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3 08:17:53 来源: 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作者:李丹丹 张程
央广网北京1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崭新的2017年已经向我们走来。过去的一年中,农业供给侧改革、电商发展之路、谁来种地?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这些三农大事都曾经给过我们太多的思考和困惑。新的一年,我们会如何理清思路、坚定地走在农业发展之路上?
特别节目——《新年微访谈——问计2017》,中国乡村之声主持人李丹丹、张程将与嘉宾就三农热点问题进行访谈。第二篇:农业咋干才挣钱?
嘉宾: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
主持人:过去我们认为农业就是从种到收,单纯负责生产,但是在今天看来,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发展中正在出现哪些新业态?
张红宇:从农业产业这个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产业的边界已经需要大大的突破。农业产业一般讲农林牧渔,这个叫产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这都着眼于物质性的产品生产。新的形势之下,这些产业当然要继续发展。但在提供物质产品的同时,农业传统产业的概念将由保证物质生产向拓展非物质性的新产业发生重大转变。比如互联网+、观光旅游休闲、生态环境保护甚至包括体验式农业,这都是农业产业外延、边界的拓展。30年前,这些外延就存在,但是没有像今天一样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主持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未来中国农业有哪些潜力成为强势产业?
张红宇:中国2015年GDP总量67.67万亿人民币,即便按照现在的汇率也是10万亿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二个跨越10万亿美元的。人均GDP去年是7924美金,按照这种测算,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人均1.2万美元。换句话讲,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确实达到一定的高度了,我国在2012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总量第二,2014年成为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大国,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化进步大国,工业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城镇化去年达到56%,信息化水平包括信息化的研发、产品、应用方面,比如阿里巴巴,在很大层面上应用方面我们独步天下。浙江乌镇已经召开了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电商冲击实体经济,改变了物流形态,线上线下,说明什么?说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都在进步,农业也在进步。去年农业机械化运用率63%,科技进步贡献率56%,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已经超过了一半。世界在变化,中国自身也在变化,从世界各个国家来看,无论是农业资源禀赋发达的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还是资源相对不足的欧洲的荷兰、丹麦,包括农业资源处于中等地位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包括中东的以色列这些都叫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农业是弱势的吗?农业同样是发达的,同样是强势的。你们不要以为中国农业是弱势,在今天看来中国农业完全可以把弱势的产业变为强势的产业。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反映农民种地并不赚钱,种地的收益比起其他产业依然偏低,农民的增收机会在哪里呢?
张红宇:农业不是不挣钱。农民说现在种地,辛辛苦苦一年,挣六七百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礼拜。这句话大错特错,一亩地挣六七百块钱,在全世界从净产值角度来讲,中国都是偏高的,粮食的价格高,其他的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换句话讲,在美国按照中国一亩的单位面积,产不了五六百块钱。在越南、在菲律宾也产不出五六百块钱。
所以怎样使户户种田,家家有地的格局解决,确确实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经营权,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种一亩地挣六七百块钱怎么不对了?我问一个问题,农民是不是365天,天天都在这一亩地上干活?
就种小麦3个工,种水稻5个工,挣六七百块钱怎么不对?换句话讲这个农民如果是一个大户,请外边的人给他种地,一天给外边的人多少钱?请一个月多少钱,同样是干农活,怎么到你这儿说不挣钱?问题在什么主体经营的面积是多少。换句话讲,365天如果充分利用,种粮食需要种100亩,种蔬菜需要种20亩,得到的收益和从事非农产业的收益有什么差别呢?完全没有差别,所以中国规模经营是非要搞不可。中国不是种地不挣钱,一定要搞规模经营,这就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