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精心打造鱼凫原乡中国农业公园

联动发展乡土文化旅游产业

2017-02-26 12:40:41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温江区农村发展局 陈静

  温江区地处成都西面,“全域成都”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成都西向交通主枢纽,发展定位为“宜业宜居宜游国际化卫星城”,素有“金温江”的美誉。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10个镇街、114个村(社区),户籍人口41.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32万人,农用地面积21.89万亩(2015年数据)。温江先后荣获联合国“全球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国际花园城市”等殊荣,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建设示范区、中国美丽新村建设示范区。为加快发展乡土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持续多元增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温江区在北部重点区域规划打造了“鱼凫原乡”中国农业公园。

  一、科学规划,精心布局

  公园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涵盖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和林村等行政村,立足“复兴传统文化、唤醒乡村记忆、重现美丽乡愁”总体理念,对标《CCRD中国农业公园创建评价体系》“10+1”评价指标,规划形成了以江安河沿岸绿道为主轴,幸福田园、鱼凫原乡2个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为支撑,幸福田园生态体验区、锦绣田园文创体验区、鱼凫田园乡情体验区3个功能区为板块的“一轴两心三区”总体布局。公园分两期建设,计划总投资5亿元,其中:2015-2016年为达标创建阶段,投入约2亿元,重在梳理资源,狠抓项目建设,对标打造中国农业公园,基本达到评价指标要求;2017-2020年为提升打造阶段,投入约3亿元,旨在细化建设指标,立足实际,提档升级,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中国农业公园。

  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公园核心区所在万春镇是国家级重点镇,也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生态旅游产业辐射带动区。近年来,该镇围绕“百亿产值、千万游客”建设目标,坚持4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充分整合村落、花木、大田、林盘、水系、田埂、人文等乡土资源,积极打造中国农业公园。一是川西田园美景。该区域拥有民居、竹木、花卉、水景、绿道等布局合理、功能多元、错落有致的典型川西平原地貌风景,主要产业基础为传统粮经作物(水稻、大蒜、油菜等)、生态花木产业,构成了“春插秧苗,夏摸稻鱼,秋品新米,冬赏盆景”的诗画般田园风光。二是农耕文化浓郁。这里是千年灌区文化活态展示区,作为都江堰首润之地,成就了“无坝引水、因势利导、排灌自如”的重要展示;这里是川西平原稻作文明传承区,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自流灌区孕育下,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农耕生产技术、耕作习俗、节日祭祀、民谚民谣、民间传说、饮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独具川西平原特色的稻作农耕文化。公园注重将古蜀文化、农耕文化、鱼凫文化、林盘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生态景观设计和旅游业态发展中,彰显了形态、生态、业态、文态的“四态合一”,实现了现代农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化的交相辉映。三是民俗风情独特。区域内的村落民居建筑具有典型川西民居特征,其间星罗棋布的川西林盘总计560余个,形成“林、水、宅、田”和谐共生的复合型内陆聚居模式。每年定期举办的开秧门、蒜苔采摘节、稻田摸鱼、新米品鉴等传统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四是民风和谐文明。按照全区统一布局,各村构建了“1+4+N”多元治理格局,探索村民议事会“八步工作法”机制,充分发挥监(议)事会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组织服务模式,村规民约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村民真正融入现代文明的社区生活。

  三、产业升级,功能多元

  公园按照“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理念,以现有4A级景区国色天乡主题乐园为辐射点,依托区域2000余亩绿色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和2万余亩连片花卉苗木基地,加快发展以生态化、标准化、特色化农业基地为核心,休闲创意农业为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配套的多层次立体式都市农业综合体,实现“鱼凫文化与农耕文化交相辉映,原乡风光和休闲养生同步体验”。围绕“一轴两心三区”产业功能布局,“一轴”江安生态绿道沿线以生态保护、健康养生、游憩休闲为主要功能,发展慢跑、骑行、垂钓、体验、餐饮等业态,打造生态亲水康养产业轴;“两心”幸福田园、鱼凫原乡2个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景区管理、游客集散、旅游信息咨询、商品销售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三区”幸福田园生态体验区重点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等产业功能,锦绣田园文创体验区重点开发文化创意、科普教育、亲子娱乐、运动休闲等产业功能,鱼凫田园乡情体验区重点开发林盘度假、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原乡实景等产业功能。目前,公园已成功打造紫薇博览园、盆景大观园、水生植物风情园、和林原乡彩色水稻基地等十大生态景观,建成江安生态绿道、幸福田园、蔬果长廊、农耕博物馆、鱼凫楠木林等产业项目,初步具备休闲、观光、娱乐、运动、体验、科普、餐饮、住宿等多元功能,依托60公里江安绿道将沿线生态旅游产业串珠成链正在成为现实。2015年底,该区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2.98、0.51、1.7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10∶33。区域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231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1508元)。

  四、筑牢基础,完善配套

  公园基于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双重需要,运用川西村落布局的意境和理念,以记住乡愁、留住乡情为宗旨,依托原有水系、田园、林地、道路、服务设施布局,通过“建、改、保”相结合的方式,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了融农业观光、生态游憩、文化体验、田园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三西”文化旅游村落(即独具川西平原风光、品鉴川西农耕文化、体验川西田园生活),统筹产业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动线和环境承载。园区内水、电、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均与温江主城区同步配套,构建了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分类回收处理。同时,结合旅游和健康产业需求,配套建设了游客集散中心、乡村养老院、休憩亭、观光台、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骑游道、步道、群众活动广场等综合服务设施,实现了居住、工作、旅游的配套服务全覆盖。

  五、多元保障,合力共建

  为确保公园提档建设有序推进,温江区建立完善了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联动服务机制。一是加大多元投入保障。积极探索以政府为投资引导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资源要素整合主体,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为新型农业建设经营主体,广大农户为主要受益主体的“四体联动”建设经营模式,依托国有投资担保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寻求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中国农业公园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支撑保障。相继制定出台产业发展、乡土文化开发和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新居建设改造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中国农业公园提档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三是完善联动服务机制。建立起区级部门、镇街、社会组织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全区上下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积极引导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及中介服务组织,促进行业间合作与交流,在生产运营、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管理咨询、宣传推介、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服务。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