地放下。直到母亲的电话打来,卜睿知道这事“有的商量”,八九也不离十了。果然不出所料,回到家里,父母做了一大桌子饭菜。“说说你的想法吧。”坐在饭桌前,父亲点了根烟,问起了卜睿。

  经过几个小时的促膝长谈,看着女儿的那股认真劲儿,父母终于理解了女儿的想法,也从开始的反对变为鼓励:“孩子,你想好的事儿就认真做吧。”

  “也许父母那会儿只是理解了,估计后面我做豆腐创业的事遇到困难了就会放弃。我要用事实说话,证明给父母看。”卜睿告诉记者。

  折腾

  因为获得了父母的理解,再次回到学校,卜睿终于可以如愿地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那会儿,有宿舍的几个同学帮忙,我们差不多凌晨三点多就得起床去早市,天不亮就得出摊儿,到早上七八点钟卖完豆腐了,还要跑跑市场,看下整个豆腐豆制品的市场行情。”卜睿回忆起创业初的时光,有些感慨:“因为每天要早起,宿舍还没有开门,所以只能爬窗户出去。宿舍管理员阿姨知道了,有些奇怪,还专门询问这几个女生是干啥去了。后来跟阿姨解释再三,她才明白,也支持我们做的事情。”

  2009年,卜睿毕业后回到家乡做起了豆腐作坊。20岁出头,正值青春年华,为了一块豆腐,整日在小作坊里忙碌着。每天不辞辛苦地磨着豆腐,细嫩的小手上也磨出了老茧,每天别人在进入梦乡的时候,都能看到卜睿和家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碌着。由于农村房屋简陋,生产和住宿条件都十分艰苦,卜睿住的屋子只有在墙角处有一个简单只能睡一个人的小炕,再无任何取暖措施,晚上放炕边一碗水,第二天就会结成冰。而且小炕不好烧,经常冒烟,有无数个夜晚家人已经入睡,卜睿开着窗户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屋里一圈又一圈地跑着,直到把烟都放没才能入睡,就是这样一个要生产安全豆制品的信念支撑着卜睿度过无数个寒冷而又充满希望的夜晚。

  一板豆腐有100多斤,就连男生抬着都有些吃力,更何况一个女孩子。但是倔强的卜睿咬着牙抬到车上。每天,她亲自跟着生产,做完了豆腐睡一会,凌晨3点准时起床,抬上几十板豆腐,然后去早市上摆摊销售,再去调研,跑市场,找场地,一有时间还得捧起书本潜心学习攻克做豆制品的技术难关,天天如此。看到这一切,父母看在眼里更疼在心里,只能默默支持。

  要提高效益,就要扩大生产规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经营,2012年,卜睿决定扩大规模,最终在英俊镇胡家村租到了四亩地作为豆腐加工厂,建起了车间厂房。“那时候,父母卖了房子,只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跟着我一起折腾,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为了帮助女儿创业,父亲和母亲也辞去了原先的工作,帮助女儿做豆腐。让卜睿最意外的是,当初最反对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支持却最大。要创业,还得有本钱才行。为了筹措资金,父亲提议把家里拆迁安置房卖了。卖房子的20多万元,加上贷款来的20多万元,再加上部分存款总共50多万元,成为卜睿的创业资金。紧接着,买机器,订设备,就这样,卜睿开始扩大规模。“在采购设备的时候,无论是磨豆子的石磨,还是笼子、纱布等模具,我们完全按照传统做豆腐的工艺进行订制的。”卜睿说。2012年,卜睿的吉林省昌睿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并通过当年的QS质量认证。

  2013年,卜睿接到了第一个大单。通过在市场上打听,卜睿知道了吉林大学原先的豆腐供应商不干了。“别人不干了,我来干呗。”卜睿感觉到了商机。在这件事上,帮助自己创业的父母等人是反对的,“凭着咱们现在的生产能力供货给超市,开几个小店面还行,要供货给大学的几个校区,能赶上趟吗?现在不挺好的嘛,发展也得一步步来,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卜睿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了继续“折腾”。为此,她专门跑到吉林大学的供应部门,并邀请人家到自己企业来参观,凭着这份真诚,卜睿拿下了这个一年100多万元的单子。“我觉得这个单子,除了有利润在里面,还有一定的品牌价值。我们的豆腐如果被大学采购了,这对于我们产品的品牌价值是有提升的。”

  一封信

  为啥要返乡创业?很多人不理解。考上了大学好不容易走出农村,跳出了农门,毕竟城市里发展机会多,却又回到农村从零开始。

  随着卜睿创业的成功,“大学生卖豆腐创业”成了一时的热门话题。一次,某媒体的摄像头对准了一位到卜睿摊儿上买了豆腐回家的大爷,问其对大学生返乡卖豆腐创业怎么看,大爷说:“这豆腐做得真好,没得话说。可惜这个大学生算是白费了,这么多年书算是白读了。”对此,卜睿有自己的理解,“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从农村走出来,也向往城市的生活。可是看到这些年,家乡依旧没有太大的发展变化,总想做点事,改变这一切。”说起自己返乡创业的原因,卜睿提到了两件事。

  大三期间,在一次无意上网时,卜睿看到一个小男孩因长期误食含有“吊白块”豆腐而罹患尿毒症的故事时,她内心深受触动。于是,卜睿暗暗下决心,大学毕业后要做一件于食品安全有益的事,哪怕只为一块健康的豆腐,也要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个决定改写了卜睿的人生轨迹。也许是一时的冲动,卜睿连夜写了一封给时任长春市市长崔杰的信,一气呵成。信里提了自己想创业,想给消费者吃上放心豆腐的决心。

  “当时还专门买了印有我们学校名字的信纸和信封,后来在网上查到了市长的地址,就给寄出去了。”卜睿说,“也不知道市长能不能收到,当时就怀疑这信箱还能不能用啊,有没有人来取信啊,现在毕竟大家都有电话,可以发信息,发邮件。”

  大约过了两周后,正当卜睿内心忐忑时,学校辅导员和校领导叫她去谈话。原来,市长不但收到了信件,而且还专门作了批示给相关部门和学校,希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和引导。经过这件事,更加坚定了卜睿返乡创业的信心。

  凤还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在长春市,有越来越多像卜睿一样的大学生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为此,长春市妇联推出了“引凤还巢”工程,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在此背景下,2015年4月,卜睿联合13名有创业梦想的女孩,成立了长春市女大学生返乡创业联盟,卜睿被推选为会长。

  “我们联盟每个成员发展至今差不多都有4~7年的创业时间,已经度过最初的小企业时期,或者说那个时候都不能称之为企业,但是现在企业都已走上正轨,并且发展速度很快。”卜睿告诉记者:“我们的成长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过任何管理企业的经验,也不是科班出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企业经营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会儿我们特别渴望知识和成长,渴望有同路人能从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发展提出宝贵建议,所以在大家都有这种需求和强烈的愿望下,我们的联盟成立了。”

  据介绍,联盟成员都是对农村充满热爱,致力于农业发展的女大学生,平均年龄29岁。这群80后、90后女孩与城里的其他女孩不同,他们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不是最近谁买了好看的衣服,什么化妆品好用,而是哪些农业项目最近比较火,哪些产业可以相互合作。

  梦想的种子要播撒在适合成长的土地上才能根深叶茂。短短两年的时间,联盟成员互帮互助,在创业的道路上均有所成。联盟成立以来为成员举办了20余次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并开发了“N+1私董会”模式探索互助成长新路子(“N”是每期参会的联盟成员,“1”是每期邀请一位相关领域有经验的人担任创业导师),先后为15人争取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义乌电商培训等学习机会,有效提高了联盟成员创业素质。随着联盟的发展,也诞生了一批具有人格品牌的农产品,如“豆腐西施”“蘑菇皇后”“孔雀公主”“辣椒姐姐”等。联盟内部通过投融资合作,延长产业链条,降低了个人创业风险,实现了联盟内部的经验、产品和渠道的互通。同时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平台,至今已帮助近30名大学生实现返乡创业。

  逐梦

  “自己富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裕了那才是真正的富。说白了,就是不想看到乡亲们再穷下去。”卜睿倔强地说。

  也许是出于那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卜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的乡亲们增收。回到家乡的第五个年头,卜睿看到家乡的发展还很缓慢,村里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在村里留守的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村子还是贫困村,一种要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她为村里规划了一条发展路线——打造一个地有地味儿、菜有菜味儿、肉有肉味儿,环境优美,村民幸福的生态胡家,做强一个具有胡家村特色、健康、生态的养殖产业。

  卜睿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卜睿最终决定带领乡亲们饲养“四黑”畜牧产业,即黑猪、黑鸡、黑牛、黑山羊,打造胡家村特色品种及品牌。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扶持典型户,帮助贫困户有效脱贫。2016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卜睿与村集体签订村企共建合作协议,立志要把落后的贫困村,打造成为中国“黑猪养殖第一村”,同时兴办“年猪文化节”,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致力于创业的同时,卜睿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当玉树地震发生时,卜睿举办赈灾义卖活动,把全天的营业额全部捐了出去;40年不遇的最强台风“威马逊”席卷海南时,让很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无钱上学,卜睿又马上发起倡议并捐款;在微信上看到有人身患白血病急需救治时,虽然从未谋面,但卜睿还是立刻将捐款打到对方的账户上,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过年过节,她会让母亲炖上一大锅红烧肉,给孤儿院的孩子们送去,组织孤儿院的孩子们参加游园活动……不仅如此,她还经常主动帮助身边的人,无论谁有困难,卜睿都慷慨相助,如免费为有创业愿望的乡亲出谋划策,主动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等。

  “卜睿姐不但在工作上,生活上也对我们几个年轻人很照顾。年轻人待在一起创业,好沟通,有共同梦想,这样的日子感觉很充实。”29岁的李子龙是黑龙江伊春市人,几年前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铁路运输的国企上班。当看到周围的同事全是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年纪时,他觉得“一眼看穿了自己今后几十年的生活”,青春年少,于是“不安分”的他辞掉了在别人看来很是稳定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独木难成林,几年后,他来到了卜睿公司应聘,现在负责豆制品研发的工作。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卜睿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也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正是因为共同的梦想,大家才走在一起。

  “我跟卜睿她爸差不多大,跟她家里人都是兄弟姐妹相称,大家平时感觉就是一家人。”同样,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徐军,看电视上别人搞农业项目搞得有声有色,也一直想做点跟农业相关的事。早些年在老家做家具生意虽然挣到了钱,但是他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活法儿,人这一辈子,还要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行”。看到电视上关于卜睿做豆腐创业的新闻后,他觉得这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的好的东西需要有人来继承,我觉得卜睿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当时也没多想,给她打了个电话就来了。”

  一份认真,一份收获。在创业的近七年时间里,从最初只有30平方米的小作坊,摆摊儿流水每天几千元,发展到现在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食品公司,搞起了多家直营店、加盟店,年产值达500万元;从单一低端的产品,发展到现在已有20余种单品;从最初早市小市场,发展到现在多元化的市场,并与多家院校合作,产品进驻省内多家大型超市……良好的产品质量,贴心的服务,赢得顾客的一致好评。昌睿食品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80余人,工人平均年收入4万元。卜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当初的选择,但是卜睿并没有忘记初衷,秉承着开始那份追求生产安全食品的信念。黄豆选择的是黑龙江产的非转基因优质大豆,卤水等原料都选用食品级原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也都严格把控。

  成功始于选择,创业改变命运。相信未来不久,卜睿和她的创业伙伴们,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以青春的名义绽放出创业的最美花朵。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