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3 09:16:24 来源:新华社 作者:任会斌
每年开发上百种新产品,奶粉、液态奶生产线昼夜满负荷运转,物流车排队等候装货……2016年以来,伊利集团延续了产销两旺的势头。
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伊利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最全的乳制品企业,实力稳居亚洲乳业首位、全球八强。近年来,该集团加快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和食品安全水平,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有力带动了我国乳业转型升级。
把创新精神融入企业基因
在我国市场上,高端奶粉长期由外企垄断供应。从2003年起,伊利集团即着手采集、分析各地的母乳数据,历时4年多,成功开发出符合我国婴幼儿营养需求的金领冠系列奶粉,重塑了国内奶粉市场格局。
“不创新,没未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我国乳制品工业与发达国家比存在差距,只要以市场需求为创新导向,将大有作为。
建设亚洲最大的乳业技术研究院、与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互相网巨头开展大数据合作、建立建欧洲研发中心……近年来伊利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构建起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不断取得新的研发成果。
跟很多人一样,呼和浩特市民李渊靖曾深受“乳糖不耐受症”的困扰,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伊利研究出的舒化奶,对乳糖的水解率达到99.9%,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如今,舒化奶已成为他的常备饮品。
“金典”有机奶、“畅轻”酸奶、“安慕希”常温酸奶……截至2016年底,伊利集团累计专利授权量达到1966项,累计上市产品达到1000多种。创新产品大量上市,带动了收入增长。2011年,伊利集团销售额为374亿元,去年已经突破6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461.71亿元,其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40%。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伊利向高端市场迈进,既能支撑其未来的发展,又能释放出产业协同效应,为我国乳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注入了新活力。
扎牢食品安全篱笆墙
用手机扫扫包装上的条形码,就能查到该产品的原料、生产、流通、选购建议等信息——从2004年起,伊利从婴幼儿奶粉产品入手,着手建设产品信息追溯体系。目前,伊利已经实现产品信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
“食以安为先。我们践行‘伊利即品质’的信条,持续投入,构建起了国际一流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努力让消费者喝得放心,吃得安心。”潘刚说。
优质奶源是乳品质量的基础保证。截至2016年底,伊利已累计投入约135亿元用于奶源建设和升级,目前在全国已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规模化、集约化奶源的供应比例达到100%,居行业之首。
在新西兰建设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生产基地,携手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生产高端液态奶……伊利还走出国门,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地整合优质奶源,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在把好产业链上游奶源的基础上,伊利集团还严格鲜奶收购、运输、加工等中下游环节的检验关,全方位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伊利生鲜奶检测指标比国家标准多亚硝酸盐、铅等5项,部分指标分冬、夏两季做不同规定,明显比国家标准严格。伊利自我加压,实行“三把尺子三条线”质量控制制度,在国标线基础上,额外增加了许多质量控制指标,并设定了更严苛的限量值,制定出了“企标线”和“内控线”,其中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
目前,伊利已建立起“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率先实现了对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监控。此外,伊利集团还与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劳氏认证公司等国际权威机构开展合作,推进管理与国际接轨,以持续升级质量安全管控水平。
引领行业更高更强
“企业发展的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的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多年来,伊利遵循这一理念,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产业链伙伴共同发展。
前些年,伊利的合作牧场——呼和浩特国兴牧场进入转型关键期,却出现资金困难。伊利随后为该牧场提供了首笔20万元担保贷款,解决了牧场的燃眉之急。牧场主王国兴告诉记者,至今,伊利集团为牧场提供的担保贷款总额已经达到600多万元,并给予发展指导,帮助牧场发展壮大。
多年来,伊利履行龙头企业职责,探索出一种以“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责任”为特色的产融结合模式,帮助奶农发展。至今,已累计为1895户牧场提供金融扶持,担保融资金额近50亿元。
伊利还通过产业链金融、搭建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等举措,带动上下游的企业、养殖户、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商全产业链条共同发展、升级。
今年9月,集团又在旗下的商学院设立“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供应商发展学院”和“经销商发展学院”,对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指导,近期仅牧场主就已培训2600多人。就这样,伊利全方位地帮助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成长,为我国乳制品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