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0 21:25:32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在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少乡村凋敝的现象已是让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乡村内在文化和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一个隐性危机。
专家表示,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如果村民失去对自己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那么无论如何开发和发展,只会徒有其表,无法让乡村真正得到活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表示,要从人文角度入手,以文化干预的手段唤醒乡村的内生力。他和他的团队深入陕西省佳县泥河沟村,为这个陕北的贫困村庄寻找“集体记忆”。他发现,这个村庄虽然外表破落,但其内在文化的亮点却不时闪现。
机遇在2014年4月产生,这个村一个拥有千余年历史的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后该村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孙庆忠认为,村民们仰望着城市的高楼大厦,却忽视了身边的山山水水,生活的土地上有着千百年历史的遗产,这里才是乡村人生活的根本所在。
孙庆忠的团队利用收集老照片和老物件、制作口述史等方式让村民寻找到对自己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然后再利用本土资源寻找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村民有了一种精气神,村子重新焕发了活力。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干子在此次召开的“古村大会”上介绍了日本经验,与孙庆忠的理念有共通之处。她说,必须让乡村的居住者意识到本地资源的珍贵性,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共同建设并代代相传,他们在这项工作中的作用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