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导读】目前全国多地在扶贫工作中患上了“脱贫急躁症”,有些地方扶贫过于形式主义。如何有效改变这种状态,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措施。

扶贫进入深水区,如何避免“脱贫急躁症”和形式主义

2016-10-29 11:24:3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迫于压力,出现了虚假脱贫、“福利陷阱”

  今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和调研组来到某县,当时该县贫困发生率还在20%以上,而目标是年底率先摘帽。当被问到具体脱贫方法时,该县相关领导却无法回答,只说“这是省里派下来的任务”。

  苏国霞说,为了杜绝这种现象,首先教育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为了自己的政绩伤害人民的利益。”

  其次,脱贫的“规矩”制定同样重要。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要求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才能宣布退出。在贫困人口退出方面,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有保障。

  此外,加强监督和考核评估也是避免虚假脱贫现象的手段。苏国霞指出,各地要组织开展督查巡查,把贫困退出作为重要内容,督促各地实现有序有质量的脱贫。“我们制定了省级政府脱贫攻坚的考核办法,如果政府在退出的过程中弄虚作假,是要被问责的。对提出要退出、要脱贫的县、村、户,都要邀请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估,做到客观公正。”苏国霞说。

  对于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重点将放在兜底保障。苏国霞表示,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轮子”,其中之一是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即有一部分靠自己努力确实无法摆脱贫困的群体,国家将给予基本生活保障。自2007年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社会保障兜底在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守住最后一条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6》,救济式扶贫是由国家或政府通过向低收入的困难群体、天灾人祸中的不幸者,以及因其他各种原因陷入生存危机与特殊困难而无法自拔者,提供最低程度的生活水平,构建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安全网,也被称为输血式扶贫。

  随着救济式扶贫政策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救济式扶贫的基本理念从“救济”转化为“救助”,提升了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功能,强化了政府在扶贫攻坚中“兜底”的社会责任。

  扶贫政策进行转化

  在兜底的制度设计方面,各地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例如甘肃省开展“卫生扶贫行动”,对每个村新建卫生室补助10万元,计划2017年前完成296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吉林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款、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开发产业,解决农村的资金短缺、人才不足、发展滞后问题。

  正因如此,一些贫困户虽然得到了帮扶,但自身脱贫动力不足,“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被一些人称为“福利陷阱”。

  这也是让苏国霞真正担心的问题,因为帮助穷人培养能力,比简单的资金帮扶更难,也更辛苦,却是国家扶贫工作的核心。

  “国家的福利制度是保基本、保民生的,不是提高福利的,这一条在制度设计上必须明确。”苏国霞说,不能让那些勤劳劳动、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的人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人,在制度上设计上首先应堵住这个漏洞,明确扶贫是保基本的。

  帮助那些希望通过努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收入的人,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例如政府设计扶贫的小额信贷,为他们提供培训、技术指导,改善生活道路、水电等基本条件。

  针对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科学调整脱贫规划

  贫困识别和退出要全面考虑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防止贫困识别和退出不实不准。认真落实《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要求,制定实施细则,精心组织实施。综合考虑贫困人口规模、贫困程度、发展基础、工作和投入力度等因素,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调整“十三五”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严禁层层加码,搞数字脱贫。

  防止产业扶贫盲目跟风

  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产业扶贫项目,提升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防止产业规划脱离当地实际,搞“一刀切”,甚至强迫命令。防止不尊重贫困群众意愿,不考虑市场风险,包办代替,盲目上项目。防止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助长等靠要思想,等着别人送小康。防止随意扩大政策享受范围,走“大水漫灌”的老路。

  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通知强调,主动沟通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整合帮扶力量,加强驻村工作管理。防止“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地”。坚决杜绝“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普遍建立驻村干部召回制度,对不作为、不务实、不合格的驻村干部坚决撤换。

  通知还对减少展板表册挂图、严格扶贫资金监管、创新调研督查方式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