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忻州小杂粮何以“挑大梁”

2017-06-26 13:56:13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洋

  “忻州是山西小杂粮的主产区,在山西三大小杂粮主产区晋北、晋西北和晋东南中,忻州所占比例超过1/3。世界杂粮在中国,中国杂粮在山西,山西杂粮在忻州。”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杂粮分会理事长田鸿儒介绍道。2014年10月,忻州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杂粮之都”称号,更加确定了忻州杂粮在全国杂粮产业中的优势和地位。

  “四朵金花”竞相绽放

  继岢岚县被命名为“中华红芸豆之乡”,静乐县被命名为“中国藜麦之乡”,神池县被命名为“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之后,2015年8月7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又命名五寨县为“中国甜糯玉米之乡”。至此,“四朵金花”绽放在“中国杂粮之都”。而这些称号,又大大提升了忻州杂粮在山西乃至全国的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忻州市副市长裴峰介绍,近年来忻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小杂粮这一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全市杂粮产业向“特色产品+规模基地+集优科技+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绿色品牌”的方向迈进,打造了以“一薯、三麦、四米、五豆”为特色的小杂粮产业,使“中国杂粮之都”的称号享誉国内外。说到忻州杂粮的主要品种,裴峰更是如数家珍:“一薯是马铃薯;三麦是莜麦、荞麦、藜麦;四米是小米、黄米、糜米、甜糯玉米;五豆是红芸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

  如果说山西是中国的杂粮王国,那么,忻州无疑就是“王国中的王国”。与农业、杂粮打了35年交道的忻州市农委副主任张春霞肯定地说。

  产业突围路蹒跚中前行

  忻州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一个资源富区、农业特区。全市近年小杂粮种植面积保持在300万亩以上,年产量55万吨以上。忻州市下辖1区1市12县,总人口330余万人。而12个县除定襄外其他11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资源繁多禀赋独特的小杂粮优势背后,却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压力。如何把小杂粮的文章做足做好,也成为扶贫攻坚的一大课题。

  近年来,忻州市小杂粮已从追求产量迈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目前,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忻州市坚持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实施了稳定粮食生产、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绿色产品的发展战略,并通过系列举措,使小杂粮种植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栽培、产业化开发的新格局。忻州大地上,小杂粮产业呈现出规模、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而在推进杂粮产业化经营及龙头企业发展上,忻州市坚持“抓大不放小、大中小一齐上”和突出抓好“三个打造”的工作思路:一是打造优势产业,二是打造规模企业,三是打造品牌产品。一批杂粮加工企业正在做优、做大、做强:忻州的丰园食品、三农特产,定襄的纪元集团、山田园食品,原平的石鼓农产品、衡荣杂粮,代县的丰裕农产品、金九洲农产品,繁峙的憨山冷榨油,宁武的五谷园农产品,神池的老农贡亚麻油,五寨的双喜鹏程淀粉、汇丰红芸豆,岢岚的炜岚红芸豆,偏关的章远食品等110余个各类新型龙头杂粮加工企业正在兴起,其加工精装农特产品达2000余种。据统计,忻州市发展各类杂粮购销组织及专业合作社现已达500余个,明显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的“有基地缺市场、有产品缺销路、有品牌缺名牌”的现状问题,杂粮加工产品也向“主食化、副食化、礼品化”方向迈进,杂粮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正在形成。

  “但是,山西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窘境也是忻州的窘境,所面临的瓶颈也是忻州的瓶颈。站在全国的高度上看,忻州必须突围。”裴峰对此语气坚定。

  “十大创建工程”强力驱动

  为进一步把忻州市的杂粮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产品供给,打响“中国杂粮之都”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近期,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关于实施杂粮产业振兴工程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旨在通过组织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切实把忻州市打造成为一个集杂粮基地、加工、研发、仓储、物流、交易、展销为一体的中国杂粮产业核心区,有力促进该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作为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裴峰全程参与了“十大创建工程”的决策,并熟记于心:忻州市每县要着重谋划发展一项可成为“一县一业”的杂粮产业,争取两年内全市境内打造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红芸豆、藜麦、亚麻籽、甜糯玉米、水果玉米、黄米、豌豆、蚕豆、燕麦、马铃薯等”十大特色杂粮之乡;每县要至少安排建立一个杂粮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同时要大力推广杂交谷子、脱毒种薯、地膜覆盖、节水旱作、化控间苗、配方施肥、机械作业、绿色防控、间作套种、合理轮作等十项实用技术及综合集成技术,使杂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每县要创建10个千亩以上的杂粮优质高产示范村,作为优种加优法、农艺加农机、地膜加旱作等综合集成技术示范样板,以百个以上杂粮规模高产示范村来推动全市杂粮高产优质高效;每县要培育出10个能够统一组织农户种植、统一生产技术规范、统一产品销售的杂粮规模生产经营合作社,抓好杂粮“一村一品一主体”发展,明显提升杂粮组织化经营水平;每县要培育出一个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杂粮大龙头,同时壮大一批专业化加工的小龙头,强力推进杂粮产业化、主食化、精品化、功能食品化水平;各县要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及基地建设,每县保持认证和新获认证的杂粮产品要达到10个以上,忻州要认证百个以上“三品一标”杂粮产品;在创建与运行好“忻农绿宝”等市级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同时,各县要积极创建杂粮网店、微店、公众号等电商营销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忻州杂粮”行动,每县达到10个以上全市达到百个以上;各县要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名牌产品与著名商标评定,每县争取至少新获得一个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并巩固发展好已获认定的公众认可的品牌产品,整合小品牌,打造大品牌,共同打造出忻州杂粮十大名品;创建一个省级杂粮科技研发中心,联合国家和省有关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农科教密切合作,加强杂粮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杂粮精深加工品及营养保健品的研制与开发,并在同一场地共同创建一个忻州杂粮产品展示中心;2017到2019年,总投资1亿元以上,建成占地总面积435亩的山西忻州“中国杂粮之都”产业园区,园区建设的目标是:成为全国一流的集杂粮科技研发、产品展示、品牌宣传、仓储物流、电商营销、美食体验、农旅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区。

  采访期间,忻州市农委主任宁云楼多次说,忻州市小杂粮产业化突围的势头有了,但成绩还不足以摆到桌面上,特色化、产业化、名牌化的路径也才初现章法,能不能再“多点时间”,“多点成绩”,再采写报道。“多点时间”的背后,不仅意味着忻州小杂粮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具有的潜力、空间,还意味着行政主管部门舍我其谁的发展信心、当仁不让的发展决心,更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中国杂粮之都”会展现出一个截然迥异的崭新面貌。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