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与大自然协作——延庆区井庄镇山间别薯生态农场

2016-09-01 09:13:4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肖丹

 

  在北京延庆区井庄镇有这样一块土地,九年来未施任何除草剂、化肥、农药,用地下三百米深井水灌溉,以四分之三的面积让农作物倒茬轮作。这就是以紫薯而闻名的山间别薯生态农场,用“中式永续农法”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农业之路。

  花草庄稼构建自然生态系统

  入夏的山间别薯生态农场,一派生机。盛放的“金娃娃”随处可见,匍匐生长的牵牛花肆意蔓延,紫花苜蓿、鼠尾草、婆婆纳、马蔺、薄荷等各种各样的植物装点在农场各个角落。衣袂飘飘的农场女主人苏文在各种植物间穿行,那份自如宛若赴一场大自然的约会。

  “我们有‘八不用’的规则,”苏文解释说,即不杀虫,不打药,不用转基因种子,不打除草剂,不用化肥,不用抗生素,不种反季节食物,不单一种植,让动植物成为义工参与到农业生产中,这就是她所坚持的中式永续农法。看似种植随意的花花草草,实际上是构建农场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其特殊气味来减少庄稼的虫害,浓郁的香气也吸引各种各样的授粉昆虫前来。

  虽然名字里有一个“薯”,但薯类作物种植只占山间别薯的四分之一面积,在其余的土地上种植了玉米、小米、黄豆、绿豆和蔬菜水果等等,共有一百多种作物,倒茬轮作、多样化种植。苏文说,这样可以再建一个生物链,避免单一种植病虫害的问题,“除了宿根花卉之外,同一块土地三年才能种植同一种作物。”

  露地草莓当上“杂草管家”

  看惯了冬日阳光温室里生长的草莓,是否还记得它在田埂上风吹日晒的本来模样?在山间别薯农场里,自然生长的露地草莓刚刚进入丰收季节。草莓生长的土壤是养了九年的有机地,晒足充沛的阳光,喝饱地下三百米的深井水。它可爱娇小,味道自然。“同一物种密集种植,就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苏文告诉笔者,草莓还是农场的“杂草管家”。“与大自然协作,”除了香草以外,农场各处割来的杂草、废弃秸秆和散养动物粪便,都不会浪费,而是做成堆肥。

  在苏文的中式永续农法理念里,动物、植物都要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杂草是农田里的宝,可以保墒,可以变成绿肥,鸡、鹅、鸭和羊都是“除草能手”。正因为此,山间别薯的动物都可以在此终老,“农场里的生物都是‘义工’,应共同享有农场建设的成果。”苏文说。

  每日,仅有100人允许进入农场餐馆,这是为了保护动植物的生长环境。此外,山间别薯实行会员制,需要提前一年才可以加入。苏文坚信,预订是农业的最终归宿。提前一年预订,有计划生产,没有浪费,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农场已率先将价格大幅度下调。

  结合艺术发展农业

  去山间别薯,最好挑一个有微风拂面的晴朗夏日。在轻纱曼舞的餐吧听琴,就着农场特有的紫薯火烧品一杯咖啡,亦可坐着拖拉机在农场里走走看看。水泥管道改造成的管道房是头脑放空的最好去处,打开两侧的门,让风穿堂而过,看菜地,闻虫鸣,望远山,就这样坐着,就很好。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人们给农业的传统定义,而山间别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印象。它将艺术与农业相结合,让农业艺术化,让艺术质朴化。农场成功策划山间音乐会、农庄电影节等活动,未来将重点筹备大地艺术祭活动和露天农业博物馆,带领都市人真正体验农业之美。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接触农业、了解农业和爱上农业,山间别薯组织了一系列亲子活动,比如根据二十四节气带领孩子认识农作物,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劳作。

  今年3月,苏文启动了民宿项目——山间耕读社,打造以“农耕·禅生活”为主题的休闲民宿。山间耕读社的名字来源于曾国藩的“耕读传家久,读书济世长”。目前,山间耕读社已成功众筹结束,获得60余万元的支持资金。“我们将这些资金用于民宿的建设和公益农民学校的筹备,通过知识传播和技术支持推动中式永续农业的发展。”苏文说。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