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他帮我们找准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记贵州省雷山县南猛村第一书记刘为

2016-10-15 17:40:5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周学勤 蒋钊

“我刚从上海回来,给咱村的农产品找销路,明天下午还要去贵阳出差。”记者在贵州省雷山县城的宾馆门口见到了南猛村第一书记刘为,他刚刚安顿好来南猛村做扶贫考察的中海油公司的两位领导。

“我带你们去咱村里看看!”刘为拽上记者往村里赶。从县城到南猛村的直线距离不过十来公里,我们乘坐的车却在群山间转了一个多小时。在车上,刘为难掩兴奋地告诉记者,中海油打算投资帮助村里改善小学的条件。

小学就坐落在村口。校长看见刘书记回来了,一脸愁容地跑过来“反映事儿”。原来有一户村民在学校门口盖房子,严重影响学校的环境。“村里任何事儿都要依法遵章来办,不存在谁家势力大就可以胡来。”刘为当即给校长一个承诺,这属于违建,必须拆。

“村里的这些矛盾常常有,但是只要是秉持公道开展工作,村民都会认理儿。这是我来这里一年多的感受。”刘为告诉记者。

“刘书记来了以后,我们这里变化挺大的!”

刘为的工作单位是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4月,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作为优秀年轻干部的刘为接受了两年内带领雷山县南猛村脱贫的艰巨任务。

2015年8月,刘为来到南猛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国务院扶贫办的岗位到村里的扶贫书记,记者关注这位“专业的”扶贫干部如何开展工作,驻村一年给南猛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雷山县组织部副部长曹定举告诉记者,刘为担任第一书记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挨家挨户走访,他要让村民认识他,让自己认识村民村情。

在村里,记者随机问起村民“认不认识刘书记”,不仅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还得到了更多的答案,“刘书记过来后,我们这里变化挺大的!”

走在村里,随处可见村民所说的变化:全村覆盖的免费Wi-Fi,修葺一新的石道山路,满富民俗特色的木桩护栏,高高耸立的太阳能路灯,郁郁葱葱的生态茶园……变化更体现在村民家里:李玉强家念小学的女儿放学写作业有了爱心书桌,杨尖条的母亲加入合作社后在茶园打工赚钱,低保户杨秀平读大学的女儿领到了村里发的奖学金,南猛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到全国各地……

村民嘴里的变化,都是刘为一年来扎扎实实做进了村民心坎里。

全村通Wi-Fi是刘为办的第一件实事。南猛村地处山间,原本就相对闭塞,如果通讯方式不畅通,通知事情就更加困难。刘为就把拨给每个第一书记所在村1年1万块的经费用在了覆盖免费无线网络上。

事实上,南猛村的很多改变都是经过刘为一户户走访后,把了解的情况整理成方方面面翔实的材料,再与村“两委”班子讨论后确定的解决方案。

2015年11月,杨尖条接到了村民大会的通知,要讨论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的事情,“我们家山上有两三亩,之前基本什么都没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像杨尖条这样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几乎都在外打工,除了老人在山下种点水田,山上的地早已是杂草丛生。

起初讨论的并不顺利,包括低保户李仰耶在内的一些村民不肯加入,刘为决定先了解情况再对症下药。原来村民对办好合作社没有信心,既没经验又怕风险,而且对怎么办合作社很茫然,刘为决定改变讨论方式,从问题入手,先解决疑惑再讨论对策。就这样,村民们在村民大会上推举了种茶能手杨金文为合作社带头人并举手表决通过。2015年12月,南猛村共济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成为雷山县第一个按照“三变”要求,由村集体领办、党员带头示范、全体贫困户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芦笙、苗绣、生态农业、乡村游”是刘为给合作社确定的4个业务板块。启动运营后的合作社被划分为芦笙表演组、民族手工艺组、农业经营组和电子商务组4个组。除了以资金、土地入股外,村民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参与合作社生产,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大部分村民都能在合作社中发挥作用。

南猛村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芦笙舞艺术之乡”,早在1957年就有杨炳福、杨炳刚两位老人代表国家赴俄罗斯参加世界友好联谊会,把芦笙舞跳出国门。这一文化优势与合作社经营项目结合后,芦笙表演形成了南猛村的大品牌,村芦笙队开始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

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是当地的扶贫龙头企业,为合作社开展苗绣加工提供技术和订单支持。今年年初,合作社接下了一个开年大单,为两家爱心企业制作2000件手工刺绣茶杯垫,村里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加入到苗绣队伍中,靠手上的一针一线就可以在家增收。

“干部手里有方,群众心里有谱”

刘为坦言,作为一个一直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确实比其他同志上手要容易。对于扶贫工作,刘为已经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形成了明确的帮扶方案,具体到每一户每个人,每个年龄层每种家庭背景。

2015年刘为驻村前,南猛村有44户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800元。“发展能力弱才造成贫困户。”刘为认为解决贫困最关键的是找到增加发展能力的办法,为贫困户补齐短板。

今年1月,村里的贫困户李汉洁遭遇了哥哥生病需要手术的变故,2万块的手术款难住了一家人。刘为首先了解他家里的信贷情况,建议到县信用社办理无息贷款,同时向自己的后援团发起求助,最终顺利筹集手术费。这让刘为意识到因病致贫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他为村里8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提交了医疗救助方案,通过购买一份补贴增加这些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商品房、有车、有退休金、全家外出务工和有斗牛的家庭不符合贫困户标准。但是,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家庭,因为有高中生、大学生,负担也很沉重。”刘为一方面积极落实贵州省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让贫困家庭上学的孩子有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又在合作社中开辟勤工俭学的通道,让这些有知识有技能的大学生通过经营电子商务,为村里销售农产品获得收入,回馈家乡。

把扶贫工作做到量体裁衣,离不开刘为对扶贫政策的烂熟于心。他专门为南猛村定制了一本“红宝书”——《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精准扶贫工作手册》,里面涉及南猛村简介、共济合作社简介、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工作计划、扶贫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工作手册》根据实际工作变化随时按时更订,做到“干部手里有方,群众心里有谱,工作开展有秤”。

扶贫,重在有思路、有规划、有行动,也重在点点滴滴的着想、时时处处的关心。

今年4月,刘为和清华大学的几个朋友一起在腾讯公益上为南猛村发起了“我想有一张书桌”的筹款活动,计划为全村150名孩子送上书桌和台灯,共计23842元。

这个想法恰恰来自于刘为日常驻村的观察。“南猛村的孩子放学写作业基本就是一个凳子摞一个凳子当桌子,或者直接把凳子放腿上撑着,再拿一个凳子当椅子这样写。作业不安心写,写完又可能随处扔。”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正是刘为的初衷,在他看来,一张书桌加一盏台灯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也许能承担起一个贫困家庭未来的希望。

“正确的发展思路是村里最大的财富”

最近,刘为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忙碌之中。按照任务要求,33户贫困户的脱贫工作对刘为而言已经进入倒计时,在基层工作让他更真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含义。

“脱贫现在还没有完成,不能走也走不了。”一天三地经常成为刘为的工作常态。山上的杨梅园、茶园,山下的稻田鱼都需要搭建好销售渠道,获得雷山县商务局和电商产业园的支持后,刘为又邀请村里的能人余洪先返乡创业。今年南猛村“为杨梅送行”的微商销售额早已破2万元,但刘为觉得不能只靠线上一条腿走路,还要有线下销售。几经努力,他带领着村民不仅与苗家村茶叶公司签下订单合同,还实现了农超对接。

今年南猛村已经入围“传统村落旅游示范村”,这意味着村里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无论是村容村貌整治,村庄治理还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都将进入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刘为带队的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书杨炳兴牵头的村“两委”班子也在一年多的工作里形成了密切的配合:驻村工作队着力为村里发展找路子、定政策,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搞生产、抓落实。

杨秀明是在南猛村干了十多年的村主任,对于这一年多的改变他有更切身的体会。“以前找不到发展的路子,每年的扶贫款花完了事,难以形成持续的扶贫动能。是刘为帮我们找准脱贫的路子。”

如今南猛村的扶贫款已经作为股金投入共济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运营半年来的15万收益,将以分红形式覆盖到33个贫困户家庭。

刘为帮助这座原本封闭的苗寨构建出来的思路和路径,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这些正是南猛村如今最大的财富。

“8月1日,刘书记走进南猛村\把新理念、新概念带进来\把全村756个人团结到一起\带领全村人一步步走过能致富的所有道路……”傍晚时分,围坐在火塘前,村主任杨秀明用苗语如此吟唱。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